吳秋盈
(深圳市維度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東 深圳518001)
近年來,我國體育產業蓬勃發展,全民健身意識逐步提高。國家體育總局高度重視體育產業發展,陸續出臺了一系列促進體育產業發展和體育強國建設的政策,如《關于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逐步完善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使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成為一種生活方式。體育產業作為“五大幸福產業”之一,不僅是拉動經濟增長、促進消費升級的重要力量,同時也是提升居民幸福指數和生活品質的著力點。目前,國內外關于體育民生的研究多集中于公共體育服務發展現狀、公共體育服務供給、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公共體育服務設置優化、公共體育服務問題及優化路徑等方面,較少學者從體育民生幸福的角度開展研究。本文從構建我國體育民生幸福指標體系入手,客觀、科學地評估我國當前體育民生服務發展現狀,洞悉體育民生服務發展短板,深化體育惠民,發揮數據管理價值,助力體育事業精準管理與決策。
本文采用熵值法和綜合評價法確定指標權重。熵值法根據各個指標信息量的大小來確定權重,以保證評價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具體步驟如下:
1.原始數據標準化處理

式(1)(2)中,xij為第 j個城市第 i個三級指標的取值(i=1,2,…,m;j=1,2,…,n),m=35,n=36。
2.第j個城市第i個指標比重Wij

3.第i個指標的熵Ei和變異系數Gi

假定:當 Wij=0 時,WijlnWij=0。
4.第i個指標的熵ei

5.在運用熵值法確定指標權重的基礎上,采用綜合評價法測度大中城市體育民生幸福水平。定義模型為:

式(7)中,SI為各個城市體育民生幸福指數,ei為第i個三級指標的權重,Ci為第i個三級指標的標準化數據,m為三級指標的個數。
本文遵循全面性、獨立性、可操作性原則構建體育民生幸福指標體系。第一,選取指標應全面科學反映我國體育民生服務發展現狀,揭示系統整體和內部各指標之間的關系;第二,設計3個層級的指標,層級越高指標越綜合,便于區域進行同級比較,層級越低指標越具體,便于探究具體影響因素;第三,在全面性基礎上,選取指標應保持相互獨立,清晰界定指標含義;第四,為提高可操作性,本文盡量保留易收集、可獲取的能夠反映體育民生幸福的指標。基于以上原則,本文構建了包含目標層、一級指標層和二級指標層等3個層次的體育民生幸福指標體系。其中,一級指標層涵蓋人居環境、生活質量、教育發展、衛生健康、公共體育服務和體育產業發展等6個指標,二級指標層為35個具體指標。本文數據年度為2019年,數據來源于一手調查數據、部門統計數據(統計年鑒、統計公報及其他政府公開數據)和互聯網大數據(美團、京東、百度地圖、企查查)等。
根據熵權法確定權重,運用綜合評價法構建評價模型,計算出各項指標的權重,測度各大城市的體育民生幸福發展水平。由表1可以看出,我國體育民生幸福指標體系權重分布呈現較大差異。從6個一級指標權重來看,各領域權重從大到小依次為體育產業發展(0.3410)、公共體育服務(0.2188)、生活質量(0.2028)、教育發展(0.1072)、衛生健康(0.0798)和人居環境(0.0504)。

表1 體育民生幸福指數評價體系

(續表)
為驗證上述評價指標體系的實用性,本研究對我國36個大中城市(主要為直轄市、省會城市及副省級城市)的體育民生幸福水平進行評價,這些城市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較高的城市,同時也是我國體育民生服務發展水平較高的城市,測度36個城市的體育民生幸福指數將為我國的公共體育服務建設提供參考。
1.總體來看,直轄市和東部沿海城市排名靠前,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相對完善,產業發展質量更優,綜合發展水平領先,體育民生幸福指數較高。北京、上海、廣州在教育水平、公共體育、體育產業發展等方面具有絕對優勢,位于第一梯隊;深圳、南京、杭州和成都在人居環境和生活質量方面優勢明顯,位于第二梯隊;長沙、重慶、武漢、青島、天津和濟南處于第三梯隊,體育民生幸福指數相對較高;寧波、鄭州等城市處于第四梯隊,體育民生幸福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其他城市體育民生幸福指數較低。

表2 體育民生幸福指數城市排名
2.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和南京的體育民生幸福指數位列前五。北京體育民生幸福指數為0.835,位列第一,其憑借在體育產業發展、生活質量、公共體育、衛生健康等方面的絕對優勢,綜合得分穩居第一,但受環境、交通、住房等因素影響,人居環境指數相對較低,為0.472。上海作為中國東部經濟中心,體育民生幸福指數為0.744,略低于北京,一定程度上與北京具有互補優勢。廣州作為省會城市,各維度發展較為均衡,發展水平相對較高,其中教育發展優勢明顯,發展指數達0.865;公共體育服務指數僅次于北京。深圳各維度發展不均衡,人居環境指標擁有絕對優勢,但在體育產業發展、衛生健康、教育發展等方面仍需加強。南京作為新一線城市,教育發展水平、公共體育服務相對突出。

圖1 體育民生幸福指數排名前五城市指標對比圖
體育民生幸福指數由6個分領域的指數根據權重綜合計算所得,因此分領域指數的排名情況直接影響綜合指數排名。分領域指數的排名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體育民生幸福指數排名前20城市
在人居環境領域,得分較高的城市為福州、寧波、深圳、青島等沿海城市;鄭州、濟南、武漢、西安等中西部城市得分相對較低。中西部城市應切實加強規劃指導,提高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推進節能減排工作,進一步改善人居環境,努力提升居民幸福感和獲得感。
在生活質量領域,北京、杭州、上海、寧波、廣州、深圳、長沙等城市排名較高,居民可支配收入高,文化娛樂消費規模較大,消費升級趨勢凸顯。
在教育發展領域,武漢、廣州、鄭州、成都、西安、重慶、南京位居前列。這些城市作為我國區域性中心城市,高等教育資源相對集中,高等院校數量以及在校生人數等指標均位居全國前列;北京、上海、昆明、天津等城市受在校生人數指標影響,教育發展指數也較高。自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西部地區教育發展取得長足進步,但相對東部地區仍然滯后。西部地區應持續增加教育投入,鼓勵引進高水平人才,支持高校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提升教育發展水平。
在衛生健康領域,北京、成都、上海、廣州、昆明、杭州、武漢等城市醫療資源優勢較大,衛生健康指數較高。
在公共體育服務領域,北京、廣州、上海、重慶、深圳、南京、成都等城市人均公共體育服務投入指標優勢突出。重慶、成都近年來不斷加大公共體育服務投入力度,統籌體育設施建設,體育民生建設水平領跑西南地區城市。
在體育產業發展領域,我國體育產業“東強西弱”特征顯著,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體育產業發展迅速,西部地區則明顯落后。排名前十的城市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武漢、南京、重慶、成都、天津。北京、上海體育產業發展水平領先其他城市,產業實力雄厚,競爭力強。而蘭州、貴陽、西寧、烏魯木齊、呼和浩特、拉薩和銀川等西部城市體育產業起步較晚,規模小、產品業態單一,尚未形成協同聯動的發展格局。西部地區地域遼闊,民族眾多,文化悠久,體育旅游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豐富,應依托西部大開發戰略,因地制宜開發和培育特色體育健身項目。

(續表)
本文圍繞人居環境、生活質量、教育發展、衛生健康、公共體育服務和體育產業發展等維度構建我國體育民生幸福指標體系,以2019年全國36個大中城市數據為例進行實證分析,運用熵值法和綜合評價法測度各大城市體育民生幸福指數,為我國體育公共服務建設提供一定的參考。主要結論如下:一是我國36個大中城市體育民生公共服務發展均具備一定的基礎優勢,但受資源稟賦、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各大城市發展呈現不均衡狀態,經濟較發達城市體育民生幸福指數較高,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相對完善。二是體育產業發展、公共體育服務、生活質量等維度成為影響體育民生服務水平的重要因素,區域差異明顯。三是直轄市、副省級城市和省會城市各類要素資源集聚,體育民生服務水平相對較高。
基于上述結論,本文認為,需客觀對待體育民生服務發展水平區域差異的現狀,結合“十四五”時期工作重點,面向實際,對癥下藥。一是大力推行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統籌全國群眾體育發展,發揮各地區優勢,優先和重點發展西部地區體育事業。二是深化數字技術在體育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提升公共服務數字化水平。三是提高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促進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全面提升,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擴大政策覆蓋面,重點扶持西部地區科教文體事業。四是優化社會體育資源,全面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充分發揮各級體育組織作用,推進全民健身基層化、常態化,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