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實驗幼兒園 劉珊珊
孩子是天生愛自然、愛游戲的。每天的戶外活動時間是孩子們最期待的環節之一,在這個環節中我們能夠看到孩子們天馬行空的想法,捕捉到他們思維碰撞的小火花。此次游戲案例是我班幼兒在戶外建構區活動中自發的一系列活動。本文通過對幼兒建構區自主性游戲過程的觀察,談談本人對幼兒自我調節、合作與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認識與思考。
片段一:帶著問題進游戲區
活動前有不少孩子跑過來問我:“劉老師,今天我們玩什么啊?”我答道:“戶外搭建區!”“耶!一會兒我們搭一些有趣的東西吧!”孩子們興奮不已。在整隊進入活動區之前,我對孩子們進行了安全提醒之后,又說:“你們可以一起討論今天要搭建的主題,相互合作。開始行動吧!”孩子們聽完我的話并沒有同往常一般作鳥獸散而是三五成群,嘰嘰喳喳開始爭論起來。
片段二:各不相謀
“今天我們成了建筑師,一起搭一個漂亮的公園吧!”月月說。
“不!上次我蓋房子沒蓋完就到時間了,這一次我肯定蓋得更熟練,你們和我一起蓋高樓吧!”康康提議。
燦燦著急喊:“不對不對,咱們搭立交橋吧!”
“立交橋有啥意思?還是搭個游樂場吧!上次我們搭的過山車,多酷啊!”嘟嘟明顯有自己的想法。
“哼!你們沒意思,我的最好玩,我不和你們一起了!”燦燦生氣了(見圖1)。

圖1.孩子們討論搭建主題
于是,他們開始三五成群去搭建了……
片段三:發現問題
有了各自的目標,孩子們搭建的速度也很快。過了一會兒,他們口中的公園、立交橋、收費站、游樂場已經全部完工(見圖2),但是所有的“建筑”相互隔得老遠……大家都感到無所事事(見圖3)。


圖2.孩子的搭建作品

圖3.無所事事的孩子們
整個過程我一直在旁邊觀察,心里很是著急,想開口提醒一下,但是腦海里卻有另外一個聲音不斷地在說:“做一個理智的旁觀者,相信孩子們,給他們時間思考!”
幾分鐘后,在“建筑師們”游來逛去的過程中,嘟嘟終于打破了尷尬:“我們的建筑怎么看起來孤零零的?”(見圖4)

圖4.孩子們游來逛去
“是啊,看起來一點都不酷。”燦燦回應道。
“不如,咱們搭一座城市吧,立交橋、公園、超市啊啥都有!”岳岳道。
浩浩興奮地大喊:“用公路和立交橋把他們連接起來吧!”這一個提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同,于是大家又開始跑到小木屋前開始不停地搬運材料,熱火朝天地忙碌起來(見圖5)。


圖5.搭建城市
片段四:解決問題
“我來鋪路,你去架橋,你去拿一些最長的木條來。”
“注意一下,咱們收費站的門口太低了,貨車根本沒法通過,快想想該怎么做?”
“去拿一些高的圓柱體,架高……”大家有條不紊地搭建著。
我開始慶幸自己沒有貿然打斷孩子們的搭建。很快,一座小城初具規模(見圖6)!

圖6.城市初具規模
分析與思考
陳鶴琴曾經說過:“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到的,都應該讓孩子自己做;凡是孩子自己能夠想到的,就讓他們自己去想。”上述案例中,孩子們從意見相左、各自為營到發現問題后同心協力,最終搭建起了他們心目中的城市。可見中班下學期幼兒的建構經驗已經非常豐富,當遇到問題時多數情況下幼兒能通過對材料、同伴的調適找到屬于自己的解決方法。這不正是我們所提倡的游戲精神嗎?
那么,在游戲中教師的角色是什么?我想,我們應該給予孩子成長的空間,順應游戲的發展,靜心思考,耐心充當觀察者,學會給孩子“留白”,留給孩子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而不要急于暗示,因為有時成人眼中按部就班的游戲其實是無效的游戲。在此次搭建游戲中,我看到了孩子們堅持、專注的品質,他們是始終帶著思考的,在發現問題后沒有氣餒,而是主動嘗試,最終達成合作,生成了今天的游戲主題。所以說,作為教師,我們需要及時捕捉到幼兒經驗的生長點,發現游戲問題所在,耐心等待游戲成果,尊重幼兒的自主性,支持幼兒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目標。
每個幼兒都是天生的游戲家,游戲中的幼兒是快樂的、積極主動的,他們愿意不斷去挑戰問題、克服困難。作為教師,我們要在游戲中觀察幼兒的行為、發現幼兒的學習、讀懂幼兒的需要、聆聽幼兒的聲音、給幼兒最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