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豐臺區蒲黃榆第一幼兒園 王 寧
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無限延長了孩子們的寒假生活。在這漫長的假期中,我經常收到來自幼兒家長的“吐槽”——“老師,什么時候開學?孩子在家挑食、不吃飯呀!”“老師,孩子每天都吵著要吃零食,不好好吃飯!春天來了,真想讓他多吃點,抓住長高的黃金季節呀!”……對于小班幼兒來說,離開了規律的幼兒園生活,“吃飯”便成了頭等難題。那么,該如何引發孩子吃的欲望、吃的興趣呢?作為幼兒教師,疫情期間我們能給家長提供哪些支持?用哪些方法調動孩子“吃”的積極性呢?基于以上問題,我設計了本次主題活動——胡蘿卜的變形記。
1.在繪本故事及多種感官的協同作用下認知胡蘿卜并喜歡胡蘿卜。
2.在做一做、玩一玩的親身體驗中逐漸熟悉胡蘿卜的味道并愛上吃胡蘿卜。
3.通過家園的協同配合,鼓勵幼兒樂于探索、大膽表達與創作。


設計思路
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本次活動以“繪本引發、游戲支持”為主要實施路徑,用孩子喜歡的故事代替成人的嘮叨說教——以幼兒常見的“胡蘿卜”為主題,促使幼兒在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中逐漸改正偏食、厭食等不良飲食習慣。
為了更好地實現“家園共育”的目標,我將主題活動拆解為若干個小活動,并根據幼兒的反饋情況不間斷地分次發送給家長,一方面能夠使活動循序漸進地開展,另一方面也能幫助家長更好地引導和教育孩子。
我將整個主題活動分為三個篇章,分別為:
認知篇——通過游戲體驗、感官參與、繪本閱讀認知胡蘿卜。
創意篇——通過自主選擇、大膽想象自由創意胡蘿卜。
美食篇——通過親身體驗、自主選擇、親子互動品嘗胡蘿卜。
在此篇章中,我通過“摸袋”的體驗游戲刺激幼兒的觸覺感官,促使幼兒在游戲中感知胡蘿卜的外形特征;通過“采訪”游戲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促使幼兒在說一說、玩一玩中表達對胡蘿卜的認識;最后通過繪本閱讀巧妙地幫助幼兒梳理已知經驗、拓展新認知,最終使幼兒對胡蘿卜的認知更加具體明確。
游戲一:胡蘿卜是能“摸”出來的!
小班幼兒正處于感官發展的敏感期,因此我設計“摸袋”游戲,以激發幼兒的觸覺體驗,從而使其充分感知胡蘿卜的外形特征。
我通過視頻演示向家長介紹了游戲玩法:請家長將胡蘿卜放至不透明的“摸袋”中,幼兒通過觸摸感知說一說自己摸到的東西是什么樣子的,進而猜測“摸袋”中物品的名稱。游戲后請家長再將一些具有明顯外形特征的食物一同放進“摸袋”中,如圓圓的西紅柿、扁扁的餅干,或者增加游戲難度——同樣都是長長的但光滑度不同的食物,如香蕉、黃瓜等,請幼兒在眾多物品中找出胡蘿卜。此活動既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的興趣,又能刺激幼兒的感官體驗,從而自然而然地在游戲中認知胡蘿卜的外形特征。
游戲二:原來你是這樣的胡蘿卜!
為了激發幼兒“說”的興趣,增強其“說”的儀式感,鼓勵幼兒自由表達出自己認識的胡蘿卜,我設計了“采訪”游戲。游戲中,我請家長扮演“記者”對幼兒進行“采訪”,并為幼兒準備一個“話筒”(可用手紙筒或其他物品代替),再提供一些“采訪問題”供家長參考,如胡蘿卜是什么顏色的?胡蘿卜是什么形狀的?它聞起來有什么味道?它摸起來是什么感覺?它的表皮為什么有泥土?胡蘿卜有葉子嗎?葉子是什么樣的?……促使幼兒在“采訪”游戲中充分互動,大膽表述自己所認識的胡蘿卜。
游戲三:胡蘿卜,你竟然還有小秘密!
為了幫助幼兒建構對胡蘿卜更加具體的認知,我為家長們推薦了一些關于胡蘿卜的繪本,如我專門為本次活動原創的繪本《猜猜它是誰》,通過小謎語的方式概述了胡蘿卜的外形特點;再如繪本《胡蘿卜小姐的秘密》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關于胡蘿卜更加具體的小知識。繪本的巧妙運用幫助孩子們梳理了已有的認知經驗,同時也為幼兒提供了生活或游戲中體驗不到的內容。
在此篇章中,我通過“群聊”的方式向孩子們提出問題,以調動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然后通過繪本中天馬行空的故事情節啟迪孩子們的思維,鼓勵他們大膽想象;最后通過親子互動的方式讓胡蘿卜實現“變身”。整個活動不僅讓孩子們對胡蘿卜的好感倍增,同時在與胡蘿卜的親密接觸中也更加熟悉胡蘿卜的味道。
游戲一:你要加入群聊嗎?
疫情居家期間,我們只能和幼兒在“云端”溝通,因此,我在班級群中發布問題:“你覺得胡蘿卜能變身嗎?”并邀請幼兒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一過程是積極調動幼兒自主參與的過程,也是引導他們大膽想象的過程。在幼兒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后,教師及時與之互動,并和幼兒約定“明早九點,班級群里要表演胡蘿卜大變身”!有了這個約定,孩子對于“胡蘿卜大變身”更加期待了,紛紛和家長主動交流自己的猜想,還總是追問“到九點了嗎?胡蘿卜開始變身了嗎”?
游戲二:原來胡蘿卜也能大變身!
次日九點,我準時出現在班級微信群里,并和家長、孩子們一起分享了繪本《胡蘿卜火箭》《好大好大的胡蘿卜》,鼓勵家長和孩子們進行親子閱讀。孩子們從故事中驚奇地發現:胡蘿卜裝上車轱轆竟然變成了胡蘿卜汽車;胡蘿卜長出翅膀變成了漂亮的蝴蝶……孩子們驚奇地發現著、喜悅著,閱讀完后依然議論紛紛、說說笑笑……這時我請家長們給孩子拿出胡蘿卜,請他們想一想自己的胡蘿卜會變成什么呢——這下孩子們更來勁了,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因此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游戲三:胡蘿卜變形記
孩子們的創作熱情已經無法阻擋,在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后親子創意活動開始啦——孩子們根據自己的想象紛紛在家中搜集材料開始創作。在家長的陪伴和幫助下,胡蘿卜變成了大樹、孔雀、滑梯、樓房……于是我請孩子們為自己的作品拍照并發至班級微信群進行“云展示”,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收獲了滿滿的成就感。
在此篇章中,我請家長通過故事巧妙地向孩子普及吃胡蘿卜對身體的好處,以激發孩子“吃”的興趣;同時請幼兒和家長共同翻閱關于胡蘿卜的菜譜,并親自參與到采購、清洗、制作的過程之中;最后通過“在線小吃播”的形式說出自己的感受。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是幼兒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動手操作的過程——孩子們終于愛上了胡蘿卜!
游戲一:吃胡蘿卜的好處可多了!
為什么要吃胡蘿卜?這個問題通過故事來解答就變得一點也不深奧了。通過之前一系列的活動,孩子們對胡蘿卜越來越熟悉、越來越喜歡。那么我們為什么要吃它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為家長們推送了《為什么胡蘿卜營養多》《小明吃了胡蘿卜》等故事,孩子們通過故事知道了胡蘿卜可以幫助我們長得更高、眼睛變得更亮,于是紛紛表示自己也很想吃胡蘿卜!
游戲二:胡蘿卜怎么吃我來定!
決定了要吃胡蘿卜,但是用胡蘿卜可以做出什么美食呢?我提示家長們跟孩子共同翻閱菜譜,讓孩子自己決定要怎么做胡蘿卜。孩子們經過對菜譜的“層層篩選”,有的決定要榨胡蘿卜蔬菜汁,有的決定要把胡蘿卜做成小兔子的形狀,有的決定把胡蘿卜和自己最喜歡的雞蛋炒在一起吃……確定了菜譜后再請幼兒參與到選購胡蘿卜、清洗胡蘿卜等力所能及的活動之中——增強參與感就是增強成就感,增強成就感,吃的興趣也就更加濃烈了!
游戲三:我是“在線小吃播”!
做好的美食怎能獨享呢?我請幼兒將自己制作的胡蘿卜美食以照片的形成發送至班級群中共同分享,同時錄制幼兒品嘗胡蘿卜的視頻,以“小吃播”的形式請幼兒介紹自己的美食并說一說制作、品嘗的感受等,最后以“悄悄話”的形式說一說自己的“胡蘿卜宣言”。
孩子們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漸漸喜歡上了胡蘿卜,但怎樣才能解決孩子挑食、偏食的根本問題呢?結合家長們的問題以及我對孩子的了解,我為家長提供了幾點小策略,從家園共育的角度共同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策略一:“點菜”游戲,激發“吃”的興趣
家長和孩子通過情景扮演以“點菜”的游戲方式詢問孩子今天想點什么菜,從而激發孩子“吃”的興趣。
策略二:參與準備,調動“吃”的積極性
請孩子參與到準備餐點的過程中,如協助家長擇菜、洗菜、分發碗筷等,以調動孩子“吃”的積極性。
策略三:創意菜品,烘托“吃”的儀式感
小班孩子天真可愛,他們同樣喜歡“可愛”的食物——家長們可以在時間充裕的情況下把雞蛋變成太陽、青菜做成草地、胡蘿卜充當鼻子……讓孩子在故事情境中愛上吃飯、不再挑食!
策略四:多多鼓勵,體驗“吃”的成功感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們一定要重視正面教育,讓孩子感受到吃飯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多多運用豐富的語言、表情、動作等鼓勵孩子,讓他們感受到來自“吃”的成就感!

活動反思
1.借生活中的問題來探究
生活中有很多實際問題都值得我們“小題大做”。疫情期間,家長們迫切需要借助教師的專業力量幫助他們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往往來源于孩子的生活,同時非常適合我們將之發展為一個主題活動去探究。
2.讓好聽的故事來說話
面臨孩子吃飯難問題,很多家長不是被迫“追著喂”就是苦口婆心地“嘮叨說教”,但對于孩子來說,“飯菜有營養”“吃了長高高”這些話都是空洞的說教——因此在本次主題活動中,我們讓好聽的故事、有趣的人物來與之對話,這種方式對于孩子來說更容易理解,也更愿意傾聽。
3.用體驗的方式來學習
疫情期間,孩子們在家休息且有專人看護,這樣便擁有了更多體驗式的學習機會。一日生活皆教育,尤其對于小班孩子來說,他們對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和興趣,那么我們的主題活動是否也能夠貼近孩子的生活,讓他們真正地在生活中學,也真正地學會如何生活呢?本著這樣的思考,我們采取體驗式的學習路徑,讓幼兒親身參與到“胡蘿卜變形”“制作胡蘿卜美食”的過程中來,促使他們從中獲得充分的滿足感和成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