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審計行業內對主板、中小板等板塊的IPO審計都有大量研究,針對獨角獸企業在科創板IPO審計的研究相對較少,相關理論尚處探索初期。本文從科創板和獨角獸企業自身特征入手,分析對擬登陸科創板的獨角獸企業進行IPO審計時的重要風險關注點,希望為獨角獸企業在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時的審計工作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科創板;獨角獸企業;IPO審計
一、研究背景
“獨角獸”企業是指成立約10年、市場估值在10億美元以上、深受投資者認可、發展速度較快、市場稀缺的創業實體。如市場估值在100億美元以上,則稱為超級“獨角獸”。
隨著此概念的誕生與發展,全球知名研究機構CB Insights、TechCrunch、《財富》等紛紛推出自己的獨角獸企業榜單。在我國,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汽車交通、醫療健康及物流等領域都出現了大量獨角獸企業,經《中國獨角獸研究報告2021》、《中國潛在獨角獸企業研究報告2021》披露,2021年我國獨角獸公司與潛在獨角獸公司分別有251家和425家,其中超級獨角獸9家,字節跳動、螞蟻集團、滴滴出行位列超級獨角獸榜單前3名。
在我國目前的相關規定中,獨角獸公司主要可以通過IPO、借殼、發行CDR三種路徑在A股上市融資。其中IPO是最傳統最普遍的上市路徑,該路徑適用于所有獨角獸公司,包括境外上市的紅籌企業和境內未上市的新經濟企業。
2018年起,證監會先后修改或發行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管理辦法(試行)》,符合試點范圍的獨角獸進行上市將不再設置硬性贏利指標。2019年6月我國正式啟動科創板市場,相較于主板、中小板較為嚴苛的IPO財務指標、較長的審批時長,科創板試行注冊制及靈活的5套上市標準,為成長性高、技術含量高的獨角獸企業提供了一條綠色通道。但也為擬上市企業利用新制度的靈活性進行“闖關競技”提供了可能,有必要加強對獨角獸企業IPO審計的研究與關注。
二、文獻綜述
Cowboy Ventures創始人Aileen Lee于2013年首次提出“獨角獸”概念,指代39家在2003年創辦并且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公司。袁曉輝,高建(2016)全球216家獨角獸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提煉出識別潛在獨角獸企業的五項關鍵特征,即呈現指數增長、所在行業快速發展、位于創新創業中心、成長年數4-8年、創始團隊水平較高。Jiang S等(2018)通過研究2017年的獨角獸企業,發現獨角獸公司非常重視科研創新,具備較髙的科技起點,不同行業和地區的獨角獸公司對技術創新有不同的要求。周辰(2018)認為各行各業獨角獸企業的增多,不僅是科技的進步,還與我國經濟形勢和國家戰略密不可分。曹中銘(2018)指出我國改革股票發行上市制度歡迎境外上市獨角獸企業回歸的同時,也要為國內創新型企業提供便利。在獨角獸企業上市后的績效評價方面,周蘭亦(2011)對創業板36家企業上市效果進行評價,發現其盈利能力、成長能力、營運能力等指標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說明注冊制存在著IPO效應。楊潔等(2017)以2004—2015年我國地級市數據為研究樣本,運用非平衡面板模型方法檢驗地方IPO上市潮與當地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發現無論是上市數量還是上市募集資金量,都對區域經濟發展有顯著促進作用。
獨角獸企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又飽受質疑,Bill Gurley(2016),Josh Kopelman(2017)認為獨角獸企業存在大量風險,它們從大規模融資中獲得巨額資金后易開啟燒錢模式,為長期發展埋下隱患。王玉梅(2020)指出注冊會計師在對科創板企業進行IPO審計時面臨企業研發投入比例較大從而審計風險增加。李真真(2018)基于獨角獸企業成長速度快、無可比公司、無形資產量大而實物資產占比較小、公司成立時間較短、風險高、歷史數據缺乏等特點分析獨角獸企業估值存在的泡沫風險,提出傳統估值方法不適用,建議采取實物期權理論對獨角獸企業進行估值。
三、獨角獸企業科創板IPO審計的主要風險點
(一)企業的“三高”問題
獨角獸企業普遍存在著高風險與高負債率現象,而且在科創板IPO中對盈利指標的門檻較低,一些獨角獸企業自成立之初盈利狀況便不樂觀。但從已在主板上市的獨角獸企業來看,市場普遍給予了它們遠超同行業的高市盈率,而支撐高市盈率的正是那些獨角獸企業所擁有的渠道、市場占有率、商業模式以及企業增長的超高速度,但渠道和市場占有率并不穩定,商業模式如果不能實現盈利也無異于一紙空談,一旦企業增速不及預期甚至下降,對企業自身及市盈率的估值打擊將是毀滅性的。因此針對獨角獸企業的“三高”問題,在對其IPO審計過程中必須重點關注,審慎評估。
(二)企業的科技成長性
獨角獸上市科創板相較于主板對財務指標的要求降低,更加關注企業的科技與創新屬性及未來成長性。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科創板上市的企業應當符合科創板定位,擁有關鍵核心技術,科技創新能力突出,主要依靠核心技術開展生產經營,具有較強成長性。如何證明其科技發展前景的好壞則成為了科創板IPO審計中的重點。而且相較于傳統企業重資產運營模式不同,大多數獨角獸企業不會將其資金和主要精力囤積于存貨、固定資產中,而是專注于技術創新、商業模式變革及品牌宣傳之上,這樣的輕資產運營模式更加依賴企業科技性的成長。如果企業科創發展前景不樂觀,將會影響自身的持續經營能力。當經營困難甚至退市的企業增多,對我國的資本市場也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三)企業價值估值問題
獨角獸企業大多屬于創新型企業,具有顛覆性,市場上同類型可比企業較少,在估值時缺少可靠的標準和依據,市場炒作、投資者的狂熱追捧與創業者的盲目樂觀抬高了獨角獸的估值。絕大多數獨角獸現階段尚未贏利,高估值缺少基本面支撐,估值泡沫總要破裂,缺少資金支持的獨角獸面臨衰落或被并購的風險,高位買入獨角獸股票的投資者也將面臨被套風險。當獨角獸企業通過科創板上市之后,如何避免可能存在的高估值泡沫破裂問題?因此注冊會計師應當采取適宜的估值模型進行恰當評估,提前掃雷獨角獸IPO的估值泡沫風險。
四、獨角獸企業科創板IPO審計的風險防范與應對
針對獨角獸企業在科創板上市后可能存在的問題及不良影響,監管部門及注冊會計師應協助A股市場針對性地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風險防范,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一)對于相關監管部門
監管部門應踐行嚴格且持續的科創板信息披露標準與退市標準,輔以特殊的投資者保護安排,發揮交易所一線監管功能。
首先,踐行從多、從嚴的持續信息披露的監管標準。無論是從海外市場回歸的獨角獸還是境內擬上市新經濟企業,獨角獸企業自身風險較大,社會關注度較高,在要求常規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完整性、時效性的基礎上,建議加大上市后信息披露的范圍與頻率。
其次,發揮交易所一線監管功能,嚴盯市場炒作。2018年以來獨角獸概念股成為A股市場熱炒的題材,伴有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行為,建議對獨角獸上市公司加大問詢力度,要求其對相關事項予以合理解釋,防止投機炒作,必要時采取風險警示、限制交易等監管舉措。此外,可出臺相應的投資者保護制度,開通有效的投資者舉報及訴訟通道。
最后,建議降低獨角獸企業退市財務指標,或適當延長獨角獸虧損期限,給予充足的成長等待期,降低其造假意愿,但如果獨角獸企業存在重大違法違規行為、股票累計成交量過低,可嚴格執行強制退市制度,有助于淘汰“毒角獸”、偽獨角獸,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優化市場環境,助力科創板獨角獸IPO審計。
(二)對于注冊會計師
注冊會計師應重點關注獨角獸企業及其行業的科技性與成長性。一般科創板獨角獸企業所處行業業務復雜,且大多處于初創時期,運營項目多以高新技術為基準點,此類的獨特性讓其擁有與常規企業不同的繁雜性與革新性,給審計工作增加了難度。因此注冊會計師應重點關注企業及其所處行業的經營信息,尤其是科研水平、科研人員及核心技術人員任職及持股情況、科研投入等能夠反映行業特征以及企業在行業中的競爭力和所處地位的信息,同時根據企業自身及其行業的市場發展前景合理推斷其科創性與成長性,并在審計報告中披露公司經營成長能力的相關信息,充分保障投資者知情權。
注冊會計師應明確獨角獸企業估值方法,理性估值。可引入適用于獨角獸企業的標準估值方法,有效避免虛高的估值泡沫,有助于控制獨角獸企業的IPO審計風險。現階段客戶仍是驅動獨角獸企業價值增長的主要因素,可將用戶價值、數量、貢獻值、活躍數量或市場份額等指標作為獨角獸的估值要素;還可以外聘相關領域的專家根據企業的已有專利或資本化的無形資產等項目判斷是否存在企業價值高估跡象,確保其資產負債表所列示的金額真實合理。此外,針對不同新興行業的特征,還可增添個性化的估值要素,確保估值考慮因素的全面性與準確性,降低其IPO審計風險。
參考文獻:
[1]王玉梅,姚曉蓉,馬宇杰.我國科創板試點注冊制IPO審計風險研究[J].財務與會計,2020(01):43-46+50.
[2]徐陽,尹苑生.“獨角獸”上市對A股的影響及對策[J].山東國資,2019(10):31-33.
[3]成穎,楊朝丹.創業板IPO審計風險研究——基于“當升科技”的案例分析[J].財會通訊,2013(34):78-80.
作者簡介:
劉釗(1998-),女,漢族,山東臨沂人,審計碩士,石河子大學(單位),主要從事審計實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