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鈺
(河南省蘭考縣中心醫院婦產科 蘭考 475300)
子宮肌瘤是臨床多發的良性腫瘤,發病率可達25%,一般認為致病因素與肌層細胞突變及性激素異常密切相關,主要病理改變為子宮平滑肌增生,嚴重威脅女性生殖健康[1]。子宮肌瘤患者群體多為30~50 歲女性,近年來有年輕化趨勢。臨床治療以子宮肌瘤剔除術為主,其中腹壁皮下懸吊式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Abdominal Wall Subcutaneous Suspension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AWSSLM)臨床應用廣泛[2]。與氣腹式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相比,腹壁皮下懸吊式手術可避免損傷卵巢及其血供,利于對子宮創面縫合止血[3]。本研究對我院子宮肌瘤患者分組對比,旨在分析雙孔法AWSSLM 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8 年8 月~2020 年1月治療的子宮肌瘤患者77 例,根據手術方式不同分為試驗組39 例和對照組38 例。對照組年齡33~51歲,平均(41.94±4.17)歲;腫瘤直徑4.9~8.2 cm,平均(6.51±0.69)cm;直徑≤6.5 cm 19 例,直徑>6.5 cm 19 例;腫瘤類型:肌壁間肌瘤18 例,漿膜下肌瘤11 例,混合型肌瘤9 例;腫瘤數量:單個腫瘤21 例,多個腫瘤17 例。試驗組年齡32~53 歲, 平均(42.48 ±4.29) 歲; 腫瘤直徑4.7~8.5 cm, 平均(6.73±0.71)cm;直徑≤6.5 cm 17 例,直徑>6.5 cm 22 例;腫瘤類型:肌壁間肌瘤17 例,漿膜下肌瘤11例,混合型肌瘤11 例;腫瘤數量:單個腫瘤23 例,多個腫瘤16 例。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均衡可比。
1.2 選取標準(1)納入標準:根據宮頸細胞學檢查、病理學檢查、B 超檢查確診為子宮肌瘤;符合手術指征;生命體征穩定;患者知情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患惡性腫瘤;存在凝血功能異常;存在麻醉相關禁忌;合并心力衰竭、嚴重高血壓、肝腎功能障礙;有精神病史。
1.3 手術方法(1)對照組行氣腹式子宮肌瘤剔除術:全麻,常規消毒鋪巾,取膀胱截石位,于臍緣作1 cm 左右切口,建立CO2氣腹,壓力維持在12~14 mm Hg,置入腹腔鏡探查腹腔;子宮肌層注入垂體后葉素,切開肌瘤包膜,牽拉瘤體并分離,將瘤塊取出,縫合肌層、漿膜層,清洗腹腔,取出器械,排空氣腹,檢查后常規縫合。(2)試驗組行雙孔法AWSSLM:全麻,常規消毒鋪巾,取膀胱截石位,左側腰部固定懸吊棒,橫桿展開,助手協助術者提起臍恥間兩側腹壁,沿腹白線在恥骨聯合處上方4 cm 左右向臍處刺入鋼針并于臍下約2 cm 處穿出,兩側穿入導尿管,固定于鋼針抓手吊鏈懸吊于橫桿掛鉤,懸吊腹壁;于右下腹作1.5 cm 左右切口,置入腹腔鏡,探查腹腔,臍窩打孔,作為鏡孔;包膜下注射垂體后葉素,定位瘤體后以電鉤、電刀切開假包膜至瘤體實質,分辨瘤體界限后以爪鉗牽拉、分離腫瘤,注意牽拉時勿損傷血管蒂;雙極電凝切斷,常規縫合。兩組術后常規預防感染。
1.4 觀察指標(1)統計兩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腸功能恢復時間。(2)記錄兩組腫瘤切除時間。(3)統計兩組切口疝、皮下氣腫、中轉開腹等手術并發癥發生情況。(4)比較兩組術前及術后3 個月子宮肌瘤癥狀嚴重程度、生活質量改善情況,以子宮肌瘤癥狀及生活質量量表(UFS-HRQL)評估,其中癥狀調查問卷(UFS)最高40 分,分值越高表明癥狀越嚴重;生活質量調查問卷(HRQL)最高145 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
1.5 統計學分析通過SPSS22.0 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進行χ2檢驗,檢驗標準α=0.05,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兩組住院時間、腸功能恢復時間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試驗組手術時間較對照組短,術中出血量較對照組少(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s)

表1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s)
腸功能恢復時間(h)試驗組對照組組別 n 手術時間(min)住院時間(d)術中出血量(ml)39 38 tP 78.24±10.33 89.57±11.29 4.596<0.001 4.16±0.85 4.33±0.94 0.833 0.408 221.68±41.57 346.15±53.04 11.478<0.001 20.31±4.52 19.43±4.77 0.831 0.409
2.2 兩組腫瘤切除時間比較試驗組直徑≤6.5 cm、直徑>6.5 cm 及單個腫瘤切除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腫瘤切除時間比較(min, ±s)

表2 兩組腫瘤切除時間比較(min, ±s)
組別 n 直徑≤6.5 cm 組別 n 直徑>6.5 cm 組別 n 單個腫瘤試驗組對照組17 19試驗組對照組22 19試驗組對照組23 21 tP 18.94±2.55 24.21±3.87 4.762<0.001 tP 25.08±5.17 29.62±5.36 2.757 0.009 tP 19.22±3.81 26.07±4.13 5.723<0.001
2.3 兩組手術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試驗組術后出現切口疝1 例,皮下氣腫1 例;對照組術后出現切口疝3 例,皮下氣腫3 例,中轉開腹3 例。試驗組手術并發癥發生率5.13%(2/39)低于對照組的23.68%(9/38)(χ2=5.412,P=0.020)。
2.4 兩組UFS、HRQL 評分比較術后3 個月兩組UFS 評分低于術前,HRQL 評分均高于術前(P<0.05)。但試驗組術后3 個月的UFS、HRQL 評分與對照組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3。
表3 兩組UFS、HRQL 評分比較(分, ±s)

表3 兩組UFS、HRQL 評分比較(分, ±s)
注:與同組術前比較,*P<0.05。
HRQL術前 術后3 個月試驗組對照組組別 n UFS術前 術后3 個月39 38 tP 29.34±3.27 28.69±3.51 0.841 0.403 18.43±3.51*19.02±3.38*0.751 0.455 66.94±6.72 68.05±6.93 0.714 0.478 80.35±6.58*81.24±6.84*0.582 0.562
子宮肌瘤是婦科常見腫瘤,近年來由于患病群體年輕化,患者對生育功能的需求有所提高,子宮肌瘤剔除術成為臨床手術治療首選方案[4]。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展,手術微創化成為臨床總體趨勢,腹腔鏡技術的運用可縮小手術切口,縮短術后康復進程,因此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逐步取代開腹式手術并得到臨床認可[5]。但常規氣腹式腹腔鏡手術操作復雜,對術者技術、熟練度要求較高,且設備價格高昂,同時由于需建立人工氣腹,部分合并內科疾病患者難以耐受,存在一定局限性。
雙孔法AWSSLM 在懸吊腹壁后穿刺建操作孔,可在腹腔鏡下建立5 mm 鏡孔,用時較短,有助于縮短手術時間,且可避免盲目穿刺,提高手術安全性,避免造成額外損傷[6]。腹壁切口采用保護套可撐開切口,有助于術中器械操作,且用力均勻,有助于維持切口狀態,減少周圍組織損傷,起到降低手術難度的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手術時間較對照組短,術中出血量較對照組少(P<0.05),提示雙孔法AWSSLM 可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雙孔法AWSSLM 可用手術剝離腫瘤,采用開腹式手法進行縫合,有助于快速止血,操作更加簡單;對于肉眼難以辨認的肌壁間肌瘤,通過手指觸摸有助于明確腫瘤位置從而進行切除,而氣腹式手術難以做到,腫瘤切除時間較長。本研究中試驗組腫瘤切除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手術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低,術后3 個月兩組UFS 評分低于術前,HRQL 評分均高于術前(P<0.05),說明雙孔法腹壁皮下懸吊式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可縮短腫瘤切除時間,減少手術并發癥發生,改善生活質量。另外,雙孔法AWSSLM 可避免建立氣腹而造成的呼吸系統、心血管應激,可為人工氣腹不耐受患者提供新的手術選擇。綜上所述,雙孔法AWSSLM 治療子宮肌瘤患者具有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量少的優勢,且能進一步縮短腫瘤切除時間,改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