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邁南
“一直被罵懸浮、被撕浮夸、被質疑虛假的內娛職場劇,到了《理想之城》,突然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由劉進執導,孫儷、趙又廷等主演的職場劇《理想之城》播出后,一位知乎網友如是評價。
該劇自8月12日開播以來備受關注,豆瓣評分7.7分,據CSM索福瑞收視顯示,該劇在CCTV-8電視劇頻道和東方衛視開播后收視率一路飆升,其中東方衛視63城市組網收視率最高2.831%,市場份額接近10%,穩居衛視市場第一。
劇集引發的有關職場的各種討論,也吸引了不少建筑從業者“現身說法”,就連被譽為“中國工程造價學科領軍人”的尹貽林教授,也在公眾平臺多次力薦該劇,并多次分享其業內好友對劇集的評價。他表示,“在我的記憶中,之前還沒有一部專門以造價工程師為中心的影視作品,這是我們造價人應該呵護的作品。”
聚焦女性成長和職場
《理想之城》改編自小說《蘇筱的戰爭》,講述建筑造價師蘇筱在一次次職場歷練后脫穎而出,最終幫助集團重振旗鼓的故事。愛奇藝高級副總裁、《理想之城》總制片人戴瑩表示,這個項目最吸引她的是“真實、正能量和女性視角”。“我最喜歡女主角蘇筱這個人物。她在職場中,也在生活里。首先,她有伙伴、有對手、有愛人、有親人,她的堅持、取舍,以及喜怒哀樂,抓準了許多職業女性的共情點和痛點;其次,《理想之城》的內核非常正能量,如我們的slogan(口號)所說,‘愿所有理想終能綻放光芒。”導演劉進對這個故事的最初印象是“像現代版的《白鹿原》”,“這個故事滿足了我自己的表達欲,我拍《理想之城》也是想喚醒更多人‘睡著的理想。”
在戴瑩看來,劇集的核心內容在于蘇筱的女性成長,以及對職場背景、人情人性的現實展現,建筑行業則是以上內容的載體。將原著小說進行影視化改編,平衡好“女性成長和職場”兩部分是重點,“團隊以蘇筱為主視角,從工作、感情、家庭等多個方面,塑造了一個女性理想主義者的成長之路。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她在職場上的打拼。對于蘇筱在職場中遇到的每個對手、伙伴,團隊也賦予了豐滿的人格,使得劇情既真實,又充滿戲劇沖突。”
對“職場代際沖突”的展現是該劇最大的創新和亮點。戴瑩表示,代際沖突是當下職場最核心的沖突。隨著90后甚至00后踏入職場,各層級之間的工作思維、價值觀等代際沖突愈發激烈。同時,這部劇拋棄了“金手指”式的職場晉升,生動展現了“明規則”戰勝“潛規則”的現實職場。
LED屏輔助拍攝
作為一部以今日上海為背景的職場劇,《理想之城》中的多數角色卻是“灰頭土臉”,如,孫儷飾演的女主角蘇筱一出場就在地鐵里打瞌睡,每天出入單位總是素面朝天,毫無修飾的短發再配上松垮的襯衫、闊腿褲和運動鞋,疲態盡顯。在劉進看來,劇集需要營造美感,但一定要符合行業屬性。在現實生活中,很多造價從業人員都是天天跑工地,本就是放人堆里“被淹沒”的造型。
戴瑩介紹,早在劇本開發期間,編劇、策劃、拍攝、制作團隊就曾多次前往建筑公司、建筑工地等實地采風,并邀請多位來自建筑行業及造價領域的顧問全程把關,以保證劇集內容的專業度。開拍后,團隊在置景上更是下足功夫,全劇90%的場景都采取棚內搭景,先鋒性地采用多達1500平方米的電影級LED屏輔助拍攝。劇方總制片人張婷婷表示,傳統的綠布方式,后期是把需要的背景摳像放上去,但演員臉上的光是平的,不會像實景拍攝那樣產生光影變化。LED屏就解決了這個問題,畫面更加真實。“LED屏技術目前比較成熟,但仍需要注意處理外景LED屏與內景的距離、內外光線的布置銜接、調色和諧等問題。”戴瑩也認為LED屏的拍攝方式呈現效果更好,“這種方式過往在國產劇中比較少見,但我相信,這在之后會成為劇集拍攝的一種趨勢。”
內容真實落地
職場劇是透視生活的一面鏡子,因其特有的現實關懷而備受關注。不過,近年來,有些職場劇由于脫離現實、雞湯味太足、主角光環太強、感情戲太多,被觀眾吐槽為“懸浮劇”。
“以往的一些職場劇過分關注狗血的家庭內容和刺激的感情關系,才會給觀眾‘懸浮感。只有專業性、真實感,才能滿足觀眾的好奇心。同時,我們的人物和關系又是落地的,容易共情的,不至于讓行業劇的門檻太高。” 戴瑩表示,《理想之城》是一部沒有“工具人”的劇,劇中每一個角色、每一種關系都是對當代職場人的映射。比如,蘇筱和夏明代表殊途同歸的兩種人。蘇筱堅持理想,夏明知世故而不世故,二人互相競爭,也共同成長。其他角色如趙顯坤、汪煬、瑪利亞等,則像是我們每天在職場接觸到的同事、領導。
“故事展開的線索就是蘇筱的成長線,展現的其實是一個小人物,通過努力奮斗實現理想的真實寫照。從男友劈腿出軌、職場背鍋,到后續跟總公司的領導職場交鋒,這些劇情都是能讓觀眾共情的點。觀眾一旦能代入蘇筱這個人物,就能對全劇產生共鳴。”
劉進也認為,創作者要讓角色跟觀眾有互動、有共情,讓觀眾有代入感;同時,職場劇要有真實感,“在生活中,大家只能看見自己,《理想之城》展現了‘上帝視角,觀眾在劇中看到自己的同時,也看到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