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鵬
(新民市人民醫院普外科,遼寧 沈陽 110300)
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探查一期縫合術是目前臨床治療肝膽疾病,尤其是膽總管結石類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率,相較于傳統手術留置的T管引流,采用術后縫合技術,避免留置T管所產生的一系列并發癥[1-2]。即使如此,仍存在一些術后并發癥,膽漏為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探查一期縫合術后的高發并發癥之一,探究術后膽漏發生的影響因素,不僅可預防膽漏疾病發生,而且能提高膽總管結石疾病的總體療效[3]。本研究旨在探究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探查一期縫合術后膽漏的影響因素,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于本院接受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探查一期縫合術患者276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47例,女129例;年齡28~57歲,平均年齡(43.52±4.61)歲;體質量45.43~74.52 kg,平均體質量(53.25±4.46)g;膽總管結石94例,膽總管合并膽囊結石182例。本研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經CT、B超檢查確認無膽內膽管結石;膽總管直徑>0.8 cm者;結石數量≤5枚者;腹腔鏡檢查無結石殘余者;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有膽道手術史者;中轉開腹者;膽道梗阻者;凝血功能障礙者;依從性差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探查一期縫合術,手術期間,觀察記錄可能導致患者術后出現膽漏的危險因素,術后對患者展開相關的手術護理,并觀察患者膽漏發生情況,并記錄可能導致膽漏發生的危險因素。對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探查一期縫合術后膽漏影響因素進行單因素分析,影響因素包括性別、年齡、體質量、高血壓、糖尿病、白蛋白指標、手術時間、引流管插管時間、術后膽道變異、開腹方式、縫合方式。再利用非條件多項Logistic回歸分析檢驗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探查一期縫合術后膽漏影響因素。
1.4 觀察指標 ①膽漏發生情況:術后,持續觀察患者5 d,統計患者膽漏發生情況。膽漏判定標準:術后3 d內,膽汁引流量單次>100 mL或引流管持續性流出膽汁,患者伴有體溫升高、黃疸、持續性腹痛等癥狀,腹部穿刺有膽汁引出。②單因素分析:術后未發生膽漏患者納為未膽漏組,術后發生膽漏患者納為膽漏組,對兩組性別、年齡、體質量、高血壓、糖尿病、白蛋白指標、手術時間、引流管插管時間、開腹方式、縫合方式等危險因素進行單因素分析。③多因素分析:將兩組單因素分析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危險因素,使用非條件多項Logistic回歸分析檢驗進行多因素分析。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膽漏發生情況 276例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探查一期縫合術患者中,術后發生膽漏患者53例,未發生膽漏患者223例,膽漏發生率19.20%(53/276)。
2.2 單因素分析 糖尿病、白蛋白指標、開腹方式可能為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探查一期縫合術后膽漏的影響因素,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探查一期縫合術后膽漏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2.3 多因素分析 將單因素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納為自變量,并對其賦值,將患者是否發生膽漏作為因變量,經非條件多項Logistic回歸分析證實,糖尿病、白蛋白指標、開腹方式均為高危產婦產褥期感染的危險因素(OR>1,P<0.05),見表2。

表2 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探查一期縫合術后膽漏影響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膽漏是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探查一期縫合術后較為常見的一種并發癥,患者膽汁經非正常途徑流入患者腹腔,引起多種不良反應,如患者體內電解質平衡被破壞,膽功能嚴重受損等,嚴重影響患者治療及預后[4]。雖然絕大多數膽漏均能得到有效治療,可基本治愈,但會延長治療時間,增加患者精神、生活壓力,還會對腔鏡下膽總管切開探查一期縫合術的效果造成影響,不利于患者康復,因此,針對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探查一期縫合術后膽漏的發生危險因素進行分析具有重要意義[5]。劉學禮等[6]認為患者白蛋白水平可能是術后膽漏發生的危險因素。
本研究結果表明,糖尿病、白蛋白指標、開腹方式為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探查一期縫合術后膽漏的影響因素,需在術中格外注意,控制相關危險因素。白蛋白指標過低,患者膽管縫合處的纖維細胞和膠原細胞生長增殖緩慢,抗感染能力較低,又因血漿膠體的滲透壓過低,細胞外液量過高,患者易出現水腫,導致縫合的傷口崩裂,造成膽漏[7-8]。目前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探查一期縫合術的開腹方式主要有尖刀和電灼,尖刀開腹不會引發溫度的過度變化,而電灼開腹會在作用點造成局部高溫,引起局部組織細胞被高溫破壞,造成局部組織缺血,術后膽管縫合處結癡脫落而導致膽漏。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過高,導致血液中白細胞、巨噬細胞的移動、吞噬功能受到抑制,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抗病菌能力減弱,膽道內細菌容易滋生繁殖,造成膽道感染,壓力過高,最終導致膽漏[9-10]。因此,在進行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探查一期縫合術時,如預先檢查患者白蛋白、血糖指標,若白蛋白指標過低則需輔助其他藥物治療,提高患者白蛋白含量,血糖過高的患者需輔以定量的降血糖藥物,同時手術中盡量避免使用電灼方式開腹,使用尖刀開腹的過程中維持切口以及黏膜層對齊,縫合時注意縫合點間的距離,保持最佳距離以降低皮膚張力,避免膽漏。
綜上所述,糖尿病、白蛋白指標、開腹方式為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探查一期縫合術后膽漏的影響因素,術中需注意上述因素,預防發生膽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