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邁南
婚戀節目長期以來備受觀眾青睞,堪稱綜藝界的“常青”題材。今年,婚戀節目依舊是各大平臺排兵布陣的重點:江蘇衛視的情感王牌節目《非誠勿擾》已經邁進第11個年頭,《新相親大會》做到第六季,江蘇衛視還與優酷聯合打造了《我們戀愛吧》《怦然心動20歲》;騰訊視頻的《平行時空遇見你》《心動的信號4》《僅一日可戀》等節目均已上線;除了《喜歡你我也是3》,愛奇藝還有《戀戀劇中人》《機智的戀愛》等新節目;芒果TV準備了《女兒們的戀愛4》《再見愛人》《撲通撲通的心》《33天限定戀人》;就連嗶哩嗶哩(B站)也加入“戰局”,推出首部異性交友節目《90婚介所》。
新老婚戀節目扎堆上線,此類節目究竟有何魅力,吸引各大平臺競相入局?婚戀節目經過多年的升級迭代,又呈現出哪些新變化?婚戀節目未來還有哪些創新空間?且待《綜藝報》為諸位看官一一揭曉。
一路演變呈現多元趨勢
從1998年湖南衛視推出《玫瑰之約》,到2010年江蘇衛視推出《非誠勿擾》,2014年湖北衛視推出《如果愛》,再到以《心動的信號》《女兒們的戀愛》為代表的網絡戀愛綜藝霸屏,國內婚戀節目不斷升級迭代,探索出諸多新玩法。
作為老牌婚戀節目的典型代表,《非誠勿擾》播出11年來,從不缺乏巨大的網絡討論度和社會話題度,至今仍深受很多觀眾喜愛。該節目在推出時,就憑借素人交友形式引發棚內相親綜藝熱,吸引各省級衛視模仿制作大量同類型節目;巔峰時期,甚至有三四十檔相親節目同時播出。而今,除了《非誠勿擾》等少數節目依舊堅守,當年的多數同類節目早已淡出觀眾視野。
明星戀愛真人秀也曾掀起風潮,涌現了《如果愛》《我們相愛吧》等節目。區別于棚內相親綜藝采用室內錄制+室外VCR播放的形式,戀愛真人秀讓彼此并不熟悉的明星在節目中完成雙方相識相戀的過程,具有更強的紀實性和沖突性;明星的強勢入局也彌補了素人的流量缺失。
2018年,騰訊視頻推出戀愛社交推理真人秀《心動的信號》。節目星素結合,開創國內綜藝+推理模式,為婚戀節目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戀夢空間》《喜歡你我也是》《我們戀愛吧》等大批同類型節目緊隨而至。此類節目通過梳理男女嘉賓日常相處的生活細節和情感走向,引導觀眾推理分析,同時助力戀愛觀察類綜藝逐步成為當下婚戀節目的主流模式。
經過多年的發展演變,如今的婚戀節目呈現多元化趨勢,不僅聚焦的年齡范圍不斷擴大,也融合更多新鮮元素。比如《非誠勿擾》《新相親大會》在堅守自身風格的基礎上,不斷增添多元風格,為婚戀擇偶提供“父母”“閨蜜”等多維視角。
網絡端的玩法更加花樣繁多,像《怦然再心動》邀請有過婚戀經歷的女明星與素人嘉賓開啟21天的征愛之旅。《再見愛人》請來三對遭遇情感危機的夫妻,進行為期18天的自駕旅行。《怦然心動20歲》和《90婚介所》分別聚焦00后和90后,前者讓10位20歲少年在畢業旅行中遇見摯友、邂逅愛情;后者則邀請作為主視角的女性,通過游戲化的試戀闖關,與多位男嘉賓互動尋找心儀伴侶。此外,“劇式綜藝”也成為新趨勢,《平行時空遇見你》《戀戀劇中人》《撲通撲通的心》等在“綜藝”中融入“劇集”元素,以虛實相生的方式進一步拓寬了婚戀節目的形態與表達。
性價比優選各大平臺搶灘
婚戀節目儼然已成為各大平臺競相爭搶的賽道。眾多婚戀節目的熱播承載了觀眾的價值投射,不同的婚戀觀、價值觀在同一場域中針鋒相對,兼具戲劇性和話題性,在助力平臺吸引用戶、收割流量的同時,拓寬了平臺內容版圖。
《心動的信號4》制片人李夢璇表示,“情感品類受眾門檻相對比較低,同時跟大家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有著一批數量可觀的受眾。”
曾參與三季《我們相愛吧》制作的董明,自去年起開始擔任《非誠勿擾》制片人。在他看來,婚戀節目層出不窮,是因為這一類型的節目有著廣泛的收視群體,“追求真愛是永恒的話題,不管是什么年齡段的受眾,對這種題材的節目都有剛性需求。”董明認為,多平臺競爭對婚戀節目創作和觀眾都是好事,“競爭越來越激烈,以前就幾家衛視競爭,現在臺網都在競爭。大家在同題創作下分攻細分領域是良性競爭,能更好地滿足受眾的多元化需求。”
此外,多數婚戀節目往往制作成本不高,卻有著不俗的招商能力,這也成為各大平臺競相入局的一大原因。去年,綜藝贊助市場受疫情影響整體蕭條,但婚戀節目不僅點擊量不輸高度品牌化的明星真人秀,還能持續將各種素人CP、明星話題送上熱搜,備受廣告商“寵愛”。像《心動的信號3》拿下了五大金主,優酷與江蘇衛視聯合出品的《我們戀愛吧》第二季圈攬了超過六家客戶。
“同質化”和“劇本感”是主要吐槽點
各大平臺今年片單上的一些婚戀節目已與觀眾見面,但系列作品的熱度和口碑均未超過前作。比如人氣頗高的《心動的信號4》目前豆瓣評分為5.7,吸引超過15000人參與評分。而該系列前兩部的豆瓣評分都在7分以上,參評人數均是第四季的兩倍之多。
當下婚戀節目的“同質化”是觀眾審美疲勞的主要原因。觀眾吐槽,婚戀節目從內容到形式都大同小異,有些甚至直接借鑒了國外成功的節目模式。有業內人士表示,同質化的根源在于創新乏力,當下各平臺都在做婚戀節目,多數都是在跟風復制,有的也只是在一些常規模式里努力尋求突破點。
部分婚戀節目呈現出不真實的“劇本感”,節目外嘉賓人設崩塌、翻車也被一些觀眾吐槽。一名曾參與多檔婚戀節目的制作人告訴《綜藝報》,很多婚戀節目選擇嘉賓有著相對嚴格的選拔標準,招募時間三四個月起,選角團隊也會對候選嘉賓進行多輪篩查。有時候觀眾以為的“劇本感”,其實就是事實本身,“有些事情明明是真的,但觀眾為什么會覺得是假的,認為有劇本?這與現在婚戀類節目的制作水平良莠不齊,以及節目的節奏、講述的方式、嘉賓的表達能力等很多因素都有關系。”
“真實的生活遠比電視劇精彩,”李夢璇也明確表示,《心動的信號》系列在錄制過程中,除了告知規則、確認大家每天的行程及起床時間,不會進行其他人為干預,更不能更改嘉賓之間的故事和結局,“很多時候,大家會覺得節目在刻意剪大三角(三角戀),但這類節目剪輯的原則一定是服務于真實的人物關系走向的。”
新觀眾與新角度
甜甜的戀愛的確是婚戀節目的核心輸出內容,但在“嗑糖”之外,婚戀節目到底該如何創新并吸引更多觀眾?
以《非誠勿擾》為例,節目即便告別了曾經的高光時刻,仍能夠做到11年屹立不倒,依然是婚戀綜藝市場“獨一無二”的存在。董明表示,“除了嘉賓的擇偶觀念、婚戀故事,這個節目其實映射了社會的方方面面。主持人孟非及我們的情感導師也會針對一些問題進行正向的剖析。”嘉賓以不同角度、不同身份解讀男與女、情與愛,給觀眾帶去更多感悟,令《非誠勿擾》能夠常看常新。
騰訊在線視頻節目內容制作部坐標系工作室負責人、《心動的信號4》制片人徐揚表示,平臺開發這檔節目的初衷是基于對年輕群體情感剛需的洞察,“我們希望這檔節目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年輕群體情感表達的真實寫照,同時為大家緩解情感焦慮、社交焦慮提供參照。”
徐揚認為,婚戀節目創新更迭的背后,也反映出整個社會婚戀需求的變化和婚戀觀的轉變,以及觀眾審美口味的改變,“當下用戶對于‘糖的需求,相比于我們做第一季的時候更加急切、直接。那時候的觀眾有耐心去看嘉賓曖昧的過程,看情感萌芽的過程,但現在很多用戶看到嘉賓剛有一點小苗頭,便恨不得立刻‘鎖死,即刻發糖。”
大眾娛樂時間趨向碎片化,以及新型娛樂方式的不斷出現,都在催促婚戀節目做出改變。比如,今年的《心動的信號4》加入了Mini Date環節,給嘉賓提供加速情感交流的方式,“但我們反復強調,節目要堅持真實性,希望呈現給觀眾能夠沉浸下來的情感氛圍,而不是速食吃糖。”徐揚認為,創作者自然要考慮用戶需求,但不能一味迎合,“每個節目都有自己的定位和價值觀,像我們節目的價值觀是‘真實、美好、向往。如果為了達成‘變的目的而違背節目初衷,甚至違背價值觀去做調整,只會適得其反。一切的靈感都要建立在不違背核心價值觀的基礎上,再根據用戶的需求調整、迭代。”
至于婚戀節目未來的創新空間,董明認為,創作者要打開思路,找到新角度,大膽探索并嘗試,因為“所有的創新都是在不斷的探索實踐中逐步實現的”。婚戀節目要做的,不僅是正視當今社會壓力下愛情和生活的矛盾,也要把握內容、形式的創新。比如,放大特性、轉換視野、拓展主題,吸納更多職業身份的嘉賓,輸出更多具有參考意義的婚戀觀等。但他強調,真正支撐節目的終究是內容本身,“做出新花樣太難了,只有不斷地去試,才有可能成功。誰也不知道下一個爆款會出現在什么時候。任何一種節目形式,不管是棚拍還是真人秀,只要內容足夠好,都有成為爆款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