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劍

伯明翰民權紀念小路上的馬丁·路德·金的雕像。

伯明翰民權紀念小路上有關馬丁·路德·金的圖片。
晚上10點多乘坐灰狗大巴到達了美國阿拉巴馬州最大的城市伯明翰,拿出手機定位預訂好的旅館,沒想到竟然顯示我與旅館相距7000多公里,腦子一下炸了鍋,這是什么情況?原來我誤訂了位于英國伯明翰的旅館,而且已支付了費用,這烏龍讓我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沿街尋找了一小時后,在城市鄰近高速路附近,我找到一家汽車旅館,其外形與美國西部片中常出現的樣子幾乎完全一樣,一排孤零零的客房,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荒野求生的場景。我敲打旅館前臺的窗戶,里面一位黑人大叔探出了頭。在我填好資料后他把客房的鑰匙交給了我。大概是太累的緣故,已經來不及擔心旅館的安全問題,我一覺睡到天亮。
出門時看到前臺的黑人大叔已經換成了一位黑人大媽,與她搭話時,她會跟你開上幾句玩笑,甚至還會和你抱怨老板給的工資太少。住了幾天發現整座旅館里的服務人員幾乎都是黑人,而這樣的黑人比例恰恰正是這整座城市的底色。
美國人口中非洲裔占12.4%,而在伯明翰則高達40%以上,這座城市建于1871年,當時是按工業城市來建設的。如今這座城市仍是制造業的重地,??梅賽德斯-奔馳的美國工廠就在它附近的塔斯卡盧薩。不過這里為人所熟知是因一名黑人——馬丁·路德·金,他曾在這里領導過著名的伯明翰運動。在運動中馬丁·路德·金被拘捕,在獄中他寫出了著名的《伯明翰獄中書信》,闡述了美國民權運動的初衷、期望和夢想,批駁了對民權運動的種種指責。
現在很難再在街頭看到白人與黑人間劍拔弩張的緊張氛圍,整座城市更像是一座花園小鎮,隨處可見的街心花園,讓小城顯得綠意盎然,城市的街道整潔舒適,道路兩旁的建筑新舊交錯相得益彰,唯有離市中心不遠的伯明翰民權紀念小路,還能讓人追憶起那個震撼人心的時代。
民權紀念小路的起點是第16街浸禮會教堂,它的一旁是伯明翰民權協會。協會更像是一座博物館,里面展覽著美國種族隔離的歷史及民權運動和這座城市歷史的關系,大量的視頻、音頻和圖片,讓參觀者能切身體會到當年種族之間的不平等以及民權運動家們受到的各種威脅。這里還有大量有關第16街浸禮會教堂的展覽,該教堂在1963年的民權運動中曾遭受炸彈襲擊。
參觀的人群中,大多是黑人,他們帶著自己的孩子認真地觀看每一張圖片,他們臉上的表情顯得深沉而凝重,正是父輩們的努力,才換取了他們今日的權利。偶爾也會看到幾個白人參觀者,他們更像是一個審視者,像是在看別人的歷史,又像是在檢討自身的過往。
民權紀念小路在2013年建成以紀念民權運動50周年,小路大約途經七個街區,沿途會看到許多牌匾、雕像和照片,盡可能再現當年民權運動的場景,其中便有馬丁·路德·金的雕像,雕像下的白色大理石上刻著“他的夢想是將伯明翰從自我中解放出來,開啟了愛、相互尊重和合作的新一天。”這是當地市民為他豎立的。小路上印象最深的是道路兩旁有幾只狂吼惡犬的雕像,行人需從中間經過,這種體驗讓人感受到那場改變了美國的運動背后的辛酸血淚。

伯明翰民權紀念小路上的幾只狂吼惡犬的雕像。

馬丁·路德·金非暴力社會變革中心內展覽的圖片。

伯明翰民權紀念小路上的黑人雕像。
小路的盡頭是一片現代化的寫字樓,路邊一位上了年紀的黑人正推著餐車賣熱狗。熱狗價格不貴,只需三美元,老人熟練地為我做了一個,味道一般不過分量十足。我問老人他是否見過馬丁·路德·金,“當然,他當年曾在這里演講過,很多人都見過他!”老人不假思索地答道。對于黑人現在的生活,老人覺得,雖然運動為他們爭取到了權利,但實質的公平遠沒有真正地達到,“你看寫字樓里的那些富人,還都是白人,而我們大多只能做這些工作!”
與伯明翰相隔不遠的亞特蘭大,更能體會到貧富之間的差距,作為美國南方的一座重要城市,這里黑人占比高達52%,加之此地是馬丁·路德·金的出生地,使其當之無愧地成為了美國民權運動的中心。
亞特蘭大的地鐵站可以通過自助機購買車票,一名年輕的黑人見我操作并不熟練便主動過來幫我操作,我剛說完“謝謝”,沒想對方對我說:“能不能給我五美元,我需要吃飯!”顯然這座城市的黑人并不富裕,走在城市的街道上總會遇到不少無所事事的黑人,三三兩兩地站在街角處閑聊又或是在墻上胡亂地涂鴉。
馬丁·路德·金的故居位于奧本大道 501 號,街道兩旁仍保持著他出生時的樣子。聽當地人講,1960 年代這條街區已經開始破敗,曾被列入拆除計劃。馬丁·路德·金的妻子金夫人通過努力最終說服政府保留了下來,如今這里已建成為馬丁·路德·金國家歷史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