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審計大學會計學院 顧子嘉 田 晴
2001年,世界銀行首次提出營商環境的概念,它是貫穿企業生命周期各個階段的所有外部環境的總和,包括法律、市場、制度、文化和基礎設施等。優化營商環境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內生動力。2013年我國進入“新常態”以來,各級政府日益加強對營商環境的重視,不斷完善優化營商環境的各項政策措施。我國針對目前的經濟形勢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放管服”改革并取得了相應的成效,即進一步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在世界銀行2019年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中,我國的營商環境便利度排名全球第31位,是連續兩年營商環境提高幅度最大的十個經濟體之一。2020年10月,國家發改委在《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0》中全面介紹了我國營商環境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方法,反映了主要城市優化營商環境的工作歷程以及對未來營商環境前景的展望。雖然我國的營商環境已經獲得了很大的改善,但仍存在市場準入限制較多、投資審批繁瑣、產權保護不足、中小民營企業融資渠道少、融資成本高等問題亟需解決[1]。
本文選取2010—2019年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主要研究營商環境是否影響審計費用和審計時滯。同時,也考察了內部控制的調節效應,實證結果表明在內部控制質量較高的公司中,營商環境與審計費用和審計時滯之間的負相關性會被削弱。對于不同產權性質的上市公司,營商環境對審計費用和審計時滯的影響具有差異性,營商環境對審計費用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國有企業,而對審計時滯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非國有企業。
外部環境對一個地區的審計行業發展來說至關重要,完善的外部環境會促進審計師從業環境的規范性,與此同時,外部環境甚至會改變審計的發展進程和模式[2]。
審計客戶風險是會計師事務所與上市公司商定審計費用時重要的考察因素,上市公司存在的風險越高,會計師事務所要求的審計費用就會越高,出具審計報告的時間也就越長。因此,本文將以“營商環境—審計風險—審計費用—審計時滯”的邏輯鏈條分析營商環境對審計費用和審計時滯的影響。
1.優化營商環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程度
企業會計信息的有效披露能夠緩解企業內部與外部財務信息使用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同時也是緩解企業管理層與股東之間代理問題的關鍵。在營商環境較差的情況下,企業的信息披露不足,當期信息的可信賴程度下降、審計風險提高,審計師則需要更多的審計程序來對本期信息進行決策,即必須擴大審計范圍、延長審計時間,從而提高了審計成本。因此,良好的營商環境可以通過減少審計師需要的額外審計程序來降低審計費用和審計時滯。此外,營商環境越好,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越多,審計師越能降低不相關信息的干擾,更好地識別客戶公司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減少不必要的審計程序,從而降低審計費用和審計時滯。
2.優化營商環境能夠提高企業的績效
當企業在市場中積累了較好的市場聲譽,企業往往會成為會計師事務所積極爭取的優質客戶,這意味著客戶公司在選擇會計師事務所時擁有更多的選擇權,也可以爭取到更低的審計費用。良好的營商環境會讓企業之間建立起較多的關系網絡和社會資源,這將有助于管理者建立起穩定、持續的交易模式,建立起完善的上下游供應關系,能夠有效優化企業資源配置,減少經營過程中存在的風險[3]。因此,所處地區營商環境越好的公司,控制風險的能力就越強,從而降低客戶公司的審計風險,也降低了審計費用,縮短了審計時滯。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假設:
H1a: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所在地區營商環境越好的公司,審計費用越低。
H1b: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所在地區營商環境越好的公司,審計時滯越短。
通過營商環境和內部控制兩者的交叉關系對審計費用和審計時滯的影響檢驗內部控制的調節效應。有效的內部控制是保障財務報表信息質量的關鍵[4],有效的內部控制能夠規范公司制度和治理流程[5]。因此,有效的控制環境能夠減少審計師的工作從而降低審計費用、縮短審計師出具報告的時間。已有研究表明客戶公司內部控制質量的提高會顯著降低審計師對客戶公司發表非標準審計意見的概率[6]。
企業內部控制質量越高,內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就越少,審計費用也就越低[7]。一方面,企業保障內部控制的首要目標是保證財務報告及其相關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同時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和效果等。審計師通過了解內部控制獲取企業更多的信息,可以適當減少實質性程序的范圍和工作量,既能夠保證審計質量又能制定出符合成本收益原則的審計程序和總體應對措施,因此審計成本降低、審計時間變短;另一方面,高質量的內部控制可以有效地緩解公司管理層的機會主義行為,降低管理層利用職責之便抬高審計費用的可能性。由于內部控制較好的上市公司本身的內部控制質量較好,所以它們的審計費用較低、審計時滯較短,因此營商環境對審計費用和審計時滯的降低效果會受到約束。基于此,提出假設H2a和H2b。
H2a:在內部控制質量高的公司中,營商環境與審計費用之間的負向關系會被削弱。
H2b:在內部控制質量高的公司中,營商環境與審計時滯之間的負向關系會被削弱。
本文選取2010—2019年滬深兩市A股上市企業,并出于對數據可靠性、易獲得性及連續性等方面的考量,將金融類和房地產類上市企業、ST上市企業及關鍵財務數據缺失的上市企業剔除出樣本范圍,最終獲得了 24 557 個有效觀測樣本。數據來源方面,營商環境數據來源于王小魯等的《中國分省企業經營環境指數2020年報告》,其他的財務數據來源于國泰安數據庫CSMAR,內部控制指數來自迪博數據庫。為了克服極端值給研究結果可能帶來的影響,本文對被解釋變量在1%的水平上進行了縮尾處理。
1.被解釋變量
被解釋變量FEE為審計費用,即會計師事務所在提供審計服務后,向被審計方收取的用于彌補在審計過程中審計服務提供方(會計師事務所)付出成本的費用,反映了審計的復雜程度,是審計師對客戶企業審計風險的函數[8]。由于以人民幣計價的審計費用絕對數值較大,因此本文對審計費用進行除以10 000處理;被解釋變量DELAY為審計時滯,即指資產負債表日至審計報告簽署日之間的天數,直接關系到信息使用者能否及時獲取財務信息、做出審計決策,反映了審計師付出的審計投入時間和會計信息的及時性。
2.解釋變量
已有研究文獻主要通過世界銀行全球營商環境報告或《中國分省企業經營環境指數報告》獲取營商環境數據。本文借鑒了馬連福等(2015)[9]的思路,以2010年、2012年、2016、2019年中國各省份營商環境的得分為基礎,計算2010—2012年營商環境的平均增幅,測算2011年營商環境;計算2012—2016年營商環境的平均增幅,測算2013—2015年的營商環境;計算2016—2019年營商環境的平均增幅,測算2017、2018年的營商環境。最終得到2010—2019年各省份營商環境評價得分,得分越高,營商環境越好,用BE表示。
3.調節變量
本文選取迪博數據庫中的內部控制指數來衡量企業內部控制質量(IC)。
4.控制變量
由于公司治理水平對審計費用和審計時滯有著重要影響,本文借鑒董小紅、孫文祥[10]的做法,控制了包括董事會規模(BDS)、監事會規模(BSS)、獨立董事比例(Indep)、股權集中度(Top1)等影響因素。除此之外,本文還控制了其他可能對審計費用和審計時滯產生影響的變量,包括產權性質(SOE)、資本結構(Lev)、盈利能力(ROE)、審計師事務所聲譽(Big4)、公司規模(Size)等。
具體變量定義如表1所示。

表1 變量定義
為了檢驗H1a和H1b,本文建立了模型(1)進行檢驗:
Audit=β0+β1BE+β2EPS+β3Indep+β4BDS+β5BSS+β6Top1+β7Big4+β8SIZE+YEAR+ε
(1)
在模型(1)中,Audit代表審計費用和審計時滯。
表2主要研究變量的描述性統計。本文考察的關鍵變量營商環境指數(BE)的平均值為3.468,中位數為3.523,標準差為0.287,中位數大于平均值,說明大部分上市公司所在地區的營商環境指數大于均值,這與以往研究的結論是相反的,主要原因在于本文新加入了2020年發布的《中國分省企業經營環境指數報告》,補充了2016—2019年的營商環境指數數據,表明我國優化營商環境的舉措是卓有成效的,營商環境大于均值的上市公司數量不斷增加;審計費用(FEE)的平均值為123.214,中位數為80,標準差為156.715,標準差大于均值,說明不同上市公司的審計費用差距較大,中位數遠小于平均值,說明不同上市公司之間的審計費用差距較大;審計時滯(DELAY)的平均值為95.485,中位數為100,標準差是19.305,說明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審計時滯都在3~4個月之間。

表2 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表3檢驗了各變量之間的pearson相關系數,在單變量分析中發現營商環境與審計費用的相關系數為0.149,營商環境與審計時滯的相關系數為0.258,且都在1%的水平上顯著,但是相關系數均為正,這與H1相反,可能是由于沒有控制變量導致的。其他控制變量大多與審計費用和審計時滯顯著相關。此外,各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絕對值基本都小于0.5,其中兩個系數大于0.5小于0.7,因此,采用方差膨脹因子分析(VIF)變量之間是否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結果顯示,最大的方差膨脹因子(VIF)為1.45,不大于10,變量間不存在共線性問題,故不用進行模型的線性修改。

表3 變量的相關性分析
1.營商環境與審計費用和審計時滯的回歸檢驗
為了驗證H1,利用模型(1)進行回歸,考察了營商環境(BE)與審計費用和審計時滯的關系,結果如表4所示,審計費用(FEE)在10%水平上與營商環境(BE)顯著負相關,這表明,在控制了其他變量后,所在地區營商環境較好的公司審計費用相對較低;審計時滯(DELAY)在5%的水平上與營商環境(BE)顯著負相關,這表明,在控制其他變量后,所在地區營商環境較好的公司審計時滯也會相對較短。H1得到了驗證。在控制變量方面,被審計單位資產規模越大,監事會規模越大,資產負債率越高,會計師事務所聲譽越高,審計費用越會顯著增多。被審計單位資產規模越大,資產負債率越高,越會帶來審計時滯顯著增加。股權集中度會使得審計時滯縮短。

表4 營商環境與審計費用和審計時滯的回歸結果
2.內部控制的調節效應回歸檢驗
Auditi,t=β0+β1BE+β2IC+β3IC×BE+β4EPS+β5Indep+β6BDS+β7BSS+β8Top1+β9Big4+β10SIZE+YEAR+ε(i,t)
(2)
為了驗證H2a和H2b,根據模型(2)進行回歸,考察內部控制質量對營商環境與審計費用和審計時滯之間的關系是否有調節作用。表5是假設H2a和H2b的回歸結果。交乘項IC×BE符號均為正,且都通過了1%的顯著性檢驗。說明較好的內部控制質量會減緩營商環境對審計費用和審計時滯的降低。這說明當企業的內部環境較好時,企業本身的審計費用和審計時滯就相對較低,那么營商環境對于審計費用和審計時滯的降低效果相對于內部控制較差的企業不顯著。H2a和H2b得以驗證。

表5 營商環境、內部控制與審計費用和審計時滯的回歸結果
本文將樣本按照產權性質分為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兩組,分組回歸結果如表6所示 。第(1)列和第(3)列分別為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審計費用的回歸結果,國有企業的BE系數在5%水平上顯著為負,非國有企業的BE系數不顯著。這說明,營商環境對審計費用的影響在國有企業較為顯著,而對非國有企業沒有顯著影響;第(2)列和第(4)列分別是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對審計費用調節效應的回歸結果,國有企業的BE與IC交乘項系數在1%水平上顯著為正,而非國有企業的交乘項系數不顯著。說明營商環境對審計費用的影響及內部控制的調節效應只對國有企業顯著;第(5)列和第(7)列分別是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審計時滯的回歸結果,非國有企業的BE系數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國有企業的BE系數不顯著。這說明,營商環境對審計時滯的影響主要作用于非國有企業;第(6)列和第(8)列分別是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對審計時滯調節效應的回歸結果,只有非國有企業的BE和IC交乘項系數在1%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營商環境對審計時滯的影響及內部控制的調節效應只對非國有企業顯著。

表6 營商環境、內部控制與審計費用和審計時滯的異質性檢驗
營商環境對審計費用的影響及內部控制的調節效應只對國有企業顯著,而營商環境對審計時滯的影響及內部控制的調節效應只對非國有企業顯著。
從樣本選擇的角度,本文采取較為嚴格的Bootstrap自助法進行穩健性檢驗以期校正偏差得到更高的檢驗力,審計費用和審計時滯與營商環境仍然正相關,H1a和H1b再一次得到了驗證。營商環境與內部控制質量的交乘項仍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為正,說明內部質量會抑制營商環境引起的審計費用和審計時滯的下降,H2a和H2b再一次得到驗證。
本文使用我國滬深A股數據,利用實證分析,研究了營商環境對審計費用和審計時滯的影響。研究發現,營商環境可以顯著降低審計費用和審計時滯,具體表現為所在地區營商環境越好的公司,審計費用越低且審計時滯越短。對企業內部控制質量的調節作用進行檢驗時發現,較好的公司內部控制質量會削弱營商環境對審計費用和審計時滯的作用。同時對不同產權性質的上市公司進行了異質性分析,營商環境對審計費用主要影響國有企業,而對審計時滯主要影響非國有企業。
本文的結論可以得到如下啟示:科學引導、合理規范營商環境促進審計費用的合理化,可以有效縮短審計師出具審計報告的時間。內部控制相對較好的公司由于其本身對于審計費用和審計時滯就有降低作用,因此營商環境的影響效果在內控質量較好的上市公司會受到削弱。也就是說,當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質量足夠好時就能夠減弱對營商環境的依賴。那么,如果上市公司預期降低自身的審計費用和審計時滯,應當從內、外部兩個方面改善,外部環境方面,政府應致力于改善營商環境;公司內部也需要加強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與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