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建秋 王正德
(河南省南陽市新野縣人民醫院泌尿外科 新野 473500)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性常見良性疾病,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80 歲以上的男性發病率高達80%[1]。臨床表現為排尿困難、尿頻、尿不盡、尿急等,對患者正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2]。經尿道手術切除是目前臨床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經尿道雙極等離子前列腺切除術(PKRP)是治療該病的標準術式,無手術切口,術后疼痛少,但單一的手術治療難以完全切除腺體,且出血發生率高,易影響整體治療效果[3]。賽洛多辛是一種高度選擇性α 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劑,對前列腺增生有顯著治療效果,可輔助手術進行治療,但目前關于賽洛多辛聯合PKRP 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研究尚少[4]。基于此,本研究設置對照試驗,并通過相關手術指標、IPSS 評分等對聯合治療效果進行評價,以期為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療方案選擇提供新思路。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 年4 月~2020 年4 月我院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02 例,隨機分為對照組(51 例)與研究組(51 例)。研究組患者年齡60~76 歲,平均年齡(68.67±4.23)歲;平均前列腺體積(36.45±6.67)ml。對照組年齡60~78 歲,平均年齡(67.98±5.34);平均前列腺體積(35.78±6.58)ml。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符合良性前列腺增生診斷標準,并經超聲等檢查確診為良性前列腺增生者;(2)無手術禁忌證者;(3)凝血功能正常者。排除標準:(1)拒絕參與本研究者;(2)合并嚴重尿路感染者;(3)對賽洛多辛等藥物過敏者。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手術方法對照組患者予PKRP 治療。取膀胱截石位,采取硬膜外麻醉,使用雙極等離子體連續灌洗電切鏡,切割功率為180 W,電凝功率為80 W。觀察前列腺葉增生情況,從6 點鐘位置到膀胱頸部再到精阜處,先將前列腺中葉切除,再依次切除左右側葉前列腺增生組織,直到外科包膜,最后切除頂部前列腺增生組織,并進行創面止血,平整切割創面,保證通道間隙足夠。電切完畢后吸出切割的前列腺,留置三腔導尿管,沖洗膀胱,結束手術。研究組患者予賽洛多辛聯合PKRP 治療,PKRP 手術操作與對照組一致,在術前4 周口服賽洛多辛膠囊(國藥準字H20110100),4 mg/ 次,2 次/d,術后繼續服用1 周。
1.3 觀察指標(1)對兩者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膀胱沖洗液量進行記錄并比較。(2)比較治療前及術后1 周的前列腺癥狀評分(IPSS)及最大尿流率(Qmax),IPSS 評分分數越高癥狀越嚴重。(3)比較兩組術后并發癥情況,包括性功能障礙、電切綜合征、繼發性出血、尿道狹窄、尿失禁。
1.4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9.0 軟件處理數據。行t檢驗和χ2檢驗。以P<0.05 提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比較研究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膀胱沖洗液量均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s)
組別 n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術后膀胱沖洗液量(L)對照組研究組51 51 tP 60.32±8.89 56.19±7.21 2.58 0.01 204.67±23.67 189.89±22.56 3.22 0.00 24.78±1.87 18.92±2.56 13.20 0.00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IPSS 評分、Qmax 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IPSS 評分、Qmax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 周,兩組IPSS 評分明顯降低,Qmax明顯升高,且研究組患者IPSS 評分較對照組更低,Qmax更高(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IPSS 評分、Qmax 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IPSS 評分、Qmax 比較( ±s)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P<0.05。
Qmax(ml/s)治療前 術后1 周對照組研究組組別 n IPSS 評分(分)治療前 術后1 周51 51 tP 23.12±4.78 23.06±4.84 0.06 0.47 9.54±2.93*7.86±2.82*2.95 0.00 6.45±2.78 6.32±2.65 0.24 0.40 16.89±2.21*19.41±2.78*5.07 0.00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比較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5.88%,與對照組的9.8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比較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一種進展性良性疾病,多發于中老年男性,患者多伴隨排尿障礙、膀胱出口梗阻、下尿路癥狀等[5~6]。良性前列腺增生具體發病機制目前尚不明確,可根據患者臨床癥狀的嚴重程度選擇不同治療方式,包括常規外科治療、藥物治療等。PKRP 是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常見方式,可快速解除壓迫尿道的增生前列腺組織,但單純的PKRP 治療易存在腺體切除不完全、續發出血發生率高等不足,導致術后腺體復發再手術,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與正常生活。因此,PKRP 術后多聯合其他方式治療,以提高治療效果[7]。
賽洛多辛作為高度選擇性α1A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劑,較其他α 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劑具有更高的尿路選擇性,在前列腺增生治療中不僅可改善膀胱功能,還能增強療效[8~10]。本研究應用PKRP 聯合賽洛多辛治療,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膀胱沖洗液量均少于對照組,表明聯合治療較單純的PKRP 術中出血量、術后膀胱沖洗液量更少,手術時間更短。分析可能是:賽洛多辛具有高選擇效應,對前列腺的親和力極高,使其對目標器官的活性最大化,不僅可改善膀胱功能,還能有效改善前列腺肥大問題,在術前4 周服用賽洛多辛可有效使增生的前列腺變小,減少手術切除前列腺體積,進而使創口減小,縮短手術時間。除此之外,賽洛多辛對血管的選擇性明顯低于前列腺和尿道組織,在增強療效的同時還能防止心血管不良事件,進而減少術中出血量。進一步研究顯示兩組治療后IPSS 評分明顯降低,Qmax明顯升高,且研究組患者IPSS 評分較對照組更低,Qmax更高,表明賽洛多辛聯合PKRP可更有效地提高Qmax,改善前列腺增生癥狀。這可能是術前使用賽洛多辛阻止去甲腎上腺素與α1A腎上腺素受體結合,有利于前列腺和膀胱平滑肌松弛,改善下尿路癥狀,同時PKRP 有效清除壓迫尿道的增生前列腺組織[11],進而有效提高Qmax,降低IPSS 評分,并且術后繼續服用賽洛多辛,可預防術后下尿路癥狀,進一步提高Qmax,改善前列腺增生癥狀。本研究還顯示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5.88%與對照組的9.8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賽洛多辛聯合治療不會加重術后并發癥,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良性前列腺增生采取賽洛多辛聯合PKRP 治療可有效減少術中出血量,縮短手術時間,改善前列腺癥狀、Qmax,且不會增加并發癥,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