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嗣鳳 譚媛
摘要:目的:研究情景模擬教學法在兒科住培醫師急救技能培訓中的應用。方法選取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2018年5月至2020年7月錄入我院兒科規培系統的學員為研究對象,共34人,隨機分為兩組:情景模擬教學組、傳統教學組,各17人,兩組培訓時間均為6個月,培訓內容包括急性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哮喘持續狀態、休克、新生兒窒息。結果:情景模擬教學組住培學員理論考試成績和技能考核成績均高于傳統教學組,教學滿意度優于傳統教學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情景模擬教學法對兒科住培醫師急救技能的提高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情景模擬教學;傳統教學;兒科急救技能培訓;兒科住培醫師
中圖分類號:G642.4;R72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3315(2021)6-125-002
在兒科急重癥的救治中,爭分奪秒非常關鍵,能否快速、準確判斷病情,能否及時實施正確的救治方案,決定了能否成功救治甚至避免死亡。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是醫學生從醫學院校畢業后教育的重要環節,是醫學生成長為合格的臨床醫師的過渡期[1],對提高醫療質量、保障患者安全及提高醫療隊伍整體素質極為重要。培訓時間一般為3年,在培訓期間,學員們需要學習專業基礎理論治療,熟練各項操作技能,并掌握相關領域的常見病、多發病及大部分危急重癥患者的診治、處理流程和急救操作,任務艱巨,時間非常緊迫。因此,利用高效的培訓方式提高并鞏固住培醫師的急重癥救治技能具有非凡的意義。研究發現情景模擬教學法強調臨床思維能力、疾病診斷本領及臨床操作能力的培養[2-3],并且生動形象,高度還原臨床場景,可以激發人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及積極性,促進教學效果提高。本文選擇我院34名兒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學員為研究對象,比較研究情景模擬教學方法在兒科急救技能培訓中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取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2018年5月至2020年9月錄入我院兒科規培系統的學員為研究對象,共34人,隨機分為兩組:傳統教學組(對照組)、情景模擬教學組(實驗組),各17人。兩組學員分別在年齡、性別、基礎文化水平、臨床技能等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教學方法對照組使用的培訓方式是傳統的示教法,實驗組使用的培訓方式是情景模擬教學法。
1.2.1對照組使用集中教學和演示練習為主的培訓模式,由經驗豐富的培訓老師集中示教各種原因的急性呼吸衰竭、哮喘持續狀態、心力衰竭、休克、新生兒窒息等兒科危重癥和所涉及的心肺復蘇術、氣管插管術、胸腔穿刺術、吸氧術等兒科急救技能,然后再至患者身邊講解教學,學員通過重復帶教老師的操作進行技能訓練。
1.2.2實驗組采用情景設計—預習演練—情景模擬—師生評價的情景教學模式。具體實施過程:17個學員分為3組,每組分別為6人、6人、5人,共17人。課前學員預習相關急救技能理論知識,帶教老師根據教學目標進行情景設計,營造逼真、緊張的急救工作氛圍,完成相關實驗物品的準備,學員以小組為單位預習演練。在模擬操作過程中,學員分別扮演醫師、助手、護士、患兒、家屬,實施具體救治,教師引導演練并記錄學員的表現,操作在模擬教具上進行。實施的相關內容包括:(1)操作前向家屬及患兒告知病情;(2)溝通具體診療措施及告知相關操作的必要性和風險;(3)醫患雙方簽署相關醫療文書;(4)對患兒(模擬教具)進行救治;(5)評估學員急救措施的合理性、操作手法的規范性及團隊的配合程度;(6)操作完成后向家屬及患兒交代相關注意事項。情景模擬表演結束后,由教師引導,學員討論本組情景模擬演練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并記錄匯報,組間進性互相評價,最后帶教老師進行總體點評,梳理疾病的診治思路,傳授疾病的診治和醫患溝通技巧,并進性規范的操作示范。
1.3教學效果評價(1)對比兩組學員的學習成果:兩組培訓時間均為6個月,培訓完成后對兩組學員進行考核,包括相關理論知識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兩個方面,滿分分別為100分。技能操作考試內容包括技能操作能力、病情分析判斷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搶救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醫患溝通能力5個方面,見表1。(2)滿意度調查:全部培訓完成后對學員以不記名方式就學習興趣、學習效率、臨床思維能力、操作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及教學滿意度6個方面進行調查,每道題有滿意、不滿意2個選項,共發放34份調查表,收回34份。見表2。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25.0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理論知識考核與急救技能操作考核情景模擬教學組住培學員的理論知識考核成績和急救操作技能考核成績均高于傳統教學組,差異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詳見表1。
2.2規培學員對培訓方式滿意度調查情景模擬教學組在學習興趣、學習效率、臨床思維能力、操作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教學滿意度6個方面的滿意度均優于傳統教學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討論
據各科醫師反饋,剛從醫學院校畢業的住陪醫師普遍存在基礎知識欠扎實、理論聯系臨床能力欠佳、診療水平偏低、臨床實踐能力及急癥處理能力相對薄弱等現象。而小兒急重癥往往具有病情危重、迅速多變及病死率高的特點,能否及時恰當的采取急診救治措施會對病情發展及預后產生直接重大影響。如醫師在救治操作不熟練的情況下勉強對患者進行操作,尤其是急救技能時,極易出現操作失誤,輕者達不到操作預期效果,嚴重者甚至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后果,加劇醫患之間的矛盾。因此,需要開展住培醫師急診重患救治能力和診療水平的培訓,鍛煉急救技能,降低危重患兒死亡風險,提高治愈比例。
在傳統教學中,危重癥患兒的搶救以理論教學為主,臨床病歷為主引導的病例分析,缺乏變化性,學員的參與感較弱,如臨床遇到急重癥搶救時,一般由上級醫師對疾病進行分析判斷,組織并統籌指揮整個搶救過程,住培醫師在搶救過程中往往只能被動地接受安排實施診治及某項操作技術,甚至只能旁觀搶救經過和過后聽上級醫師對本次搶救的分析及總結。如此周而復始,住院醫師在成長的過程中需反復經歷多次類似的搶救過程才能積累較多的搶救經驗,形成一定的急重癥救治思維。抑或是現行最多的利用模擬人培訓的傳統方法,一般為“演示—練習—考核”,該模式的局限性顯而易見:未能將住培醫師置于無限接近真實的臨床環境中,導致住培醫師對疾病的診斷、治療都可能出現不可預見的偏移,制約了住培醫師臨床綜合能力的提高。其次,傳統教學法缺乏統一的教學質量評估標準,考核時學員面對的患者千差萬別,個體差異性極大,評估標準無法全面反映全部實際情況。
與傳統方法不同的是,情景模擬教學法是用虛擬的環境和任務模擬真實臨床場景,幫助學生更好掌握疾病診治過程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4],具體是指依托模擬技術創設高仿真模擬患者和臨床環境開展臨床實踐教學,是標準化患者、醫學操作模型、典型病例診治情境的有機結合,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進來,互相幫助,共同解決臨床問題,有助于團隊協作能力的提升[5]。同時情景模擬教學將住培學員置于緊張的臨床工作診療環境中,通過與模擬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持續高效溝通,反復主動、獨立完成搶救工作,促進疾病診斷治療能力、急救技能操作實施及臨床綜合能力的提高。其次,情景模擬教學具有可重復性,經反復規范練習相關操作并通過考核后再在現實的診治過程中進行操作,符合醫學倫理要求,能夠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的安全,將醫療差錯及醫療事故風險降到最低;另一方面,提高操作的成功率對于住培醫師提升自我肯定、自我認知和提高臨床操作積極性具有重大意義。另外,情景模擬教學可排除客觀因素,對學生的診治能力、臨床思維、操作技能進行客觀可靠的評估,且又不受時間限制。
此次研究中發現,應用情景模擬教學法對兒科住培醫師進行急救技能培訓教學后,住培醫師在理論知識掌握、操作技能掌控、疾病診治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及對教師教學的滿意度等方面明顯優于傳統教學模式,兩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應用情景模擬教學法對兒科住培醫師進行急救技能教學可顯著提高住培學員的理論知識與操作技巧,全面培養臨床思維、醫患溝通及團隊合作等能力,從而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值得在兒科急救技能及新的操作技術教學中推廣應用。
基金項目:2018年度桂林醫學院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校級課題,編號:2019JG20
參考文獻:
[1]葉子興,文進,李漢忠.從1例延誤診斷的庫欣綜合征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重要性[J]基礎醫學與臨床,2017(9):1348-1350
[2]余情,鄭玉英,王葆青,等.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出科考核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衛生資源,2011,14(6):370-371
[3]王欣,趙文淑,徐琳,等.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法在心內科臨床實習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17,45(1):97-99
[4]WillhausJ.SimulationBasics:HowtoConducta High-FidelitySimulation[J]AacnAdvancedCriticalCare,2016,27:71-77
[5]岳康異,李俊杰,王倩梅,等.基于戰創傷模擬人的情景模擬教學法在急診青年醫師急救技能培訓中的應用[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9,31(4):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