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奇 杜豐 喬金旗
秋日暖陽下,南召縣國家儲備林基地鴨河口水庫項目區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游人在曲院風荷賞荷拍照、玉蘭廣場駐足休憩、紫藤花海徜徉嬉戲、七彩稻田登高遠眺……阡陌縱橫間一幅渾然天成的生態畫卷映入眼簾。
近年來,南召縣合理利用國家儲備林空閑土地,高標準栽植玉蘭(辛夷)2.2萬畝、林下種植各類道地藥材1.6萬余畝,打造出千畝以上各具特色的藥林花海景觀游園,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多贏。
科學規劃? ?優化樹種
南召縣位于伏牛山南麓,冬夏長,春秋短,四季分明,林農有種植中藥材的習慣,中藥材也一直是該縣的支柱產業。在國家儲備林建設初期,便針對該情況印發了南召縣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實施方案,堅持對每個基地高標準規劃設計,科學編制年度作業規劃;成立林下經濟專班,制定國家儲備林中藥材林下種植發展規劃;堅持藤灌草立體發展方針,在栽植當地道地木本中藥材辛夷的同時,利用林下空地套種各類草本中藥材,通過特色化、差異化發展,放大產業優勢,致力于打造省內最大的天然藥谷。
該縣選擇以玉蘭、辛夷、杜仲、皂莢等鄉土樹種,倡導混交與復合種植模式,把中藥材景觀游園打造融入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總體規劃,相對集中連片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示范園區。利用國家儲備林項目區林地流轉規模優勢和立木儲備資源,合理布局產業發展、項目建設格局,突出特色重點,因地制宜在國家儲備林中分區域大規模連片種植不同類型的中藥材,利用藤灌草立體效果、中藥材開花時節不同、顏色差異、形狀不同,打造出“四季有花”的景觀。該縣還邀請專家對項目區內的土壤進行化驗檢測,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把以辛夷為主的中藥材種植合理納入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體系,堅持科學培育,確定科學的營造林模式和經營措施,提高種植質量和效益。目前,南召縣國家儲備林基地鴨河口水庫項目區已栽植中藥材近4萬畝。
創新模式? ?多元發展
為了促進中藥材產業和國家儲備林項目發展,該縣成立了南召縣中藥材聯合黨支部,并于2020年4月成立玉蘭博覽園國家儲備林基地聯合黨支部,將森源公司以及所在鄉(鎮)、村、組的力量統合在一起,為林下中藥材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在土地流轉、重大項目建設過程中起到了強大的推動作用。該縣把生態立縣作為發展路上的重中之重,在國家儲備林建設中創造性探索林下經濟新模式,采用“林+藥”“藥+藥”
“林果藥”等一體化產業發展模式,不斷拓寬中藥材種植形式,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發展林下經濟。同時,將以辛夷、杜仲、皂莢為主的木本藥材和以黃精、芍藥、柴胡、百合等為主的草本藥材搭配進行套種。目前,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已在鴨河口基地建設林下中藥材科研基地,下一步,省“四優四化”藥用項目將在小店、云陽、皇后等辛夷種植大鎮進行推廣實施。
該縣創新林業投融資模式,加快推進林業發展方式轉變。對100個項目所在村的扶貧資金進行整合利用,采取與項目村合作形式,聯合開展林下中藥材種植,通過國家儲備林基地引領和“公司+基地+技術+農戶”經營模式,鼓勵周邊農戶通過土地流轉、勞務用
工、入股分紅等形式參與合作,帶動3000多戶村民實現增收,年戶均增收4000元以上。
科技引領? ?產業升級
該縣積極為林下中藥材種植搭建科技平臺,與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上海園科院、河南省林業科學院、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河南省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校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邀請院校專家教授指導工作、授業解惑、對當地種植戶開展道地藥材標準化生產技術培訓。在中藥材專家團隊指導下,努力改變當地中藥材生產中存在的品種老化、管理粗放、產業鏈條短、綜合效益差等問題,以科技引領林下中藥材產業轉型升級。
該縣利用智慧林業大數據平臺、河南省伏牛山中部森林防火高風險區綜合治理項目,對國家儲備林各中藥材種植基地實現遠程視頻實時監控管理,實現了防火、防盜、防蟲害實時監管。同時,完善配套設施建設,通過新建馬良現代化育苗基地、魚池容器育苗基地、上店國家儲備林育苗基地、皇路店王莊育苗基地4個國家儲備林苗圃共1650畝,進一步完善各基地各苗圃水、電、路等基礎配套建設。其中,馬良現代化育苗基地占地60畝,現有溫室大棚13個,育有杜仲、辛夷等木本中藥材300余萬株,采取水肥一體化管理,實現容器化育苗和恒溫控制,基本確保國家儲備林種苗用量。(作者單位:南召縣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