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峰
相關部門近期要求各互聯網平臺“解除屏蔽網址鏈接”。雖然正式的政策文件尚未披露,但就已有信息來看,“解除屏蔽網址鏈接”有三個標準,“不得改變表現形式”“可直接打開網頁”“不附加額外步驟”。
這一要求實際上針對的是App對外部鏈接不兼容的現象。雖然所謂“屏蔽網址鏈接”的情形在各個平臺都或多或少存在,但人們普遍認為,擁有超過12億用戶的微信是這項新規的最大受影響者。
基于微信用戶的廣泛性,幾乎每個網購者都遇到過這種情況:在微信中分享淘寶鏈接時,會顯示為一些中英文混雜的“淘口令”,必須復制它,再離開微信用淘寶App打開,才能出現實際的分享頁面。抖音在通過微信分享鏈接時,也存在同樣的情況。
對普通用戶來說,多了這樣一個步驟,的確讓人覺得有些不便。不僅如此,隨著中央對加強反壟斷作出要求,也出現一些平臺的訴求。過去幾年,字節跳動就曾就微信屏蔽抖音鏈接,多次發起針對騰訊的訴訟,但都沒有結果。
當監管者明確要求平臺解除屏蔽網址鏈接,其用意無疑是好的,試圖去解決當前一些網絡平臺“畫地為牢、占山為王”的行為,從而推進網絡的互聯互通。但是,可能很多人并沒有意識到,這樣的監管要求可能會和其他規則產生沖突,比如,會給當下強調的反壟斷執法帶來麻煩。
首先要注意的是,反壟斷是一個極其精細、專業的領域,監管也應當如此。正因此,用某些“一刀切”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即使具有良好動機,也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先舉一個例子來說明這點。
2000年的時候,Intel擁有全球計算機CPU市場83%的份額,AMD大概擁有12%左右,剩下5%左右由蘋果擁有。Intel在向下游銷售的時候,要求宏碁、戴爾、惠普、聯想、NEC、MSH等各大PC廠商采購X86處理器時,全部或絕大部分選用Intel的產品。如果采購比例達到一定額度——通常是90%或95%以上,則在年終結算的時候可以獲得返利。這種做法是商業世界中常用的競爭手段,它還有一個專門的名字,叫忠誠折扣。
對于Intel的這種做法, AMD認為其賄賂PC廠商、排擠AMD產品,違反了市場公平競爭原則,從而在全球尋求法律救濟。此后,日本、韓國、歐盟和美國分別對Intel進行了處罰,最為人所知的是,歐盟對Intel作出10.6億歐元(約14.5億美元)罰款,是其 2008年營業額的4.15%。
這起案件引發了反壟斷學界的高度關注和激烈爭論,對于忠誠折扣在什么情況下,會起到排擠競爭對手的效果,各方存在著極大分歧。
為了解決分歧,密歇根大學法學教授丹尼爾·科雷恩(Daneil Crane)提出了“市場份額理論”。按照這一理論,Intel不是擁有83%的市場份額嗎?那么只要Intel和下游廠商的忠誠折扣合同之中,約定的采購市場份額不超過83%,那么就可以認定是合法的,因為沒有產生排擠對手的效果,是防守而不是進攻;但如果超過了83%,那么就是為了排擠競爭對手,是一種進攻性的行為,是不合法的。
所謂的“市場份額理論”簡單易懂好操作,因此容易得到執法者的青睞,但實際是一個“餿主意”。
為什么這么說呢?
首先,這個理論把一個宏觀的市場問題轉換成了對具體合同條款正當性的評判,同時按照現有的市場份額去判斷一種行為是否合法,相當于固化了現有各方的市場份額。這意味著,對追趕者AMD來說,也只能遵守這個固定的市場份額去實施忠誠折扣。但是,市場份額并不是任何人可以持續擁有的,市場和競爭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其次,如果固定了市場份額的“產權結構”,那么就會形成Intel與AMD,乃至后來的其他寡頭競爭者之間的合謀,而對后者的反壟斷執法更加困難,因為難以發現、證明和判斷。
所以,這個“餿主意”遭到了賓夕法尼亞大學法學教授赫伯特·霍文坎普(Herbert Hovenkamp)等反壟斷權威學者的反對。
科雷恩想出這個“餿主意”的主要原因,在于對企業行為的復雜性認識不足,或者說,只考慮了問題,沒考慮執法手段的局限性。盡管聯邦貿易委員會(FTC)開始的時候認可“市場份額理論”,但是后來改了主意,該案最終以FTC和Intel達成和解結案。
要求解除屏蔽網址鏈接,以實現平臺之間的互聯互通,和科雷恩的思路是一樣的,首先會遇到固化市場結構和份額的問題。如果這一要求落地,市場的新進者、后進者會要求領先者開放鏈接共享,表面上看,這是對新進者或者后進者有利,因為可以借力領先者的平臺獲得發展機會。但未來實現互聯互通之后,是現在市場份額更少的競爭者更能借助市場份額更多的競爭者的“流量”,獲取更多的市場份額,還是市場份額更多的競爭者取得了市場份額更少的競爭者的“內容”,從而獲得更多市場份額?這是需要實證數據才能知道的情況,但大概率會固化現有競爭者的市場優勢地位。
平臺經濟競爭的核心是爭奪消費者的時間,而時間總是有限的,在互聯互通之后,已經取得優勢地位的平臺接入了其他競爭者或者上游廠商的鏈接,那么消費者去下載其他App的意愿就會降低。這樣一來,已經取得優勢地位的App會變成平臺中的“超級平臺”。
事實上,有幾個領先者已經有成為“超級平臺”的趨勢,比如微信、支付寶等,大量的功能被整合在一個App之上,這意味著,它們已經能基本滿足人們的大多數需求。如果未來實現互聯互通,很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現有市場份額領先的App會繼續維持,甚至加強它們的優勢地位,成為真正的“超級平臺”,其他的后來者很難通過產品差異化策略,對“超級平臺”們構成挑戰。
需要承認的是,互聯互通可能在短時間內有利于競爭,比如,一些App可以借助于這一政策進入流量大的平臺推廣自己,形成“搭便車”效應。但一種更大的可能是,兩個App互聯互通之后,如果提供相同的產品,占據優勢的App就會吸收所有的流量,而劣勢一方可能逐步減少新用戶的下載和注冊,乃至退出,成為前者一個具體分支、分部甚至產品。這樣一來,兩者原有的競爭關系,就轉變成為上下游關系,有可能形成反壟斷法上更令人頭疼的“共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