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第一實驗幼兒園 崔 峰
沙包材料易得、制作簡單,曾給一代又一代人帶來了無限的樂趣。記得小時候,每到傍晚時分,左鄰右舍的孩子們便會聚集到一起,踢沙包、丟沙包、頂沙包、扔沙包……孩子們的歡呼聲和吶喊聲交織在一起,響徹天空……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沙包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取而代之的是電子產品、網絡游戲,孩子們整日與之相伴,身體素質得不到提高,甚至有的孩子還養成了性格內向、孤僻、不合群等性格特點。《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中指出:“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我園自開展“兒童傳統游戲的再現與創新”課題以來,充分挖掘沙包游戲的價值,創新游戲玩法,促使孩子們在游戲中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收獲歡樂。
在“快樂沙包”的游戲中,我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制作了大小、形狀、顏色各不相同的沙包,既刺激了幼兒的視覺思維,又有利于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要來選擇沙包。在各式各樣的沙包中,卡通沙包因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而深受他們的喜愛。

玩沙包最有趣的就是配合口訣和歌謠來做各種動作,歌謠和口訣趣味性較強且富有節奏,幼兒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增進了同伴之間的互動交流,促進了語言能力的發展。
如游戲“丟沙包”配有歌謠:“一丟丟,二丟丟,神仙老鷹都犯愁;三丟丟,四丟丟……”另外,在游戲“打沙包”中,隨著沙包個數的變化,相對應的歌謠也不同,當有一個沙包時:“一摸地,二摸胸,三拍手,四開花,五滾球,六點頭,七摸臉,八摸頭,九、九、十、十、上、高樓”;當有三至六個沙包時:“一次吃一個,再來一次吃兩個,再來一次吃三個……”
在游戲過程中,小班幼兒側重于口訣和歌謠的學習,中班幼兒嘗試將口訣、歌謠與沙包游戲相結合,大班幼兒則側重于游戲與口訣、歌謠的完美結合。沙包游戲讓幼兒體驗到了民間童謠的魅力,同時也促進了其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與提高。


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而數學知識是抽象的、空洞的,這直接導致幼兒對學習枯燥無味的數學知識失去興趣。《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關注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空間關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
在沙包游戲中,孩子們興趣濃厚、積極探索,從而獲得了豐富的數學知識和經驗。如在“踢沙包”的過程中,幼兒既要點數對方踢沙包的個數,又要和自己踢的個數進行比較,最后判斷輸贏,這既鍛煉了幼兒的數數能力,又促使幼兒學會了比較大小與多少;在游戲“撅大腳”中,當比賽雙方分別將沙包從腳上撅出去后,幼兒會根據沙包的落地點來比較誰撅得遠、誰撅得近,這一過程促使幼兒習得了遠近的概念;此外,由于幼兒的沙包是自制的,其大小、顏色、輕重等都各不相同,成人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觀察各種沙包的異同點,進而發現其中的秘密,如,有的沙包里放的棉花,有的沙包里放的黃豆,放棉花的沙包要比放黃豆的沙包輕,幼兒從中習得了輕重的概念;把三到五個大小不同的沙包放在一起,請幼兒按照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的順序進行排序,幼兒在游戲中獲得了大小、排序等相關知識……游戲給孩子們帶來了快樂,同時也使幼兒獲得了更為豐富的數學知識和經驗。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游戲的有序開展和順利進行取決于幼兒對游戲規則的掌握以及幼兒的自我評價和同伴的監督。關于沙包的每個游戲都有其游戲規則,幼兒玩的過程實際就是掌握游戲規則的過程,從開始的不了解到最后的熟悉掌握也是游戲從無法進行到有序開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幼兒逐漸懂得了游戲規則的重要性——只有不斷克服自己的弱點,嚴格遵守游戲規則,勇于承受挫折和失敗,才能感受游戲帶來的樂趣。
如在游戲“踢沙包”中,誰踢得最少就會被淘汰;在游戲“丟沙包”中,被“抓”住的孩子要在集體面前表演節目;在游戲“拋接沙包”中,當沙包落地的時刻也是幼兒被淘汰的時刻……在這些游戲中,每個孩子都面臨著失敗和考驗,然而在不斷游戲的過程中,幼兒也會不斷地釋懷,品嘗勝利的喜悅,從而逐漸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另外,在游戲評價環節,幼兒嘗試正確評價自己和他人,有助于其形成良好的個性和積極的情感。
幼兒的潛能是無限的,教師給予幼兒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提供豐富的材料,順應他們的發展,幼兒的潛能便會“大放光彩”。瑞吉歐教育理念提出:“與其牽著兒童的手,倒不如讓他們靠自己的雙腿站著。”
在玩沙包的過程中,幼兒的潛能被無限放大——當孩子們熟悉了傳統的玩法后,便開始嘗試各種新玩法,如“夾包跳”,用兩個膝蓋夾住沙包跳向目的地,又因為類似袋鼠跳,孩子們美其名曰“小小袋鼠跳跳跳”;如游戲“頂沙包”,將沙包放置于頭頂,比一比誰頂的時間長,或者看誰能又快又穩地到達目地,這既增強了孩子們的競爭意識,又鍛煉了他們的平衡能力;如游戲“小青蛙跳荷葉”,孩子們將大一點的沙包當作荷葉依次擺好,然后進行跳躍練習……
孩子們在與沙包為伴的日子里自發生成了各種豐富有趣的游戲,既激發了孩子們的探索欲望,又滿足了他們的發展需求,使其創造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和發展。
幼兒的社會性發展是其未來人格發展的重要基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幼兒生性不甘寂寞,喜歡與同伴游戲,在玩沙包游戲的過程中,幼兒的社會性得到了良好的發展。
首先,幼兒在與同伴的游戲中相互交往、共同合作,培養了其合作交往能力,如游戲丟沙包、打沙包、“螃蟹爬”(兩人一組,背靠背夾住沙包,手臂挽住手臂,橫著身體像螃蟹一樣側著走)等都需要合作完成,這些游戲的開展也是幼兒交往能力發展的體現。
其次,幼兒逐步形成了分享和承擔責任的意識。與沙包相關的大部分游戲競技性較強,而競賽有贏就有輸,幼兒在參與這些游戲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分享成功的喜悅以及承擔失敗的痛苦,這有利于培養幼兒的責任意識和良好的個性品質。
最后,幼兒之間通過合作協商能有效解決矛盾沖突。在游戲過程中,紛爭與沖突在所難免,幼兒身處其中就必須學習合作協商,這樣才能有效解決問題,使得游戲順利進行。

跳沙包

搬豆豆
沙包為幼兒提供了眾多鍛煉身體與愉悅心情相結合的機會——“跳房子”鍛煉了幼兒的跳躍能力;“打沙包”鍛煉了幼兒身體的靈活性與協調性;“拋接沙包”鍛煉了幼兒的反應能力……在玩沙包的過程中,幼兒的身體得到了鍛煉,體質得到了增強,綜合素質也獲得了全面發展。
總之,在開展民間游戲的過程中,我們深深地感受到:雖然社會發展了,時代進步了,但傳統游戲依然有其存在的價值與意義——沙包游戲不僅鍛煉了幼兒的身體素質,還豐富了他們的童年生活。我們將繼續發揮傳統游戲的教育價值,積極挖掘這些游戲的現代意義和潛力,為幼兒的童年增光添彩,為幼兒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