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玲
摘要:新時代勞動教育已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中重要的部分,將新時代勞動教育融入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在分析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內涵與高職藝術類人才特點的基礎上,分析二者之間的關聯關系,結合現階段新時代勞動教育融入高職藝術類人才培養的難點,從勞動思想教育、勞動技能培育和勞動實踐鍛煉三方面,提出具體解決辦法與實現路徑。
關鍵詞:新時代勞動教育;高職藝術類人才培養;勞動任務表現
中圖分類號:F2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3315(2021)6-162-002
國務院出臺《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提出新時代勞動教育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緊密結合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變化和學生生活實際[1]。
作為高職院校藝術類人才培養,我們要如何思考與探索新時代勞動教育的途徑?
一、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內涵與高職藝術類人才培養特點
新時代勞動教育要適應新時代的科技發展和產業新變革,側重與時俱進,培養吃苦耐勞精神,提高創新勞動能力,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2]。
高職藝術類人才本身由于高考錄取分數的約束,普遍文化課成績較低,而且學生投入學習基礎文化課程的時間較少,導致高職學生人文素養較低。而高職院校藝術類人才培養本身會較側重技能類,特別是應用于實踐與提高藝術技能類的專業課程時長,從而促進學生就業,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學生學習文化理論課程時間,也削弱了學生對人文素養課程的重視與喜愛。
高職藝術類人才思維活躍,抽象思維活躍,很擅長舉一反三,往往比較聰明,甚至是利用這一點,對抗學校的規章制度。行為自由,藝術生大多比較感性,缺乏冷靜的思考,易沖動,做事不考慮后果,只想享有權利,不想承擔義務,再加上社會進步較快,誘惑很多,出現攀比、享樂主義等。
高職藝術類學生現在大多在00年左右出生,多為獨生子女,個性比較隨性灑脫,做事情只會從個人喜好、個人角度來解決,集體榮譽感、社會責任感較低。而高職藝術類人才培養往往傾向于創新,從不同角度觀察,沒有統一的標準,突出個性,側重個人技能的提高,偶爾不太在意交流合作和集體榮譽感。
二、新時代勞動教育與高職藝術類人才培養之間的關聯關系
新時代高職藝術類人才培養目標是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方向,特別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向為宗旨,培養品德高尚,能夠及時掌握適應信息時代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技能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能創新,懂設計,熟工藝、會制作,能在建筑設計院、裝飾、展示設計公司等有關單位從事室內空間設計、景觀設計工作[3]。
新時代勞動教育是促進高職藝術類人才培養的重要手段。高職教育重在培養生產一線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除了優秀的專業技能之外,還需要德智體美勞全方面優秀的人才。所以勞動教育也是促進高職藝術類人才全面發展的手段,特別是進入社會后人際溝通、待人接物等方面的培養,培養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格塑造尤為重要。像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現在不僅要學習技能知識,還要懂得與客戶交流、同事領導溝通技巧。
新時代勞動教育是與藝術類專業教育是相輔相成的,通過技能學習獲得藝術專業技能知識也需要通過勞動,學習過程本身也是一種勞動過程,而且藝術專業技能知識也是前輩們通過勞動不斷積累更新出來的。環境藝術專業技能通過寫生、志愿活動或社會實踐活動,有利于理解抽象藝術理論知識與技巧。高職院校頂崗實習項目也讓學生在實際工程或項目中體會技巧與軟件具體應用。
新時代勞動教育可以提高高職藝術類人才對行業的認同感。新時代勞動教育強調真正地讓學生動手勞動,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行動,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價值的過程。通過實踐,參與實際項目,深入了解設計行業發展與普遍企業發展要求人才基本素質。培養正確的價值觀,設計行業要沉下心、肯吃苦,不斷積累經驗,看到除了行業光鮮的一面也有困難的一面。并且真正了解已從業者的辛苦與成功人的經驗歷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進一步提高自身對于行業的認同感和滿意度,畢業后對工作忠誠度也會增加,就業也會相對穩定。
三、勞動教育融入高職藝術類人才培養的難點
曲霞、劉向并認為:“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表現為勞動思想教育、學生技能培育與勞動實踐鍛煉三大任務領域[4]。本文從勞動教育三大任務領域的角度分析,將新時代勞動教育融入高職藝術類人才培養的問題:
(一)勞動思想教育:各方面層面重視度不夠
雖然中共中央專門發布《意見》進一步強調大中小學校應該重視和加強勞動教育,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中的重要部分,而在各類型教育中,高等院校的勞動教育各方面重視程度不夠,特別是高職院校。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比較側重于專業技能的培養,重視應用型人才發展,因此高職院校并沒有重視學生的勞動教育,特別是有關于重視培養引導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在專業課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很少提到勞動觀、工匠精神。教師課程的教授和日常管理也較少提到。而學生更是對于勞動教育本身基本不了解或不重視,只看重專業成績與專升本成績等等。
(二)勞動技能培育:沒有設置專門的勞動課程
按照《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高職院校要貫徹立德樹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方針,根據實習、實訓等方式,將勞動教育融入其中,明確勞動時間、勞動方式、勞動過程,達到全方面育人的目標[5]。而在實際培養過程中,由于前期勞動教育重視度不夠,沒有設置專門的勞動教育課程,其他課程也很少涉及到勞動教育和相關技能培養,實習過程中也較少強調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學生對于行業認知、技能的把握與進入社會實習面臨的人際關系等各方面壓力等方面效果較差,出現好高騖遠、好吃懶做等現象。
(三)勞動實踐鍛煉:勞動教育體系不夠健全
高職院校的勞動教育具有專業性,藝術類的學生學習相關制圖軟件技巧,在校期間無法直接接觸裝飾項目,因而缺乏實踐經驗,也無法對軟裝、工裝設計行業的發展趨勢和從業后將面對的挑戰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參加實習后較慢或難適應融入崗位。學生在實習前沒有充分了解設計行業的辛苦和做好作準的情況下,也沒有帶著疑問慌張地進入實習崗位,學生覺得只是進行的體力勞動,只是應對完成頂崗實習課程任務,能夠順利畢業而已。因此,實習實踐中勞動較多,而教育較少,勞動教育體系不夠健全。
四、新時代勞動教育融入高校藝術類人才培養具體發展路徑: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實踐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從勞動思想教育、勞動技能培育、勞動實踐鍛煉三個方面,將新時代勞動教育融入該專業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一)勞動思想教育:培養服務意識和勞動匠心精神
1.勞動思想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
新時代勞動教育從大學生入學報到開始,到拿到畢業證離校結束。從大一入校開始,進行職業認知講座,逐漸了解專業,不僅僅是未來三年課程和專業,重要的是現有行業動態和發展規劃,請從本學校畢業從事工裝、軟裝等方面的學長和學姐,從實際角度出發,講述從業過程中的大致情況,除了光鮮亮麗的一面,最重要的是以自身為基礎,對這個行業的看法與這個行業的實際情況、前期中期后期,讓大一學生努力認識自我,通過三年規劃,提升自己,融入行業,真實、坦然地面對畢業后的職業生涯。
新時代的勞動教育,不僅需要輔導員,還需要專兼職老師以及專業技能老師在人才培養中加強勞動教育思想的認識。對于這些老師進行勞動教育方面的培訓,增強勞動教育的專業性和可行性。因此需要有關教育部門和學院給予財力物力更多方面的支持與重視。
2.與專業課程教育融合
在專業課程的教育中引入勞動思想教育,藝術作品的產生一定是通過不斷的勞動,這個其中的價值不僅僅在于作品本身,其背后重要的是勞動價值。藝術是沒有統一的標準,因此設計更需要情懷,設計作品的精益求精、團隊合作、標新立異等等案例的分享或團隊作業等方面的布置,都有助于學生理解勞動精神和匠心情懷和勞模精神。藝術也是一個具有歷史性的學科,中西方歷史悠久,在審美等課程中均可以滲透出人類勞動的結晶。
(二)勞動技能培育:體驗專業實訓和勞動過程
1.專業實訓課程培養基本勞動技能
專業實訓課程包括工裝項目效果圖的制作、軟裝設計圖的制作、量房、家裝效果圖PPT制作等等。實訓課程不僅僅是技巧的學習,還有手腦結合,讓學生體會到這些都不是簡簡單單復制粘貼或者重復單調的勞動。特別是量房,看似簡單,在實際操作中,第一,有的是去工地,路途遙遠,氣候炎熱。第二,量房時需要仔細、耐心、細致,自己動手操作。第三,需要對上課時老師教授的量房、畫圖的知識活學活用。
2.增強專業競賽能力,磨礪工匠精神
無論校內還是校外都會舉辦各種各樣的競賽,競賽中必然有指導老師指導,不僅培養了學生與老師的情感,也提高了學生的專業實力。同時,在競賽中,必然也要懂得團隊合作、溝通交流、突發情況的處理,通過團隊的辛苦勞動,對于比賽作品的精益求精,獲得相應的成果,實現以賽促學和以賽促勞的目標[6]。
學院也會定期組織作品展示會,高年級學生與低年級學生,策劃展示會方案,所有學生作品展示參展,所有人在校有了參加分享會的經歷。親身經歷體驗勞動,才會提升勞動能力與工匠意識。
(三)勞動實踐鍛煉:提升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
1.強化頂崗實習課程的設計與安排。
高職藝術類特別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現在這一行除了懂得專業知識還需要一定為客戶考慮的服務精神,所以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讓學生肯吃苦,沉下心來做設計,又要樹立服務意識,培養勞動吃苦的精神。所以對于頂崗實習課程的安排需要與專業老師、行業企業多多合作,聯合提高學生實習體驗感。實習課程目標除了專業技能還要提高語言表達、溝通交流的技巧
2.在公益勞動中培養公共服務意識
校內會組織大量的志愿者活動,特別是現在疫情期間校園門崗志愿者、禮儀服務,培養學生無私奉獻、踐行服務精神,體現出新時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藝術類學生投入新農村建設活動,用自己手中的畫筆,千山萬水前往新農村,為建設新農村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3.在創新創業中鍛煉綜合勞動能力
在“雙創”的背景下,再加上現在00后想法創新,思維活絡,需增強的是00后學生吃苦耐勞、為人處世多方面的能力。特別是創業并不是簡簡單單地寫一個項目書,或者注冊一個公司,重在經營,承擔相應的風險。而且在社會之中,脫離了學校和父母的保護,靠自己辛苦勞動與付出,靠自己處理,與社會中的人打交道,承擔所有風險與責任。
總之,將勞動教育融入高職藝術類人才培養,對提高高職類學生綜合素質具有重要實際意義。
項目: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院級課題——新時代勞動教育融入專業教育研究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0(1)
[2]劉成.德智體美勞一個都不少[J]中國教育報,2018
[3]郭恩文.高職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1+1+1”教學模式的改革探索——以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價值工程,2013,7
[4]曲霞、劉向兵.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的內涵辨析與體系建構中國高教研究[J]2019(2):73-77
[5]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教職成〔2019〕13號)[Z]2019-06-11
[6]徐溪遠.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