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太艮,韓俊平,段燕
(惠民縣人民醫院,山東 濱州 251712)
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發生率較高,屬于臨床常見病癥,具有發病率高、致死率高的特點,該病發病時臨床特異性不強,患兒主要表現為拒奶、體溫升高等,均屬于不典型臨床表現[1]。感染性肺炎若不及時予以有效治療很可能會并發其他疾病,嚴重威脅患兒的生命安全,因此,采取高效安全的治療方法對保障患兒健康具有重要意義[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免疫球蛋白與抗生素聯合霧化吸入治療對感染性肺炎新生兒免疫力及肺功能指標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進行治療的174例感染性肺炎新生兒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兩組,每組87例。研究組男49例,女38例;年齡4~25 d,平均年齡(14.51±2.57)d;足月兒61例,早產兒26例;陰道順產49例,剖宮產38例。參照組男48例,女39例;年齡5~26 d,平均年齡(14.62±2.53)d;足月兒63例,早產兒24例;陰道順產54例,剖宮產33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所有患兒均符合《實用新生兒學》[3]中對于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的診斷標準;經肺部X線檢查后確診為感染性肺炎;患兒家屬簽署同意書且配合度良好。排除標準:存在嚴重臟器功能損害患兒;存在精神障礙患兒;中途轉院患兒;藥物過敏患兒。
1.3 方法 參照組實施免疫球蛋白聯合霧化吸入治療。給予患兒免疫球蛋白(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S1097008)肌肉注射,每天1次,每次1.5 mL,連續治療1周;給予患兒布地奈德混懸液(AstraZeneca Pty Ltd,批準文號H20140475)霧化吸入治療,每天2次,每次1 mL,吸入時間為10~15 min,連續治療3 d。
研究組在參照組基礎上聯合抗生素治療。給予患兒頭孢吡肟(南京海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690)靜脈滴注治療,每天2次,每次30 mg/kg,連續治療1周,其他治療方法同參照組。
1.4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治療有效率,評價標準:患兒體溫恢復正常,臨床癥狀基本消失,X線檢查后病灶基本完全吸收為顯效;患兒體溫趨于正常,臨床癥狀明確好轉,X線檢查后病灶尚未完全吸收為有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甚至加重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②比較兩組治療前后免疫球蛋白指標,包括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等。③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包括用力肺活量(FVC)、1秒呼氣量(FEV1)以及1秒呼氣率(FEV1/FVC)。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8.85%,明顯高于參照組的90.8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2.2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球蛋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免疫球蛋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免疫球蛋白指標均明顯下降,且研究組低于參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球蛋白指標比較(±s,g/L)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球蛋白指標比較(±s,g/L)
注:IgA,免疫球蛋白A;IgG,免疫球蛋白G;IgM,免疫球蛋白M。與治療前比較,a P<0.05;與參照組比較,b P<0.05
組別研究組參照組例數87 87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IgA 1.79±0.32 1.03±0.22ab 1.78±0.33 1.38±0.21a IgG 12.58±2.47 7.14±1.35ab 12.61±2.49 9.81±2.32a IgM 2.80±0.45 1.19±0.36ab 2.78±0.42 1.79±0.35a
2.3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后,研究組FVC、FEV1以及FEV1/FVC等肺功能指標改善情況均優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s)
注:FVC,用力肺活量;FEV 1,1秒呼氣量;FEV 1/FVC,1秒呼氣率
組別研究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87 87 FVC(L)3.47±0.37 2.95±0.41 8.782 0.000 FEV 1(L)2.73±0.40 2.15±0.52 8.246 0.000 FEV/FVC(%)80.05±7.13 71.24±7.48 7.952 0.000
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發病率較高,且死亡率極高,圍生期患兒病死率最高甚至可達20%,已成為新生兒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感染性肺炎不僅會嚴重影響患兒生長發育,而且可能造成免疫系統異常,進而引發其他疾病,不僅如此,因器官發育尚不成熟,肺炎的長時間發展甚至可能造成患兒出現心臟損傷等器官損害,嚴重威脅患兒生命安全[4]。布地奈德霧化治療是臨床常用方法,通過抑制炎性細胞減少氣道炎性反應,改善患兒氣道梗阻情況,從而達到治療效果,但該藥起效較慢,患兒治愈時間長,聯合其他藥物治療已成為臨床研究的新方向[5]。在免疫系統中,免疫球蛋白是其中主要效應因子,可通過與特異性抗原進行反應達到免疫反應調節作用[6]。該藥物來自健康人群血清,本身含有抗體,在預防感染、增強抵抗力等方面效果明顯,將其運用于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的治療能有效增強患兒免疫功能,緩解臨床病癥,提升治療效果[7]。有研究表明,與常規單一布地奈德治療相比,使用免疫球蛋白聯合布地奈德霧化治療新生兒感染性肺炎效果顯著[8]。頭孢吡肟為4代頭孢,抗菌譜更廣,對于綠膿桿菌、葡萄球菌、腸桿菌屬、嗜血桿菌屬等可產生更強抗菌活性,通過與青霉素結合蛋白相結合,抑制細菌的合成及代謝,進而實現抗菌目的[9]。聯合頭孢吡肟用以新生兒感染性肺炎效果更加明顯,且不會增加不良反應,安全性較高[10]。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有效率為98.95%,明顯高于參照組的90.80%(P<0.05);治療后,研究組免疫球蛋白指標及肺功能指標改善情況均優于參照組(P<0.05)。
綜上所述,免疫球蛋白與抗生素聯合霧化吸入治療新生兒感染性肺炎效果顯著,能有效緩解臨床癥狀,且在提升患兒免疫力、縮短治療時間方面具有積極意義,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