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旭軍
黨建抓得好,企業才有“魂”,轉型發展才有新動力。當前,如何緊緊圍繞省農信聯社“強基固本、開拓創新、提質增效”總體思路,堅持以高標準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為方向,持續推動黨建工作與公司治理、業務發展、風險防控、企業文化建設有機結合,推動全面從嚴治黨與全面從嚴治行深度融合,真正把黨建優勢轉化推動農商銀行高質量轉型發展的內生動力,是我們必須認真思考的課題。
要始終堅持和加強黨對農信工作的全面領導,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主動作為,通過黨建與公司治理工作的深度融合,有效地將這股強大的紅色力量轉化為推進農商銀行改革轉型發展的政治保證。
——堅持黨的領導。將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的各個環節,明確和落實黨組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充分發揮黨委在公司治理中“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作用;堅持和完善“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的方式,堅持黨管干部原則,抓好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
——完善治理結構。完善黨建入章、重大事項黨委會前置決策,把黨組織的職責權限、機構設置、運行機制、基礎保障等寫入農商銀行章程;提高“三會一層”的運作效率和經營行為,深化“黨委統領、董事會戰略決策、監事會依法監督、管理層經營負責”等機制,制定關聯交易管理辦法,切實加強關聯交易控制;持續完善股東股權管理長效機制,通過明晰產權、界定權能、規范行權,促進完善治理結構、提升治理效能,逐步實現公司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
——強化主體責任。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充分發揮黨委會職能作用,明確職責、細化任務,形成自上而下層層帶動、自下而上逐級保障的工作鏈條和運行機制;堅持把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與全行業務經營相結合,認真檢查督促職責范圍內的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有效地形成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傳導機制。
要認真貫徹落實省農信聯社“1234567”治行興社基本方略,以全面實施鄉村振興為總抓手,以城鄉兩大市場齊頭并進為統領,加強頂層設計,切實深化黨建和業務經營融合發展,回歸本源、專注主業、下沉重心,積極融入“共建共享共創”發展新格局,爭當“三農”金融服務的“領跑者”“排頭兵”。
——深化政銀合作。圍繞地方經濟發展部署,主動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做地方黨委政府的“聯結劑”。以黨建引領政銀密切合作,創新金融服務模式,大力推廣“黨建+金融”服務模式,推動金融掛職、政銀合力服務地方工作落地落實,圍繞整村授信、鄉村振興、雙基共建等工作探索創新政銀合作新模式,進一步提升政銀合作質效,堅定地做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者、參與者、推動者,進而不斷提升市場份額占比。
——深化銀企合作。始終秉承服務“三農”的宗旨和情懷,把黨建共建與推進“百行進萬企”、“一二三產業融資對接”升級擴面走訪活動緊密結合,做企業發展的“潤滑劑”。以“雙基共建”為平臺,充分發揮黨組織凝心聚力作用,共同破解實體經濟和“三農”領域的金融工作重點難點,為推動經營發展積蓄內生動力;聚焦“鄉村美”、“宜居鄉村”、鄉村旅游建設,持續深入推動金融黨建與鄉村振興的深度融合,以基層黨組織為紐帶,堅持“支部包鎮、黨員包村”,構建起覆蓋村委、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重點企業的黨建網絡;積極探索推廣“專合社+農業產業園+ 農戶”“龍頭企業+專合社+農戶”等服務模式,創新金融產品,推進鄉村信用體系建設,著力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種養大戶、新興農業、特色產業、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等重點鄉村產業支持力度,不斷提高“三農”領域融資便捷性和可得性。
——深化普惠服務。下沉金融服務重心,推進網格化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落實金融服務零距離,做推動地方經濟增長的“催化劑”。加強渠道建設,優化網點布局,圍繞金融服務“村村通”目標,大力推進“最后一公里”服務圈建設,實現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大力發展科技金融,持續完善“惠生活”電商平臺應用,推動“互聯網+農業+金融”深度融合,創新數字化金融服務模式;持續推進擴面強基工程,拓展和增加首貸戶,讓普惠金融服務全民百姓衣食住行購、醫教康娛游、產供銷儲運等生活場景和生產環節,把金融服務送進千家萬戶。
堅持以黨建正風氣控風險促發展,充分發揮黨建工作在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中的監督作用,把主動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著力健全各方面風險防控機制。
——提升企業治理能力。明確風險偏好作為公司治理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厘清各治理主體對風險偏好管理的權責邊界,建立和完善權責匹配的問責機制,有效分解風險偏好制定、執行、監測的決策權、管理權和監督權,促進落實風險防控主體責任。
——強化合規風控管理。持續強化內控機制建設,建立完善各種規章制度和業務流程,健全風險預警系統、風險報告機制及責任追究機制;嚴格把控信貸資金投向,制定合規體系建設規劃和實施方案,建立合規體系建設責任清單、任務清單和工作臺賬,強化督查考評問責,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責任全覆蓋”的工作格局。
——建立健全監督機制。建立健全審計監督機制,進一步整合紀檢、風險、合規、審計以及業務部門力量,加快建立政治監督、業務監督、審計監督“三位一體”的大監督平臺;健全盡職免責、容錯糾錯機制,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適度放寬風險容忍度;建立對監督者再監督的機制,強化工作考核,加強對監督管理部門的再監督,夯實農商銀行行穩致遠的基礎。
文化是發展的“軟實力”,要始終堅持將黨的建設與企業改革同步謀劃、同步推進,以黨建為抓手,推動企業文化在農商銀行不斷傳承弘揚、形成生動實踐。
——完善選人用人機制。拓寬選人用人渠道,優化員工隊伍結構,通過競聘選拔考試開展干部公開競聘,拓寬晉升渠道;通過啟航計劃,年輕員工與導師結對,充分發揮業務骨干“傳、幫、帶”作用,為青年員工迅速成長搭建平臺;優化后備人才庫,努力實現人才結構逐漸朝著年輕化、知識化和專業化的方面發展;強化員工教育培訓,加強“銀校”合作,“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提高干部員工專業素養,引導鼓勵員工考取專業化證書并按照職稱等級給予相應獎勵。
——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公司治理的核心問題是權力和利益的分配、使用和監督問題,而激勵約束機制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其核心是提高績效考核的科學性。舍棄“吃大鍋飯”的想法,健全考評體系,深化“定責、履責、考責、問責”的責任體系建設,進一步豐富激勵手段,加大績效考核結果的運用,按照“盡職免責”原則,加大“失職問責”力度,采取績效掛鉤、職位晉升等方式,形成強大的制度約束壓力。對工作責任落實不到位、工作不力的進行約談,切實發揮考核指揮棒效應。
——打造品牌服務文化。通過微信公眾號、工作動態簡訊傳播經營理念;開展普惠金融知識宣傳、志愿活動、公益捐贈等提高社會認知度;搭建活動平臺,通過征文比賽、演講比賽、知識競賽等增強員工交流。通過強化內部宣傳、樹立外部形象,增強員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歸屬感。
(作者單位:眉山農商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