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豪,周桂娟,李蘭,王甜甜,劉靜,孫光華,李康,周君*
(1.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康復醫學科,湖南 衡陽 421000;2.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康復醫學實驗室,湖南 衡陽 421000)
高脂血癥即血脂異常,是指脂肪代謝或運轉異常,導致血漿一種或多種脂質高于正常水平的一種代謝性疾病。血脂異常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1],其中50%以上的缺血性心肌病與高脂血癥有關[2],且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高達40%[3]。目前大多數高脂血癥的大規模流行病學調查研究主要集中在較發達地區,在欠發達的衡陽農村地區,由于經濟水平低下和衛生保健系統不完善[4],對血脂異常的認識、治療和控制意識普遍較差,其中以患病率居高的中老年人更為明顯。本研究基于國家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腦卒中高危人群篩查與干預項目(2018至2019年),通過橫斷面的臨床調查研究,以了解衡陽市農村地區中老年人高脂血癥的流行現況并分析相關危險因素,旨在針對性地開展該地區中老年人群高脂血癥的防治和健康促進工作。
1.1 調查對象 本研究基于國家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腦卒中高危人群篩查與干預項目(2018至2019年),隨機抽取衡陽市農村地區443例中老年人作為調查對象,其中臨床資料完整412例,經有效統計并列入統計學分析357例,其中女203名,男154名,年齡25~90歲。
1.2 方法 由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統一培訓調查人員,調查內容包括問卷調查、體格檢查和生化指標檢測。問卷調查包括一般情況(姓名、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教育程度、吸煙飲酒情況、飲食習慣和睡眠情況、疾病史、家族史)、微型營養評定簡表(mini-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SF)、簡化的老年人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15,GDS-15);體格檢查及人體成分測量包括身高、體質量、體脂肪率(人體內脂肪質量與體質量的比值)、腰圍、體重指數(BMI);生化指標檢測包括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1.3 評價標準 ①按照《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07年)》中高脂血癥的診斷標準:血漿總膽固醇≥6.22 mmol/L、甘油三酯≥2.26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4.14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04 mmol/L,符合其中一條即判定為血脂異常。②糖尿病診斷標準:空腹血糖≥7.0 mmol/L。③腹型肥胖(腰圍):男性≥85 cm,女性≥80 cm。④BMI<18.5 kg/m2為體質量偏輕,18.5 kg/m2≤BMI<24 kg/m2為體質量正常,BMI≥24 kg/m2為超重,BMI≥28 kg/m2為肥胖;⑤體脂率:男性>25%,女性>30%為肥胖。⑥GDS-15評定:0~5分為正常,>5分為抑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行χ2檢驗,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高脂血癥危險因素,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高脂血癥患病率 357例研究對象中,高脂血癥患病率高達38.8%,其中高甘油三酯血癥、高膽固醇血癥、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癥、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癥患病率分別為22.1 %、3.8%、23.3%、3.9%。
2.2 高脂血癥的性別和年齡分布 性別、甘油三酯、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在各年齡層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2。
表1 男性各年齡組血脂相關指標水平比較(±s,mmol/L)Table 1 Comparision of hyperlipidemia levels of men among various age groups(±s,mmol/L)

表1 男性各年齡組血脂相關指標水平比較(±s,mmol/L)Table 1 Comparision of hyperlipidemia levels of men among various age groups(±s,mmol/L)
注:TC,總膽固醇;TG,甘油三酯;H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年齡(歲)25~49(n=17)50~59(n=42)60~69(n=77)70~79(n=10)80~90(n=8)F值P值TC 4.14±1.15 4.30±1.09 4.11±0.95 4.37±1.34 3.83±1.26 0.720 0.580 TG 1.82±1.01 1.82±0.97 1.63±0.93 1.76±1.21 1.49±0.54 0.554 0.696 HDL-C 1.28±0.34 1.31±0.37 1.38±0.44 1.42±0.57 1.21±0.32 1.203 0.523 LDL-C 2.44±0.88 2.44±0.89 2.23±0.74 2.67±1.09 2.21±0.95 1.513 0.327
2.3 高脂血癥相關影響因素 不同性別人群的高脂血癥患病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調查中,女性高脂血癥患病率為33.5%,而男性則高達44.8%。單因素分析結果表明,不同性別、體脂肪率、腰圍、BMI人群的高脂血癥患病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著腰圍、體脂肪率和BMI的升高,高脂血癥的患病率升高。高脂血癥在不同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況、飲食習慣以及吸煙飲酒情況的人群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高脂血癥相關影響因素分析Table 3 Analysis of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yperlipidemia
2.4 高脂血癥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在單因素分析基礎上,進一步對性別、體脂肪率、腰圍和BMI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腰圍為高脂血癥的危險因素(r=0.833,OR=2.301,95%CI:1.231~4.300),腰圍與高脂血癥患病率呈正相關,進一步證實肥胖可導致血脂升高,增加高脂血癥患病率,見表4。
表2 女性各年齡組血脂相關指標水平比較(±s,mmol/L)Table 2 Comparision of hyperlipidemia levels of female among various age groups(±s,mmol/L)

表2 女性各年齡組血脂相關指標水平比較(±s,mmol/L)Table 2 Comparision of hyperlipidemia levels of female among various age groups(±s,mmol/L)
注:TC,總膽固醇;TG,甘油三酯;H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年齡(歲)25~49(n=18)50~59(n=86)60~69(n=70)70~79(n=23)80~90(n=6)F值P值TC 4.28±1.36 4.32±1.04 4.10±0.94 4.38±1.28 3.86±1.19 1.044 0.385 TG 1.83±0.97 1.82±0.93 1.62±0.94 1.73±1.20 1.48±0.52 0.772 0.545 HDL-C 1.31±0.36 1.30±0.35 1.38±0.41 1.46±0.55 1.23±0.33 1.203 0.310 LDL-C 2.45±0.88 2.44±0.86 2.18±0.75 2.56±1.11 2.17±0.89 1.513 1.200

表4 高脂血癥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Table 4 Multivariate Logistic analysis of hyperlipidemia
高脂血癥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和動脈粥樣硬化相關疾病的主要原因,是一個普遍的公共衛生問題。隨著經濟發展、膳食結構及生活方式的改變,農村地區血脂異常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趨勢,2012年吉林省農村地區患病率為46.4%[5],2016年河南省禹州市農村地區中老年人群血脂異常的患病率高達50.72%(年齡標化患病率為48.21%)[6],本調查中衡陽市農村地區高脂血癥患病率為38.8%,低于國內經濟較發達的農村地區,一方面,可能是該地區人們農業活動偏多,喜食蔬菜的原因;另一方面可能是本調查研究對象涵蓋部分中青年人,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患病人數。
本研究結果顯示,高甘油三酯血癥、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癥、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癥類型更為普遍,患病率分別為22.1%、23.3%,與國內其他地區調查結果基本一致,其中血漿甘油三酯水平是動脈粥樣硬化的獨立風險因子,也是心血管危險因素的強有力的預測因素[7-8],因此,有效降低甘油三酯,是心血管防治的首要目標,也是降低心血管疾患的重要舉措。專家共識指出,進行嚴格的生活方式干預是治療高甘油三酯血癥的關鍵,如控制體質量、增加膳食纖維攝入、戒煙限酒、開展有氧運動等[9]。
本調查中,女性高脂血癥患病率明顯低于男性,一項性別差異對頸動脈斑塊患病率的研究結果提示,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基本相似,但男性更早形成斑塊[10],提示男性更容易罹患動脈粥樣硬化,也是需要重點干預及監測的對象。本調查結果顯示,隨著腰圍、體脂肪率和BMI的升高,高脂血癥的患病率增加。一項從2002至2012年中國成年人的全國營養調查的結果表明,肥胖發生率從36.2%上升至45.0%,是高脂血癥強有力的預測因子和危險因素[11-14]。BMI與體脂肪率也廣泛應用于國內外流行病學研究,是研究肥胖的重要指標[15],因此,長期密切監測居民的BMI和體脂肪率可作為高脂血癥的一級預防措施,成本低廉且推廣性強。
本研究局限性:相關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吸煙飲酒、血糖高是血脂異常的危險因素[6],Woodward M等[16-18]證實,吸煙飲酒可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對心臟保護特性,加強膽固醇及甘油三脂對血管內皮的損害,增加冠心病的發生風險。然而在本調查結果的單因素分析中尚未發現吸煙、飲酒與高脂血癥的相關性,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本研究中男性樣本量偏少,計算值低估了吸煙飲酒對高脂血癥的影響;另一方面本調查是基于腦卒中高危人群篩查和干預項目,大部分研究對象為多年隨訪人員,已多次進行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預,吸煙飲酒人員基數減少。本研究只采取空腹血糖值作為糖尿病的診斷依據,且部分調查對象丟失空腹血糖數據,在計算糖尿病患病人數時存在偏差,這可能也是本研究未得出血糖高是高脂血癥的危險因素的重要原因。
本調查發現衡陽市農村地區中老年人高脂血癥患病率高,存在多種危險因素,引導居民合理飲食、控制體質量和監測腰圍,對減少或延緩高脂血癥的發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時,當地政府也需加大高脂血癥防治知識的宣傳力度,普及健康知識,定期監測居民血脂、體質量及腰圍等指標,尤其是對老年男性應重點做好篩查和診治工作,以緩解高脂血癥造成的社會經濟與醫療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