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聶豐春(新建區農業農村局)
該區成立了由區級領導擔任組長、副組長,相關職能單位為成員的區高標農田建設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綜合協調、下達任務、督察調度、情況匯總及資料收集上報等牽頭抓總工作,并抽調高標領導小組成員中單位技術骨干集中辦公,分片包干負責。機制建立后更要定好制度,該區出臺了項目管理辦法、資金管理文件、組織機構設置等相關制度,明確了責任分工,提高了工作效率,切實保障項目實施推進。同時,該區加大區級財政投入,助推項目建設。
高標準農田建設需要打亂農田,進行平整格田,存在大量的調田分田工作。工程量大、矛盾突出是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瓶頸”。為此,區政府安排鄉鎮協調工作經費,對能按時完成項目建設的鄉鎮,再獎勵30元/畝。另外,區財政每年還按15元/畝的標準,把高標準農田項目建后管護經費列入了年度財政預算,極大地保障了高標準農田項目長期發揮作用,調動了各鄉鎮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積極性。
目前,該區共印發高標準農田建設宣傳冊1.3萬份,并指派相關工作人員下到各個鄉鎮組織村組干部、群眾代表、種田大戶進行座談,宣傳高標準農田相關政策和建設效益,提高農戶對高標準農田建設的認識,鼓勵群眾積極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同時,該區還進行社會滿意度調查,充分征求群眾意見。建設項目實施前,該區委托具有相關資質的第三方咨詢公司采取現場訪談、發放問卷調查等方式進行社會滿意度調查,形成專題報告,并充分征求農戶、村組干部、鄉鎮黨委政府、公安部門意見,確保項目宣傳家喻戶曉,為工程建設保駕護航。
該區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全部實行公開招投標,嚴格履行招投標制度、合同管理制度,精選施工隊伍,保證了項目順利實施。施工期間,該區在項目鄉鎮設立的分指揮部和鄉鎮分管領導、技術人員對工程進度、質量等加強監管,不定期召開施工管理協調會解決問題、督促進度、確保質量,并要求項目總監、專監到崗到位履責,嚴格質量管控。監理、施工單位還定期進行考核考評,按照合同約定進行獎懲。
為確保工程長久運行受益,該區下達了管護責任狀。項目業主與項目鄉鎮簽訂了管護移交協議書,明確項目鄉鎮為管護主體,負責管護檢查、指導督促。項目受益村組為管護責任單位,落實具體管護人員及措施。同時,區財政還在協調管護工作經費中下發管護資金。
三年來,新建區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輔以土壤改良工程,采取測土配方、施用有機肥等措施,對項目區內農田進行了全方位的提質改造,效果顯著。其中,2017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耕地質量等別平均提高0.3等,2018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耕地質量等別平均提高0.7等,2019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耕地質量等別平均提高0.6等,共計新增耕地533.97畝,旱改水75.129畝,新增糧食產能788.3613萬公斤。
通過田塊小改大、渠系排灌分家、橋涵管閘配套、道路硬化順暢等項目的實施,極大地改善了基礎設施,提升了機械化作業水平,項目區已建設成為“田成方、樹成行、渠成網、道路通四方”的高產穩產農田,為發展現代規模農田奠定了堅實基礎。過去無人愿種的低產田變為搶著承包流轉的“香餑餑”,流轉率顯著提高,農民受益明顯。該區昌邑鄉2019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近2萬畝。這些田地地處二十四聯圩最低洼處,十年九澇,田間基礎設施基本為零,農民種植、施肥、打藥、收割全靠肩挑手提,機械化程度低,生產力低下。通過項目實施改造,昌邑鄉這片土地實現了排灌溝渠配套分家,橋涵管閘設施齊備,道路四通八達,田面全部平整為6~10畝標準格田,既保證了高產穩產,又提高了機械效率。
聯圩、昌邑、鐵河等地區以鄱陽湖濱湖平原為主,是新建區的主要產糧區。地勢低洼,汛期容易受淹,得益于高標準農田將田塊進行大面積平整,按主、支、斗、農四級排澇全部進行改造完善,農田排澇能力大幅提升。今年4月~5月雨量較往年偏高,未發生大面積農田被淹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