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斌,楊瑞昕
(1.國營丹城無線電廠;2.河南科技大學,河南 洛陽 471000)
在許多企業中面臨著生產規模不足、生產技術落后、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問題。企業在不斷提高生產力的同時,忽視了對于設備的管理。如何做好企業現場的生產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設備管理體系,企業的領導人員需要認識到設備維護與管理的重要性,在企業中成立專門的設備維護與管理人員,做好對設備的管理工作,有計劃、有組織的完成設備管理工作。設備管理體系的建設可以由多個部門構成,從而更協調的配合完成設備管理工作。
設備管理體系的建設最重要的是如何編制設備管理體系文件,這也是管理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體系文件是指導設備管理的重要的依據,更是設備管理體系規范化的重要文字內容。
首先,在對體系建設的過程中盡量避免內容的重復、繁瑣,對于原有的管理模式也需要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能過高的追求設備管理體系的建設標準,需要結合具體的生產情況建立符合現場實際生產的管理體系。要將設備管理體系的建設與企業的文化與具體的生產目標相結合,不能將標準定得過高,而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不容易實現,導致了設備管理體系成為形式化的內容。
其次,作為設備管理體系的組織人員,需要明確體系建設的目標,形成設備管理的閉環管理。也就是在企業的設備管理過程中某一個環節出現了差錯,能夠及時進行糾正與整改,從而形成了完善的設備管理體系。設備管理體系的文件包括管理性文件與支持性文件兩個不同的類型。管理性文件需要說明每個職工在不同的工作崗位需要做的工作有哪些,在文件上也需要對具體的要求進行詳細的說明,指導相關的設備負責人開展工作,從而達到最理想的工作效果。在設備管理體系的建設過程中需要盡可能地采取流程圖的方式,讓文件更容易被理解,達到更直觀的效果。
建立科學合理的設備管理體系需要完善設備管理的組織結構,這是做好設備管理工作的基礎內容,也是規范設備管理構成的實質。
設備主管的工作職責包括:第一,要組織建立更完善的設備管理體系,組織設備管理工作過程中有序的開展生產工作;第二,做好對員工的日常培訓工作,確保設備維修與檢修工作隊伍有序的開展工作;第三,要定期編寫在檢修過程中的工作計劃,有計劃的進行實施;第四,對設備管理的各種文件與制度的審批工作。
計量管理員的工作職責包括:第一,要做好對設備的臺賬與記錄;第二,負責做好對測量設備的出庫與入庫的記錄;第三,做好對設備的日常檢查工作,指導好儀表小組日常工作的有序開展。
設備點檢員的工作職責包括:第一,負責做好轄區范圍內的設備管理工作,要以一個車間與部門做為單位,每個車間與部門都需要設立一個點檢管理員崗位;第二,負責做好對自身管轄范圍內的設備診斷與檢查工作,制定具體的檢查標準、檢查周期、檢查項目以及檢查記錄等;第三,做好監督工作,對于每個操作人員的具體操作流程都需要進行指導與監督,每天要做到完善的檢查巡檢工作,確保安全生產與設備的正確使用;第四,對于設備的每天診斷與審查的結果及時地反饋給生產的車間與部門,按著程序進行設備維護作業的開展。
資產維護管理員的工作職責包括:第一,負責做好對企業內全部設備的臺賬管理工作;第二,負責做好對設備的配件記錄,指導配件工作的具體工作內容的開展;第三,協助好設備的主管與部門領導開展各項記錄工作;第四,在設備日常的維護與保養工作中指導維護人員專業的開展工作。
操作人員的工作職責包括:第一,負責做好在每天生產設備運轉之前的日常必要的檢查工作,具體的檢查標準需要檢查管理人員制定標準,并嚴格按著標準進行考核;第二,做好生產現場的“6S”活動的開展,具體的規范也需要有點檢管理員制定標準,嚴格按著標準進行考核;第三,負責做好對生產設備的規范化的操作,需要設備管理部門與生產部門形成共同的項目小組,編制更具體的設備管理與安全操作規范等內容。
維修人員的工作職責包括:第一,做好日常生產設備的維修工作;第二,負責做好對生產設備的大修與定期的維護保養工作。
總之,對于不同生產規模與不同性質的企業可以建立合適的組織結構,在體系建設的過程中要做到分工明確、職責明確,每個工作崗位都有相關的負責人做好管理工作。
設備的前期管理工作又被稱作設備的規劃管理,一個設備從最初的投出生產開始,一直到設備被淘汰,做好設備的前期管理工作對設備的綜合效益的影響作用是最重要的階段。因此,做好對設備的遷移管理工作,無論是在日后的維修保養還是后期的管理工作,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作用。設備管理工作如果沒有涉及外購的設備進行的設計與制造,就無法做好對設備的壽命周期的控制。因此,企業就需要把設備的規劃選擇以及外購設備的選擇作為前期的管理工作重點控制做好設備的采購工作,才是加強設備前期管理的重點。
設備的投入一般都會在企業的固定資產中占比超過60%,而投資是否合理取決于對設備的規劃與選擇。因此,在設備初期的管理階段就應該做好設備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合理的設備采購管理工作程序,對于每個設備的采購、選擇、安裝與驗收工作都需要嚴格按著規范要求進行購置。設備的質量、生產工藝都會直接到產品的質量,需要做好設備的前期管理工作,有效的避免后期出現設備閑置與過早報廢的情況。首先,需要做好設備的使用規劃與選擇。這就需要讓設備的生產與具體的工藝相匹配,設備的設計工作能力需要符合生產工藝的需要,但是也要考慮到性價比,在滿足工藝性特點的基礎上也需要滿足經濟性的要求;第二,要對設備的可行性進行考慮。不同的生產設備由于操作技能的要求較高,需要考慮到生產人員的文化程度,雖然自動化程度較高的生產設備可以減少操作人員的工作強度,但是也需要與企業的人力資源配置情況進行考慮;第三,設備性能的可靠性。一般設備的性能是否可靠無法從外觀上得到有效的驗證,需要對所購置的設備進行必要的驗收,在對設備選擇的過程中,可以選擇一些生產廠家資質較高、信譽較好的廠家,在收到設備以后也需要進行驗收與安裝監督,做好層層監督。第四,維修性。維修性所表現的特點主要是設備的維修周期、修復率、故障率等,要考慮到設備在安裝的過程中要有足夠的維修空間,要對設備的配件是否容易采購與存儲進行考慮,還需要對供貨商是否提供必要的售后服務等內容進行考慮等。
固定資產是一個企業的基礎,更是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生產能力的最重要的因素,做好設備資產管理就需要加強固定資產的管理。技術檔案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做好技術檔案管理也是對資產管理的重要內容。
設備資產包括生產設備與非生產設備兩種不同用途的分類。生產設備是企業直接參與到生產活動中的設備,再生產的過程中主要為生產提供必要的輔助,這些都是企業的固定資產;非生產設備在企業中主要是用于生活、醫療、辦公等其他方面的設備這些都是非生產設備,這些設備主要是對生產設備進行必要的控制與管理,也是重要的生產設備內容。設備管理體系規章制度地建立,一方面是為了規范設備檢驗檢測操作的規范性,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操作員工的安全性。因此,在操作過程中,要嚴格根據設備的安全使用管理條例。在檢測過程中,要根據規范、經驗以及具體的情況,做出一個切實安全的操作方案,并且通過視頻或者紙質記錄,對做出的每一個判斷記錄判斷依據,便于后續的復查,也是為將來的檢驗檢測報告提供嚴密邏輯的推斷。
設備的現場管理主要的工作內容就是對設備的使用管理,這也是設備管理體系要求中最重要的環節,加強對設備的現場管理有著重要的意義,操作人員是設備的主要使用者,讓操作人員直接參與到設備的管理過程中是保障設備正常使用的基礎內容。
操作人員直接參與到設備的管理中可以激發他們的主人翁責任意識,這對檢測機構的政工工作是一個考驗。員工在辦公室的工作時間、上班下班路上的時間、中午食堂吃飯休息的時間,加起來能占到全部時間的42%。換而言之,單位就是員工第二個家。所以一定要引導員工提高主人翁意識,積極參與到工作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為了適應高速發展的社會,要不斷學習,主動參加培訓并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增加技術技能、獲取更多的工作經驗,讓自己的工作更加的得心應手。
設備管理人員要充分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及時參加必要的學習和培訓。對于每一位檢驗檢測人員,要有一定的監管監察。考試就是比較良好的方式,既能提高熟練程度,也能更好地保障每一位員工的安全。
總之,設備管理體系的建立需要認識到企業自身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把設備管理工作納入日常管理工作中去,有針對性的完善相關的規章制度,做好對設備的維護工作,從而提高企業的設備利用率,提高企業生產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