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認知心理學對信息加工過程領域的不斷探索,雙過程模型日益受到學者們的關注。雙過程模型將社會認知過程區分為外顯認知過程和內隱認知過程,態度和動機等因素對幸福感的影響雖已引起研究者的關注,但員工內隱與外顯態度的加工路徑對幸福感的影響還未得到深入研究。本文以雙過程模型作為理論基礎,認為自動化和控制過程中的內隱與外顯態度共同影響幸福感。
關鍵詞 內隱態度;外顯態度;幸福感;雙過程模型
1 引言
以往對員工幸福感的研究主要依賴于對明確的工作和生活態度的自我報告(Leavitt et al., 2011)。近年來,社會認知研究發展了內隱態度的測量方法,揭示了發生在意識之外的內隱認知過程(Greenwald & Banaji,1995)。本文通過研究員工內隱態度作為幸福感指標,不是否定以往文獻中自我報告的外顯態度對幸福感的衡量標準,研究內隱態度與幸福感的關系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員工幸福感。
雙過程模型假設人們擁有兩個相對獨立的認知系統,即自動化系統和控制系統,并由此產生兩類不同的認知過程,即自動化認知過程和控制認知過程 (Evans, 2008)。Leavitt等人(2011)的研究表明內隱與外顯態度反映了相對獨立的個體內部過程,并且可以預測工作績效和公民行為,在工作場所捕捉內隱態度能幫助提升員工的幸福感。因此,本研究將基于雙過程模型,探索自動化過程和控制過程中的內隱與外顯態度對幸福感的影響。
2 文獻綜述
本文主要研究雙過程模型在內隱態度和外顯態度中的應用。下面,我們將對雙過程模型、幸福感的概念、自動化過程和控制過程對幸福感的影響以及與此相關的研究進行綜述。
2.1 雙過程模型
根據雙過程模型,行為受兩個過程的影響:控制過程(外顯過程)和自動化過程(內隱過程)(Ferreira et al.,2006)。控制過程與依賴外顯認知的意識和邏輯相關(Evans,2003),具有外顯態度的個人通常能夠意識到并監控自己的表現(Zheng et al.,2016)。相比之下,自動化過程通過激活內隱認知產生快速自發的行為(Shermanet et al.,2008), 在這個過程中,內隱態度的激活及其對行為的影響是自動的和無意識的(Wilson et al.,2000);內隱和外顯過程都會影響個體行為(Evans,2008)。
2.2 幸福感的概念
本文幸福感的概念采用的是享樂主義視角下的員工主觀幸福感定義:員工幸福感是員工在工作中的即刻體驗和認知評價的綜合(Diener et al.,2003)。員工幸福感被看作員工對工作相關內容的認知評價和情緒體驗, 是員工面對工作場所物質性或精神性內容所產生結果(許龍等,2017)。
2.3 自動化過程與幸福感
自動化過程中的內隱態度(implicit attitude)是個體認知結構中特定概念與積極或消極屬性的記憶聯結(Greenwald, McGee, & Schwartz, 1998),內隱態度的激活和對行為的影響是自動化和無意識的(Wilson, Lindsey, & Schooler, 2000),它通常通過內隱聯想測試(IAT)來測量。
在已有的自動化認知研究中,內隱態度能夠有效地預測幸福感。Leavitt等人(2011)的研究表明內隱態度反映了相對獨立的個體內部過程,并且可以預測工作績效和公民行為,在工作場所捕捉內隱態度能幫助提高員工的幸福感。此外,Kazén和Kuhl(2011)調查了內隱-外顯動機定向差異,發現動機上的定向差異會損害幸福感。
2.4 控制過程與幸福感
外顯態度(explicit attitude)是指個體意識到的并易于報告的態度。在控制過程中,擁有外顯態度的個體通常能夠意識到并監控他們的表現,外顯態度通常是通過自我報告來衡量的(Zheng et al., 2016)。
有大量傳統實證研究探討了影響幸福感的控制認知過程,其中外顯態度是影響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例如,Leavitt等人(2011)的研究表明員工自我報告對工作的積極評估與幸福感呈顯著的正相關;此外,Rudman(2004)證明了預測外顯態度變化的因素不同于決定內隱態度變化的因素,表明組織領導人應該采取雙管齊下的方法來提升幸福感。
3 研究總結與展望
運用雙過程模型,為內隱與外顯態度和幸福感之間的聯系提供了理論框架。內隱態度通過自動化過程影響幸福感,外顯態度通過控制過程影響幸福感。
盡管雙過程模型研究對象和內容的豐富性顯示了其強大的理論和應用價值(付春江,袁登華,羅嗣明,梅云,2016),但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值得我們進一步探索,未來的研究方向應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對雙過程模型中不同學者提出的術語的關系進行梳理和整合。目前已有很多學者提出了不同的雙過程模型,對兩種加工的稱謂也沒有統一,未來研究可進一步對一些重復的術語進行整合。
第二,雙過程中內隱與外顯態度的一致性對幸福感的影響是怎樣的?內隱與外顯態度的差異方向對幸福感又會有怎樣的影響?未來研究可進一步考慮將態度的差異納入到雙過程模型中,有助于提高雙過程模型的解釋力。
參考文獻:
付春江,袁登華,羅嗣明,梅云. (2016).雙重加工模型發展概況及研究展望.心理學探新,36(01):59-63.
胥遙山.(2014). 內隱與外顯安全認知對工作安全行為的影響:雙系統模型的視角.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北京.
許龍, 高素英, 劉宏波, & 楊鵬. (2017). 中國情境下員工幸福感的多層面模型. 心理科學進展(12), 173-185.
Burns, C., Mearns, K., & McGeorge, P. (2006). Explicit and Implicit Trust Within Safety Culture. Risk Analysis, 26(5), 1139–1150.
Diener, E., Oishi, S., & Lucas, R. E. (2003). Personality, cultur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Emotional and cognitive evaluations of life.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54, 403–425.
Evans, J. S. B. T. (2008). Dual-Processing Accounts of Reasoning, Judgment, and Social Cognition.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59(1), 255–278.
Greenwald, A. G., & Banaji, M. R. (1995). Implicit social cognition: Attitudes, self-esteem, and stereotypes. Psychological Review, 102, 4–27.
Greenwald, A. G., McGhee, D. E., & Schwartz, J. L. K. (1998). Measuring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implicit cognition: The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4,1464–1480.
Kazén, M., & Kuhl, J. (2011). Directional discrepancy between implicit and explicit power motives is related to well-being among managers. Motivation and Emotion, 35 (3 [Special issue on Implicit Motives]), 317-327.
Leavitt, K., Fong, C. T., & Greenwald, A. G. (2011). Asking about well-being gets you half an answer: Intra-individual processes of implicit and explicit job attitudes.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32(4), 672–687.
Rudman, L.A. (2004). Sources of implicit attitudes.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3, 79-82.
Wilson, T. D., Lindsey, S., & Schooler, T. Y. (2000). A model of dual attitudes. Psychological Review. 107 (1), 101–126.
Yuan, X., Xu, Y., & Li, Y. (2018). Resource Depletion Perspective on the Link Between Abusive Supervision and Safety Behaviors.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Zheng, T., Qu, W., Zhang, K., & Ge, Y. (201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tentional bias toward safety and driving behavior. Accident Analysis & Prevention, 96, 22–28.
作者簡介:
葉潔(1997-),女,漢族,江西萍鄉人,蘇州大學碩士在讀,工商管理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