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建文

伴隨我國經濟社會的蓬勃發展,財力不斷增強,政府對固定資產投資日益加大,對審計機關的投資審計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但長期以來,由于審計機關經費與結算審計金額掛鉤等因素,投資審計逐步形成了以單一的工程造價審計作為竣工結算依據、以審減額論“英雄”為主的投資審計局面,給建設單位拖延支付工程價款提供了借口,影響經濟發展環境,讓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承載著巨大的審計風險。
2017 年2 月,全國人大法工委印發《對地方性法規中以審計結果作為政府投資建設項目竣工結算依據有關規定的研究意見》明確指出,對直接規定以審計結果作為竣工結算的依據,規定應當在招標文件中載明或者在合同中約定以審計結果作為竣工結算依據的條款,擴大了審計決定的效力范圍,限制了民事權利,超越了地方立法權限,應當予以清理糾正。
2017 年至2019 年,審計署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規范投資審計工作的意見》和《關于進一步嚴格規范投資審計工作的通知》,省政府印發的《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審計廳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規范投資審計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進一步明確指出,審計機關要依法審計,堅持在法定職責權限范圍內開展審計工作,不得參與工程項目建設決策和審批、工程招標、工程結算等管理活動,為今后投資審計指明了發展方向,同時給投資審計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更好地發揮投資審計監督作用,成為新時代新形勢下的必答題,政府投資審計轉型迫在眉睫。
1.超越審計法定職責權限。一些地方政府出臺的政府投資審計相關管理辦法規定,審計機關負責政府投資項目的工程造價審計,建設單位根據審計機關出具的審計結果作為竣工結算依據,也就是通常說的“以審代結”,有的還要求審計機關參與工程項目建設決策和審批、項目概(預)算編制、招標控制價審核、隱蔽工程驗收簽字、詢價定價等管理活動,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影響審計獨立性。這些做法與審計法以及全國人大法工委文件精神相違背,不符合審計獨立性要求,超越了審計機關法定職責權限。
2.審計程序不符合法定規定。根據國家審計準則規定,審計工作要嚴格執行審計項目計劃,嚴格按照審計流程和審計復核程序。一些審計機關未嚴格落實審計法定程序,投資審計項目未納入年初審計工作計劃,只要是政府投資項目即納入審計范圍,建設單位送審即受理審計,項目數量多且隨意性強,存在“凡投必審”現象,投資項目審計走簡易程序,審計質量得不到保障,審計風險較大。
3.審計內容局限工程造價審計。根據審計法及相關規定,投資審計應對項目建設全過程進行監督評價,涵蓋重大政策貫徹落實、決策審批、工程項目建設程序、工程項目建設財務、工程質量管理、征地拆遷、環境保護、工程結算、公共投資績效等主要內容。由于審計機關經費與結算審計金額掛鉤、人員編制限制等各種原因,一些審計機關局限定位在工程造價的核減上,審計內容單一,對投資審計其他方面的內容基本上未開展審計,偏離了審計監督的本質要求。
1.提高政治站位,回歸審計監督本源。審計機關首先是政治機關,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審計委員會會議精神,在法定職責權限內開展審計監督,發揮審計監督和“免疫”功能作用。全國人大法工委、審計署以及省政府的文件為新時代投資審計指明了發展方向,審計機關要不折不扣抓好貫徹落實,要在源頭上清理與上級文件相沖突的制度和文件,要在行動上糾正不合規做法。要拿出決心來徹底解決“以審代結”問題,回歸審計監督本源,努力實現投資審計“三個轉變”,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維護審計機關良好形象。
2.突出審計重點,提高投資審計質量。要嚴格按照國家審計準則要求,嚴格執行審計項目計劃,嚴格履行規定流程和審批復核程序。要根據本地區公共投資項目情況,按照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突出重點、量力而行、確保質量的原則,統籌制定年度投資審計項目計劃。要加強對政府投資為主,關系全局性、戰略性、基礎性的重大投資項目進行審計監督,緊緊圍繞重大項目審批、征地拆遷、環境保護、工程招投標、工程結算等關鍵環節開展全過程監督審計,結合項目特點,合理確定審計范圍和重點,運用先進技術手段和方法,提高投資審計質量。
要堅持問題導向、結果導向,緊盯投資項目管理薄弱環節,重點審查是否存在違規決策導致損失浪費、編制虛假資料套取資金、私設“小金庫”、利益輸送等問題,加大工程建設領域重大違法違紀問題線索審計揭示力度,促進法治政府、廉潔政府建設。同時,要加強投資審計干部隊伍建設,加大培訓教育力度,提高業務能力和水平,培養一專多能、復合型的投資審計人才,適應新時代新形勢下的投資審計工作要求。
3.用好大數據,實現投資審計全覆蓋。國務院出臺的《關于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完善審計制度若干重大問題的框架意見》及其相關配套文件明確提出,要實現審計全覆蓋。投資審計全覆蓋,不是要求對所有投資項目開展審計監督,而是要結合審計力量和審計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突出重點、量力而行,有計劃、有目標、有針對性的選擇重大投資項目開展審計監督。
投資審計要實現全覆蓋,離不開大數據,要樹立大數據審計思維,通過大數據分析研判,找出投資項目存在的管理漏洞和疑點,分析某個投資項目審計的必要性和審計價值,提高審計質量和節約審計資源。投資項目的數據涉及發改部門的立項數據,招投標中心的交易數據,住建部門的合同備案、竣工備案數據,人社部門的農民工保證金數據,財政部門的資金撥付數據,建設單位的過程管理數據,等等。審計機關要加強大數據管理部門溝通協作,要制定投資項目信息采集標準表格,建立投資項目信息定期報送機制,通過對所有投資項目的數據進行關聯比對分析,重點選擇投資金額大、履行程序不到位、結算價款遠超合同價款、長時間未竣工驗收、工程質量低下等重大項目納入審計計劃進行審計監督。
總而言之,在新時代下,政府投資審計必須在法定職責權限內開展審計工作,加大對全局性、戰略性、基礎性的重大投資項目審計監督,加強全過程審計監督,杜絕單一“以審代結”,回歸審計監督本源,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樹立大數據審計思維推進投資審計全覆蓋,加強投資審計干部隊伍建設,培養一專多能、復合型的審計人才,適應新時代新形勢下投資審計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