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凱 余穎
化妝品行業禁止動物試驗成全球立法趨勢(圖/視覺中國)
2021年,美國弗吉尼亞州和馬里蘭州加入禁止化妝品動物試驗的行列。事實上,不單單在傳統意義上的西方發達國家和地區出現了大量類似立法,僅在2020年,智利、哥倫比亞、墨西哥等第三世界國家也相繼出臺了相關法律。可以說,在化妝品監管法律規范體系中確立禁止動物試驗的規則,已成為近年來各國市場監管法與產品安全法發展的一個鮮明特征。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弄妝梳洗遲”是愛美人士跨越國界的共好。隨著各國國民收入的增長以及城鎮化的推進,化妝品日益成為消費者的剛性需求,并催生了龐大的化妝品產業與市場。這個在全球貿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市場里,與動物福利相關的法律博弈可謂跨越百年、異彩紛呈。早在1938年,美國《食品、藥品與化妝品法》生效實施,美國企業為滿足這部法律中對化妝品成分安全性進行實質確認的要求,開始將動物用于安全性測試。1944年,被認為是化妝品安全性測試領域黃金標準的德萊茲測試法誕生,這種測試方法要求將動物的眼睛與皮膚等部位與化學品直接接觸,在實現測試有效的同時,人為造成了動物的痛苦。接近半個世紀以后,質疑與反對的聲音相繼出現了。1980年動物權利倡導者亨利·史匹拉成功游說了化妝品公司露華濃,促使其放棄德萊茲測試法。1998年,英國頒布了對化妝品及其成分進行動物測試的全面禁令;2013年,歐盟委員會要求全面禁止在動物身上進行化妝品成分測試,并禁止銷售含動物測試成分的新化妝品。2019年12月,在美國化妝品行業的支持下,《聯邦符合人道要求的化妝品法案》被該國參眾兩院重新提起審議,該法案要求禁止用于化妝品行業的動物測試以及銷售經過動物測試的化妝品。由于美國各州也享有一定幅度的立法權,加利福尼亞于2018 年通過了《零殘忍化妝品法案》,成為第一個明確禁止銷售經過動物試驗的化妝品的州。2019年6月,美國內華達州州長史蒂夫·西索拉克簽署了《內華達州零殘忍化妝品法案》,禁止銷售任何經過動物測試的化妝品。美國伊利諾伊州緊隨其后于2019年8月通過了一項類似的法律,在2020年1月1日之后禁止在全州范圍內銷售經過動物測試的化妝品……
回顧20世紀化妝品領域動物試驗存廢的變革,相當數量的此類實踐由動物保護組織提出,隨后獲得民眾廣泛支持,再經由立法機關確立為法律規則,進而在一定范圍內推行。這種法律變革模式固然有其權威性與確定性,但因為立法機關與利益集團博弈而波折頗多,輾轉反復面臨效能減損的困境。21世紀以來,越來越多禁止殘忍對待動物規則的制定過程中出現了化妝品企業的“身影”,這一群體成了化妝品領域動物福利保障和法律發展的現實行動者。筆者認為,這是一個值得關注與分析的重要法律現象。
該法律變化背后的動力機制在于:20世紀西方國家立法明確要求在化妝品上市或者進口前進行動物試驗,但是,這一方面與眾多國際知名化妝品企業所遵循的道德原則與企業社會責任準則相背離;另一方面也可能引發動物保護意識較強的國家或地區消費者的不滿、抗議甚至抵制。在法律原理上,不經過動物試驗而進入市場的、安全的化妝品本身就在特定人群中具有天然的道德優勢、極強的競爭力和市場占有潛能。隨著動物保護理念深入人心,反對虐待動物被納入法律“公序良俗”的范疇,各大化妝品公司基于對這種變化的敏銳判斷,及時調整其戰略,一方面適應了社會的進步、道德與文化觀念的變遷,另一方面也強化與鞏固了其產品在特定區域或特定群體市場中的支配性地位。例如,2019年2月,寶潔公司宣布與國際人道對待動物協會合作,要求在2023年前禁止在全球主要美容市場對化妝品進行動物試驗。同年,雅詩蘭黛集團等國際知名化妝品公司也加入支持反對動物測試運動。該運動目的也是希望禁止美容產品進行動物測試及銷售有關產品。在這場法律變革中,企業家這個群體為應對所在國法律監管環境變化對其合規戰略的調整,不應被忽視。
長久以來,化妝品行業作為全球貿易的重要一環,一般被認為相對成熟與穩定,在使用動物進行試驗這個相對小眾的議題上,何以在近五年于全球范圍內發生近乎“齊步走”的同頻變化?究其根源,還要從全球化妝品市場中的企業家及其背后的企業家精神中尋找答案。
企業家在國際貿易與各國的社會經濟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企業家精神是企業家作為一個特殊群體發揮其社會作用、實現其自身價值所必備的共同特征,是其價值取向、知識體系和素質能力的集中體現。一般而言,貿易活動中各主體的思路與判斷為一系列習慣、傳統、制度、社會準則、習俗和法律系統所固定,這類知識是一種典型的社會建構。因此,準確捕捉與動物相關的文化、道德、觀念的轉變,是了解自己的貿易伙伴的重要環節;做出企業家的決策,經過反復試驗、學習和測試外國市場來衡量其合規成本是全球化妝品貿易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而言,稱職的國際企業家具有洞悉市場數據的優秀能力來發掘及利用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投資機會,評估其產品銷售在特定經濟、文化背景下的合規成本,對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準確預判并相應調整自身的發展戰略。相反,盲目的守舊與服從則是缺乏企業家精神的表現。不少知名化妝品品牌明確表示將“支持、協調相關法律法規的創立,與相關利益方一同在制定新法規的同時平衡現有法規中有關動物福利、科學技術的相關條款”。比如,英國化妝品牌嵐舒以崇尚自然環保、成分天然健康而著稱,這家公司每年會撥付專項資金獎勵那些在科研、培訓、公民意識等領域試圖終止動物測試的個人或團體。公司以其判斷、發現、警覺與創造的一系列商業活動,緊跟時代變遷牢牢鎖定特定的消費群體,而龐大消費群體的集體傾向性購買未經動物測試生產的化妝品行為又內化為居民消費習慣的一部分,形成了相輔相成、首尾相接的產品銷售格局。
這種對于自身從事行業發展的理性態度,構成了企業家精神的重要內核。奧地利學派的市場理論中認為,一個理性的人就是充分地發揮自身企業家才能的人,發揮企業家精神就是對自身理性能力的充分運用,也是企業家自身價值的重要體現。在化妝品質量安全監管領域,這種理性就表現在,全球范圍內的化妝品行業企業家們意識到:一方面,由于有眾多較為成熟的技術、方法和措施可供選擇,不用動物試驗就能保證化妝品的安全性和品質;另一方面,由于人和動物生物結構的不同,對動物進行化妝品測試獲取的結果,未必能準確表征人類使用同樣化妝品的反應。在這種共識下,有遠見的企業家會認識到淡化或排斥化妝品行業中的動物測試符合法律發展的大趨勢。
相信,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家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感召下涌現出來,他們既具備商人的精明、匠人的執著,也會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把人與動物、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納入企業社會責任體系。這種“天人合一”的發展理念,將促使其所在產業的發展與政府政策、社會需求緊密結合在一起,從而達到消費者滿意、企業獲利、包括動物在內的生態系統受益的多贏愿景。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