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忠忠
(新余市人民醫院影像中心,江西 新余 338000)
急性胸痛是急診科常見的急診病因之一,在急診常見病中占比40%左右,胸痛原因較多,包括急性冠脈綜合征(ACS)、肺栓塞(PE)、急性主動脈夾層(AAD)等。急性胸痛起病急驟,進展快速[1],臨床醫師需快速診斷與治療,這對大部分醫師而言均是極大的挑戰。CT在臨床中較常用,在多種疾病診斷中均有較高的價值,其中多排CT可應用于胸腹與胸痛三聯聯合檢查中,但胸痛三聯的大范圍檢查與多次掃描等會增加掃描時間,使患者接受更多的造影劑與放射劑量[2],因此,目前胸痛三聯多在胸部實施,在主動脈夾層、動脈類等易累及全主動脈疾病中應用較少[3]。胸痛三聯檢查實施需控制心率不超過75次/min,而急診胸痛患者呼吸與心率明顯異常,因此,控制心率不利于急診檢查[4]。隨著臨床研究增多,CT胸腹聯合胸痛三聯CT血管造影(CTA)在國外一些報道中證實診斷急診胸痛的價值較高,但在國內這方面的報道較少?;诖?,本研究旨在探討GE Revolution CT胸腹聯合胸痛三聯CTA檢查對急診胸痛患者心血管疾病的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60例急診胸痛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44例,女16例;年齡25~83歲,平均(58.45±10.63)歲;體重指數(BMI)18~25 kg/m2,平均(22.43±1.85)kg/m2。納入標準:均接受GE Revolution CT胸腹聯合胸痛三聯CTA檢查;簽署知情同意書;無CT檢查禁忌證與碘過敏;均未服用抗心律藥物;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排除標準:依從性差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精神異常者。
1.2 方法 本研究檢查儀器包括GE Revolution CT掃描儀與CT雙筒高壓注射器,包括軀干掃描與心臟掃描。掃描參數包括電流200~550 mA、電壓100 kV、噪聲指數25、管球旋轉時間0.28 s、探測器寬度160 mm、曝光時間0.30 s、分掃視野25 cm、層厚0.625 mm,掃描時要求患者屏氣,以前瞻式心電門控心臟容積掃描,采集1次心跳。心率<70次/min者,采集窗75%;≥70次/min,采集窗40%~50%。同時獲取肺動脈、冠脈CT造影圖像,軀干參數包括電流200~550 mA、電壓100 kV、噪聲指數25、采集最大毫安545 mA、延遲0.25 s、分掃視野35 cm、層厚0.625 mm、層距0.625 mm。自由呼吸,螺旋掃描,曝光掃描取決于掃描范圍,獲取全主動脈圖像。經手背靜脈注入75 mL碘造影劑,速率4~4.5 mL/s,手動觸發,從升主動脈根部設定感興趣區,CT值>200 HU則手動觸發掃描,延遲2.3 s,進入自由呼吸掃描,從胸廓到恥骨聯合掃描。獲取數據后將其傳輸至AW5.0工作站,完成圖像重建與診斷,調整窗位、窗寬,了解肺部、縱膈情況,之后以曲面重建、多平面重建、容積再現等了解不同平面血管圖像情況。根據檢查時心率情況分為兩組,包括高心率組(≥70次/min,n=15)與低心率組(<70次/min,n=45)。
1.3 觀察指標 分析診斷心血管疾病情況,比較兩組不同血管節段管腔CT值與信噪比以及圖像質量。
1.4 評價標準 圖像質量[5]:由經驗豐富的醫師獨立分析圖像,包括主動脈、肺動脈、冠狀動脈,評分1~3分,1分為差,2分為稍差,3分為好,評分≥2分可用于診斷。信噪比[6]公式:信噪比=管腔CT值/管腔CT值噪聲值。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60例患者CTA檢查結果分析 60例經CTA檢查,正常2例,合并多種疾病58例;血管正常3例,異常57例;異常血管以主動脈粥樣硬化為主,有25例,其次為主動脈夾層,有13例,其他還包括穿透性潰瘍、主動脈壁間血腫等。主動脈瘤23例,包括真性動脈瘤20例,假性動脈瘤3例;伴有冠脈狹窄2例,肌橋4例,胸腔積液1例;瓣膜病變11例,主動脈瓣膜病變7例,二尖瓣病變4例;冠脈狹窄6例,包括累及前降支5例,左主干1例,回旋支2例,右冠脈5例。
2.2 兩組不同血管節段管腔CT值比較 低心率組主動脈、肺動脈、冠狀動脈的CT值均高于高心率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不同血管節段管腔CT值比較(±s,HU)

表1 兩組不同血管節段管腔CT值比較(±s,HU)
組別高心率組低心率組t值P值例數15 45主動脈409.58±76.53 423.87±78.57 0.614>0.05肺動脈360.93±72.11 367.40±73.77 0.296>0.05冠狀動脈360.39±56.58 365.40±58.62 0.289>0.05
2.3 兩組不同血管節段管腔信噪比比較 兩組主動脈、肺動脈、冠狀動脈信噪比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不同血管節段管腔信噪比比較(±s)

表2 兩組不同血管節段管腔信噪比比較(±s)
組別高心率組低心率組t值P值例數15 45主動脈15.48±4.53 15.27±4.51 0.156>0.05肺動脈12.84±3.95 12.75±3.88 0.077>0.05冠狀動脈18.59±7.56 20.04±8.94 0.564>0.05
2.4 兩組圖像質量評分比較 高心率組主動脈圖像質量評分為(2.93±0.31)分,低心率組為(2.97±0.28)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高心率組肺動脈圖像質量評分為(2.65±0.56)分,低心率組為(2.77±0.56)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高心率組冠狀動脈圖像質量評分為(1.93±0.62)分,低心率組為(2.56±0.52)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急性胸痛十分常見,且多數患者可能是心血管疾病所致,為此做好其臨床診斷十分關鍵,可明確其產生病因,進而針對性治療,才能減少并發癥發生[7]。傳統三聯檢查涉及范圍較廣,加上反復掃描與用藥,可能導致檢查時間增加,從而增加劑量與輻射,安全性不高。同時,三聯檢查多用于胸部,有動脈瘤與主動脈夾層等情況,無法開展三聯檢查,具有一定局限性[8]。盡管單純三聯檢查無法達到預期效果,但胸腹與胸痛聯合三聯檢查,則可顯示累及主動脈根部病變情況,對冠脈情況也有較好的檢查效果,但需實施冠脈造影。
本研究結果顯示,60例經CTA檢查,正常2例,合并多種疾病58例;血管正常3例,異常57例;但兩組在不同血管節段管腔CT值、信噪比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兩組主動脈與肺動脈的圖像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高心率組冠狀動脈的圖像質量評分明顯低于低心率組(P<0.05)。胸腹聯合胸痛三聯CTA檢查能在最低放射劑量下獲取全面的主動脈、肺動脈、冠脈圖像,且質量良好。心臟掃描中,冠脈掃描放射劑量均值為(1.7±1.0)mSv,明顯低于128排雙源螺旋CT放射劑量(2.77±0.60)mSv[9]。對低BMI患者,可用80 kV掃描,但樣本量較小,并未進一步探究不同體質量下的差異。從圖像質量分析,100 kV下,進行圖像重建,胸痛三聯檢查下的圖像噪聲無明顯增加[10],且心率對主動脈、肺動脈、冠狀動脈檢查下的不同血管節段管腔CT值、信噪比及圖像質量均無明顯影響,可見能應用于急診胸痛心血管疾病診斷中。
綜上所述,GE Revolution CT胸腹聯合胸痛三聯CTA掃描急診胸痛患者,掃描時間短、劑量低、范圍廣,可獲取主動脈、肺動脈、冠狀動脈優良的圖像質量,并可為臨床診治心血管疾病提供依據,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