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媛媛
生活是知識的海洋,知識的學習離不開現實生活,寫作也離不開現實生活。生活中有很多寫作素材,將大事小情以及針對大事小情產生的所思所悟寫進作文,必能打動讀者,獲得高分。所以,想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思考生活,讓學生在體驗中回顧過往,積累寫作素材,生發感悟,從而將其應用到作文中,寫出真實的、富有生活氣息的作文。
一、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觀察生活
小學語文教學的內容源自現實生活,所以想增強學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內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此外,還要引導學生結合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將理論和實際聯系起來。認真觀察生活,回憶自己的人生經歷,然后理解所學內容,從而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和體驗。這樣,學生才能在生活的指引下,更加高效地開展語文知識的積累活動和寫作活動。
例如,學習《鳥的天堂》一文時,教師就可以運用生活化教學法對學生進行指導。先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課文描繪的畫面:鳥兒嘰嘰喳喳地叫著,置身其中,仿佛處于天堂,心情格外輕松。生活中類似的場景很多,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回憶生活中自己見到的鳥的天堂的情景,或者是與之類似的情景,將畫面描述出來,與同學們分享。自習課時,教師可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到校園中去,觀察鳥兒在樹上嘰嘰喳喳自由自在歡快蹦跳的情景;查鳥兒的數量,看鳥兒的動作,感受熱鬧的氣氛,從而在生活化的觀察和體驗中,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于鳥的天堂真實場景的感受。在觀察的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交流和討論,說一說自己觀察到的鳥的天堂是什么樣子的,談一談自己的所見所聞與作者筆下鳥的天堂有怎樣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交流討論的過程中,能加深學生的理解,使他們更好地領會文章的思想和內涵。
二、增加交流互動,帶領學生感悟生活
語文是一門知識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想提高學習效率,在觀察和積累的基礎上,還需要開展寫作練習,增強學生的的實踐操作能力。在寫作活動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交流和互動,讓他們談一談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感受,以調動他們的情感,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從而提高他們寫作的效率,使其更好地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寫作中。
例如,學習《少年中國說》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打牢基礎,先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到青少年對于國家和民族未來的重要性。為了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實現德育的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就這篇文章展開交流和討論,探討青年之于國家的重要性,談談青少年應該怎樣做??梢詮膽鸹鸺婏w的舊時代談到安定團結發展的今天,從前輩饑寒交迫的悲慘經歷談到如今幸福美好的生活。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盡量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引導他們抒發對祖國的熱愛,對幸福生活的感恩。在討論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并以小組為單位談談自己的生活感受,多舉一些現實生活的例子,談談對于青年人重要性的認識,對于個人與國家關系的理解,以進一步增強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感受,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感。
三、開展作文練習,教會學生記錄生活
小學語文強調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寫作能力就是實踐能力的重要內容。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是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以及培養核心素養的要求,也是新課標所倡導培養的學生的重點能力之一。寫作能力不僅與學生基礎知識積累有關系,而且和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有一定聯系。所以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需要重視寫作訓練,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生活,并讓他們運用所學知識記錄現實生活,將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到語言文字中,傳播美好的情感,贊美生活的美好。
例如,在學習《桂花雨》一文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播放視頻、圖片或音樂等,營造優美的情境,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雨中桂花紛紛飄落的場景。如此,學生能更好地領會文章內容,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大自然中美好的瞬間還有很多,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然后開展寫作訓練,讓學生描述自己經歷過的或看過的溫馨、美好的場景,抒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學生寫作時,教師要給予指點,引導他們圍繞大自然的景色展開,運用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盡可能將景色寫得生動、形象。借助這樣的訓練,能進一步引導學生將寫作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在生活化的體驗中,增強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和描寫能力。開展有針對性的寫作訓練,有助于學生學會運用知識,也能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聯系現實生活的意識,有利于學生進一步感悟生活、理解生活。
四、展示作文,促使學生交流生活經驗
運用生活化策略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時,教師還可以發揮集體的力量,組織學生及家長參與語文成果展示交流活動。經過一階段的寫作練習,學生一定有所收獲,要么取得了一定的進步,要么對現實生活有了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表達生活感受,表達對親情、友情或一些生活現象、社會事件的看法,寫成作文,并發布到班級的微信公眾號上,讓更多人通過文字與學生交流,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例如,在學習《慈母情深》一文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和母親之間深厚的情誼,感受母愛的偉大。為了提高寫作活動的效率,教師還需帶領學生回憶自己與母親在生活中發生的大事小情,捕捉那些或歡愉、或感動、或開心、或郁悶的畫面,從而將內心深處對母親的愛表達出來,寫成作文。寫好后,還要將學生的作文統一發布在班級的微信公眾號上。如此,能讓班級公眾號成為家長和孩子心靈溝通的橋梁,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進步,增進彼此的理解和交流,而且還能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理念早已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教師認識到了小學語文教學必須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只有結合學生的現實生活,運用學生感興趣,易于接受的生活化教學法,才能提高教學效率,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特別關注學生實踐能力和感悟能力的培養,不斷開展寫作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表達內心想法,真正做到以我手寫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