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 楠
近期,在汽車圈消失許久的拜騰又有了新的消息,多家媒體“披露”,拜騰即將破產!《“燒光”84億造不出車的拜騰面臨破產》《富士康見死不救?拜騰倒在量產前夜》這樣的消息一時間鋪天蓋地。那么,這個去年對外公告宣布重組,并暫時停工停造車的新勢力,是否即將涼涼?它的造車團隊是否真的已經是樹倒猢猻散?拜騰破產到底真相幾何?
“破產其實是媒體的誤讀”,目前負責法律事務的一位負責人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此次拜騰破產風波的主要肇始者是一則訴訟信息。7 月12 日,企查查顯示,拜騰的母公司南京知行新能源汽車技術開發有限公司新增破產重整信息,經辦法院為南京市棲霞區人民法院,申請人為上海華訊網絡系統有限公司。誠然,有債權方向法院申請對拜騰提起破產重整是真的,但就此作出“拜騰確定被破產重整”的判斷并不準確,因為一方面法律流程還沒有走到這一步,法院到底會不會受理還不確定;另一方面債權人做這一申請也是為了挽回損失,如果拜騰能夠盡快與債權人達成和解,那債權人自然就會撤回申請。
“實際上,這并非第一家債權方提起破產重整,上一起法院駁回了申請,我們一直都在積極同債權方協商解決問題。”該名負責人表示。此外,同時還負責政府公關的這位負責人表示,雖然拜騰現在確實身處困境,但是政府和有關部門一直都是秉持著“不離不棄”的態度,這讓拜騰的團隊感到非常鼓舞。根據他介紹,當地監管部門一直都跟拜騰的團隊保持著密切的溝通,就目前企業面臨的現狀和債務情況提出專業的指導意見,并就相應的時間節點給予提醒與警示。南京開發區在過去這一年多的困難時期也一如既往地力挺拜騰。
那么,破產傳聞對于拜騰內部的員工心里有著怎樣的沖擊呢?頗感意外的是,不少員工并沒有預想中的焦慮與恐慌。“破產的消息傳出后,我的電話就沒停過,很多的供應商給我打電話詢問,甚至還有朋友跑過來給我介紹工作,我都一一跟他們進行了解釋。實際上,我們現在仍然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工廠的量產準備工作。”生產制造部門的一位業務負責人哭笑不得地表示。另外一位研發部門的負責人表示,他自己實際上已經對這類傳聞麻木了,沒有新鮮感了,我們這些留守的團隊習慣了各種外界的傳聞。“而這幾天也有供應商來辦公室詢問情況,當看到大家都在正常的工作,公司的基本運營情況沒有惡化也就都回去了。“(供應商)看到我們的活照干、會照開,留了句傳聞就是傳聞就走了。”這位負責人開玩笑的表示,“最近這類消息確實有點多,但我覺得沒準是好事,因為說明大家對于拜騰還是比較關心的。最可怕的是無人問津。”

“現在管理層對公司信息都保持透明的態度,讓員工都能第一時間知道相關信息,我們實際上早已經知道有相關的債權方申請,而公司也一直跟對方溝通協商,所以我們還是比較安心的。”上述員工紛紛表示,這讓他們能夠在風波之中做到心中有數。那么,拜騰屢屢陷入破產傳聞,今年剛剛入伙的富士康是如外界所說不聞不問嗎?
根據知情人士透露,富士康團隊在進駐到拜騰以后,一直就工廠制造環節上的降本、制造工藝的精益化方面同拜騰團隊進行交流,引入資源支持拜騰,同股東們就理順資金進行深入的探討。拜騰危機之下,入局的富士康并沒有置身事外,袖手旁觀。實際上,富士康并不像外界所說的一毛不拔,而是根據協議按時進行了注資,以支撐拜騰的日常運營。“為了工廠的正常運營,富士康還超額支付了相關費用。”該知情人士表示。不僅如此,據報道拜騰的重要股東之一一汽集團不久前也向拜騰派駐了董事長和管理團隊,支持拜騰的運營管理工作。
拜騰此時此刻的破產自然是個傳聞,但是經歷了去年至暗時刻的拜騰,此時站在懸崖邊上,資金上捉襟見肘也是不爭的事實。彼時,拜騰也曾經是和“蔚來理”可以相提并論,無限風光的造車新勢力。自2017 年以來,拜騰先后完成了3 輪融資,其投資人不乏中國一汽、寧德時代、丸紅株式會社等知名企業。去年7月,一篇《300人吃掉5000萬零食、一盒名片上千,拜騰怎樣燒掉了84 億?》的文章爆款朋友圈,讓外界一窺拜騰的大手大腳。時過境遷,此時的拜騰并不是“零食、奢華名片和五星級酒店”包圍的拜騰了。
工廠員工表示,去年最困難的時候,甚至一度只有41 個人維持工廠的運轉。“一個1200 畝地的現代化制造工廠,只有41個人在干活,甚至保安的工作我們都要負責,經理也要排夜班去夜間巡查。”回憶去年的艱難,這位員工仍然記憶猶新。“去年夏天南京的梅雨季節里,工廠里的不少模具都生銹了,我們所有人把模具搬到了沖壓車間,用砂紙除銹,并且做了一系列的保養工作,當時沒有空調,把大家熱得夠嗆”。
大起大落也一度影響了很多人的士氣。一位研發人員表示,“一直以來公司的氛圍都是高大上的,但去年卻瞬間冷了下來。原本熱熱鬧鬧的辦公室變得空空曠曠,這確實一度讓我們感到很憋屈。”他感慨地表示,自己在主機廠有很多的朋友,去年拜騰最困難的時候,關系好的會主動聯系幫助介紹工作,但也有一些人是抱著看熱鬧、看笑話的心態給自己打電話“噓寒問暖”,這讓他感到了世態炎涼。“有很大的落差,至少辦公室的零食是真沒了。”一位員工半開玩笑地苦笑道,“現在出差都是住200-300的酒店,能有張干凈的床和能洗澡就行。”
而富士康進駐到拜騰的團隊成員也對現狀感觸頗多,在他看來,現在的拜騰團隊務實和拼搏的態度讓人感到眼前一亮。“根據我們的觀察,拜騰的文化倡導艱苦奮斗,倡導專業的知識能力和肩負造車的使命,現在的拜騰真的是踏踏實實在造車。”

實際上,對于拜騰目前的現狀,距離量產造車比距離破產更近一些或許是更為準確的描述。據了解,拜騰的辦公室和工廠里并沒有空無一人,實際上,雖然資金問題仍是嚴峻的挑戰,但留守的團隊仍然抓緊一切時間為量產進行著最后的沖刺。“拜騰的工廠里有100 多人的團隊在加班加點調試設備,有多個長期的供應商已經進駐到工廠支持量產準備工作。”拜騰工廠的一位負責人透露,但對于他們而言,雖然很關切融資進展,但作為技術人員,他們認為加速實現量產資金只是必要條件,處理現實技術難題,實現一款創新產品的完整工業化落地也是充分的必要條件。
“我們留下來的人心里承受能力更強了,我最關注的不是錢的問題,而是站起來的技術難題,因為拜騰應用了很多全新的技術和材料,需要解決一些技術難點,而這些是之前沒有經驗可供借鑒的。”上述負責人表示。而研發團隊的一位負責人表示,去年最少的時候,團隊只剩下了不到10 個人,但是今年隨著研發工作的開展,團隊已經擴充到了百余人,不少人還是去年離職的同事,他們又紛紛返回拜騰。
“在拜騰,研發人員能夠真正掌握從零到一的正向研發能力,而在外資企業,中國研發人員大多數只能負責應用層的技術開發,很難體現個人最大價值。”這位多年在外資車企工作的中國工程師道出了團隊的心聲。
“我可以負責的說,當下的拜騰雖然困難,但是正向研發能力仍然是行業的上游水平,當下拜騰的量產研發準備工作已經接近完成。”“我們對產品本身有信心,對工廠的建設質量有信心,對留守的管理團隊也有信心,只要核心團隊還在,我們就能把失去的陣地搶回來!”上述工廠主管同樣也表達了對于拜騰的信心。
拜騰破產風波再起,此時拜騰的當家人是作何感想呢?
去年在拜騰創始人相繼出走之后,在重組之際被視為救火隊長接手的聯席CEO 丁清芬一直都是刻意保持著低調,同外界交流甚少。作為拜騰的創始團隊成員,丁清芬不僅親歷了拜騰早期的諸多高光時刻,更是在過去一年拜騰深陷危機之時穩住了公司的基本盤,談定與富士康的戰略合作,讓命懸一線的拜騰重拾希望。
多位受訪者表示,“丁總是全天候24 小時在線,把自己的全部心思都鋪在拜騰上,她的電話是不分時間的,總是能夠第一時間處理問題。”一位研發部門的負責人表示,“丁總非常務實,她從來不空喊口號和畫大餅,這讓我們所有人非常有歸屬感。”一位富士康的工作人員談到,“丁總在這個崗位上,每天都要面對來自供應商、債權人、股東、投資人還有員工的巨大壓力。這真的非常不容易,更何況她還是一位女性。她總是以積極的態度去解決困難,這讓我感到佩服。”
對于自己的付出,丁清芬卻不愿意多談,她更愿意談及團隊的拼搏。“一想到團隊,想到員工們的期待,他們也是把身家放在了拜騰上,我就不能輕言放棄。有一次在高鐵站,一位男孩跑過來,說:“丁總,我是您的員工,您不能放棄呀!這句話讓我莫名的感動!”提及拜騰重組以來的工作,丁清芬用“自我革命”來形容。“我們要想活下去,必須要自己革自己的命!這當然很難!我們要在短時間內處理歷史問題,還要自我革新謀發展,要為未來的競爭做準備。”
對丁清芬而言,重組之后這一年的時間,拜騰并沒有坐以待斃。自己帶領團隊實際上做了大量細致的工作,當然,痛苦和打擊也是如影隨形。首先,在供應鏈、構架、業務規劃、商業目標等方面進行了“瘦身減負”,加大了對運營成本的控制,對海外研發團隊進行精銳化整頓,目前單車的造車成本已實現兩位數下降;其次,也要持續研發,把研發工作正常向前推進;再次,則要團結內部士氣,要安撫員工、股東和供應商各方的情緒;最后,還要尋找一切外部融資的可能和機會,也要兼顧處理一些外部的訴訟事務。
“每一天都有很多事情涌進來,挑戰無處不在。”丁清芬對自我的評價是一個忍耐力極強的人。“我不怕別人的嘲諷,我也不在乎別人的質疑和評價,因為我覺得人的一生太短暫,我們要堅持做正確的事。”
拜騰到底有沒有救世主?對拜騰員工們而言,這是一個靈魂拷問式的問題。“一個大能人或者大資本力挽狂瀾是不現實的,需要我們團隊自己一點點地死磕。”“救拜騰的只有自己!自救者,人恒救之!”“過往的歷史我們只能妥協,但明天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很多留守的拜騰員工都傳遞出了“自我救贖”的心聲。
而在丁清芬看來,拜騰要想翻盤,需要靠自己的全力拼搏、股東以及合作伙伴的支持與信任。“能夠救拜騰的只有自己!但我們也需要真正有市場化思維的合作伙伴和投資者的鼎力支持。”前路漫漫,雖然已身心俱疲,但對于未來,這位“2021 最慘CEO”卻仍心懷期許。“時間會證明所有的努力,只要努力,只要我們拜騰還活著,結局總不會差的!”丁清芬堅定地說。
新能源的萬億賽道依舊在,汽車產業變革的大戲剛剛開始,一切尚未定型,對于這些困在拜騰“破產”傳聞里的人而言,黑夜格外漫長,但刺破重重迷霧的或許只是需要一個機會,一份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