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國東 朱琦 張會國 陳蕾 蔡裕山 陳保玲(高安市農業農村局)
高安市通過合法、自愿、有償等方式正確引導土地流轉,開設了果園、菜園、茶園等近百個家庭農場,進行規模化、標準化、多品種種植養殖,打造集育苗、果蔬種植、休閑采摘等于一體的家庭農場助農增收新模式,帶動農民致富增收。
辦好家庭農場是高安市實施鄉村振興,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途徑。高安市出臺家庭農場認定管理辦法,切實規范家庭農場發展,對符合條件的頒發資格認定證書;轉印發國家、省市級示范性家庭農場認定管理辦法,開展國家、省市級示范家庭農場創建;制定示范性家庭農場經營管理指導性制度,強化家庭農場日常管理。同時,對示范家庭農場建立動態監測,年度審查,對不達標的家庭農場取消其相應資格。通過規范管理,促進了家庭農場健康有序發展,增強了高安市家庭農場的綜合實力。目前,高安市家庭農場已涵蓋了種植、養殖、農機服務、林業等多個領域,形成了種養大戶牽頭、基層組織領辦、龍頭企業帶動、產業基地輻射、土地股份合作等多種模式。
目前,該市已有備案家庭農場1546家(含農業生產規模經營戶),規模經營總面積近30萬畝;縣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34家,其中省級示范性家庭農場17家、宜春市級家庭農場11家、縣級家庭農場6家。家庭農場建設為高安市農業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為挖掘家庭農場發展潛力,高安市出臺一系列指導性意見,強化家庭農場發展政策扶持。
資金扶持:2018年~2020年爭取財政資金62萬元,扶持家庭農場7家,用于增強家庭農場的自身發展能力;2016年爭取108萬元,用于扶持土地股份合作社或股份經濟合作社的建設。2013年~2017年,江西省財政安排近千萬元資金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和購置農機以扶持該市種糧大戶。
稅收優惠:對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銷售農業產品,視同農業生產者銷售自產農業產品,免征增值稅;對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向本社成員銷售的農膜、種子、種苗、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免征增值稅。
金融支持:農民合作社、種養大戶和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可享受財政擔保的優惠政策——“惠農信貸通”。截至2020年底,全市獲貸款的合作社共有幾百家,資金合計近億元。
政策幫扶:重點支持、引導家庭農場等主體參與優質稻米、高效經濟作物、規模畜禽、特色水產和休閑農業“N+1”現代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相關部門對家庭農場在申報、登記、信貸、用地、用電等方面積極提供政策支持。同時,高安市在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方面展開試點,較好地緩解了家庭農場發展中的資金難題。圍繞家庭農場需求,該市在購置耕種、倉儲、植保、烘干等機械設備時,由統一采購點給予家庭農場主直接補貼,解決了家庭農場項目建設中監管、驗收等難題。
家庭農場做大做強需要凝聚發展合力。為此,高安市實行合作社、家庭農場聯合與合作發展,鼓勵和引導家庭農場主作為成員注冊登記農民合作社聯社,對其進行重點扶持。引導家庭農場與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機合作社、農產品加工企業開展合作,抱團闖市場,促進共同發展。結合“N+1”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和布局規劃,突出糧食、經濟作物、水產(畜禽)養殖等家庭農場集聚區建設,創新土地耕作模式,為家庭農場主提供耕、種、防、收等環節統一服務,助力家庭農場發展。 通過“公司+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的經營形式,把松散的社員、農戶組織起來,變為一個擁有共同市場的一體化組織,大大提高了農民組織化程度。在不改變家庭承包經營權和生產自主權的前提下,通過專業組織提供一系列服務,解決千家萬戶小生產與大市場的銜接問題,不僅產品搶占了市場,而且獲得了更高的利潤,農民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2020年建設了5個集示范展示、指導培訓、科普教育等多功能為一體的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推廣了11項優質安全、節本增效、生態環保的主推技術,農業主推技術到位率超過95%。
結合地區產業發展和技術推廣需要,高安市合理確定年度主體培育數量。嚴把遴選條件,按照與農技人員5∶1的比例遴選技術能力較強、幫扶意愿較高的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種養大戶、鄉村大學生作為示范主體。選聘農技指導員145名,遴選科技示范主體725名,其中種植業(包括農機)525戶,養殖業200戶。完善農技人員對口精準指導服務機制,將示范主體打造成主推技術應用的主力軍、“永久牌”農技服務隊伍,切實發揮其對周邊農戶特別是貧困戶的輻射帶動能力。
不僅如此,高安市還把農業經營主體人才培訓納入“陽光工程”培訓項目,重點培訓合作社帶頭人、財會人員、家庭農場主、種糧大戶等,合計培訓700多人,同時鼓勵大學生村官參與、領辦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圍繞優質稻米、蔬菜、草地畜牧等產業,完善“省市縣”三級縱向、政產學研推用“六位一體”協同推廣模式,健全“高效協作”的組織機制、“互利共贏”的利益聯結機制、“雙向反饋”的信息貫通機制。
通過家庭農場等示范推動和輻射帶動,使高安市農業的區域布局更加明顯,規模優勢進一步擴大,特色農產品數量和質量同步發展,農業產業化水平明顯提高。目前已形成了以上湖鄉的辣椒、石腦鎮的豇豆、瑞州和筠陽兩個街辦的露地蔬菜為中心的蔬菜產業,全市蔬菜播種面積達35萬畝;形成以灰埠鎮的早熟梨、建山鎮的柑桔為中心的果業產業,面積達5萬畝;以楊圩鎮鄧志平園林為中心的花卉苗木產業,面積達5萬畝。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實體的發展不僅促進了第一產業的發展,還聯動二、三產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前,高安市優質稻米產業全面提升,農業機械化逐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