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金龍
(河南省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鄭州 450004)
肝硬化屬于臨床常見慢性病,病情早期較為隱匿,無特異性體征及癥狀,而肝臟具有較強再生能力,若早發現早治療,可逆轉病情[1]。目前臨床檢測方式為肝穿刺,屬于有創檢查,且針對肝硬化病情需予以連續性檢測,部分患者無法耐受,臨床應用存在局限性,故需尋找更為安全有效檢測方式。血清總膽汁酸(TBA)、白蛋白(ALB)、膽堿酯酶(CHE)均來自肝臟,其水平上下波動可較靈敏地反映肝細胞合成以及代謝功能狀況,但具體臨床價值如何還需進一步探討。本研究選取我院肝炎肝硬化患者59 例,選取同期肝炎未肝硬化者47 例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血清TBA、ALB、CHE 水平變化與Child-Pugh 分級的關聯性。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8 年1 月~2020 年1月肝炎肝硬化患者59 例作為研究組,選取同期肝炎未肝硬化者47 例作為對照組。研究組男23 例,女36 例;年齡35~69 歲,平均(52.03±8.47) 歲;Child-Pugh 分級為A 級21 例,B 級20 例,C 級18例。對照組包括男18 例,女29 例;年齡34~70 歲,平均(52.98±8.0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納入標準及排除標準(1)納入標準:研究組經肝穿刺確診為肝炎肝硬化;對照組經血常規、肝臟彩超、病原體檢測等診斷為肝炎;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腎功能無異常。(2)排除標準:合并酒精性肝硬化者;伴血吸蟲病肝纖維化者;合并惡性腫瘤者。
1.3 檢測方法取晨起空腹靜脈血6 ml,經轉速1 500 r/min 離心30 min,取血清,利用免疫發光法對血清ALB 以及CHE 水平予以檢測,利用酶循環法對血清TBA 水平予以檢測。
1.4 觀察指標(1)兩組血清ALB、CHE、TBA 水平對比。(2)研究組不同Child-Pugh 分級血清ALB、CHE、TBA 水平對比。(3)分析血清ALB、CHE、TBA水平與Child-Pugh 分級關聯性。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ALB、CHE、TBA)以(±s)表示,采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用LSD-t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 分析。t<0.05 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血清ALB、CHE、TBA 水平比較研究組血清ALB、CHE 低于對照組,TBA 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清ALB、CHE、TBA 水平比較( ±s)

表1 兩組血清ALB、CHE、TBA 水平比較( ±s)
組別 n TBA(μmol/L) CHE(U/L) ALB(g/L)研究組對照組59 47 tP 33.95±5.33 20.32±2.51 16.151<0.001 2 765.63±1 244.95 4 705.38±1 147.56 8.248<0.001 25.09±4.46 29.53±5.32 4.674<0.001
2.2 研究組不同Child-Pugh 分級ALB、CHE、TBA水平比較Child-Pugh 分級A 級CHE、ALB 高于Child-Pugh 分級B 級、C 級,而Child-Pugh 分級B級高于Child-Pugh 分級C 級,但Child-Pugh 分級A級TBA 低 于Child-Pugh 分 級B 級、C 級,且Child-Pugh 分 級B 級 低于Child-Pugh 分 級C 級(P<0.05)。見表2。
表2 研究組不同Child-Pugh 分級ALB、CHE、TBA 水平比較( ±s)

表2 研究組不同Child-Pugh 分級ALB、CHE、TBA 水平比較( ±s)
Child-Pugh分級 n TBA(μmol/L) CHE(U/L) ALB(g/L)A 級B 級C 級21 20 18 tP 13.34±4.36 30.23±5.62 62.13±6.15 405.198<0.001 3 467.84±403.95 2 804.56±271.83 1 903.12±362.51 96.462<0.001 30.52±4.28 25.14±5.01 18.69±4.05 33.849<0.001
2.3 血清ALB、CHE、TBA 與Child-Pugh 分級關聯性 分 析經Pearson 分 析,ALB(r=-0.765)、CHE(r=-0.648) 與Child-Pugh 分級呈負相關,TBA(r=0.817)與Child-Pugh 分級呈正相關(P<0.05)。見表3。

表3 血清ALB、CHE、TBA 與Child-Pugh 分級關聯性分析
肝硬化發生和長期病毒性感染所致上皮細胞損傷以及間質成分再生具有一定關聯性,基于上皮細胞損傷,間質成分纖維化等發生病理性改變可提高肝臟小葉結構發生重塑風險,致使假小葉結構形成[2~3]。臨床現階段主要經影像學檢查來評估肝硬化發生風險,但靈敏性與特異性較低,具有較高的漏診的與誤診率[4]。因此仍需尋找更為有效檢測方式。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ALB、CHE 低于對照組,TBA 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肝炎肝硬化患者體內的ALB、CHE 呈低水平表達,而TBA 呈高水平表達。Child-Pugh 分級屬于判斷肝臟的儲備功能半定量方式,已被證實可用于評估肝硬化患者長期預后[5]。本研究針對不同程度肝炎肝硬化患者體內的ALB、CHE、TBA 水 平 予 以 檢 測, 結 果 顯 示Child-Pugh 分級A 級CHE、ALB 高 于Child-Pugh分級B 級、C 級, 而Child-Pugh 分級B 級高于Child-Pugh 分級C 級,Child-Pugh 分級A 級TBA低于Child-Pugh 分級B 級、C 級,Child-Pugh 分級B級低于Child-Pugh 分級C 級(P<0.05),充分說明ALB、CHE、TBA 在不同程度肝炎肝硬化患者體內水平表達程度不同。Pearson 分析結果顯示,ALB(r=-0.765)、CHE(r=-0.648)與Child-Pugh 分級呈負相關,而TBA(r=0.817)與Child-Pugh 分級呈正相關(P<0.05),隨肝硬化程度加重,TBA 呈高水平表達,而CHE、ALB 呈低水平表達。ALB 表達與肝臟的上皮細胞合成功能改變有關,肝硬化表現為肝臟上皮細胞部分凋亡,降低上皮細胞對于ALB 合成,致使其水平降低[6]。CHE 屬于肝臟上皮細胞內質網內的合成與釋放相關激素酶,其水平表達可反映肝臟上皮細胞內質網能力或線粒體活性,對維持上皮細胞的生理活性或評估肝臟的上皮細胞功能狀態具有參考價值[7]。TBA 屬于膽汁中主要成分,屬于肝臟排泄有機陰離子,在脂肪酸內轉運、分泌以及膽固醇代謝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而肝細胞可攝取膽汁酸,進而減少TBA 于機體內含量,而肝硬化發生后,肝臟對于膽汁酸攝取清除能力降低,導致TBA 于機體內含量上升[8]。檢測三者水平可為臨床病情評估提供參考依據,具有較高臨床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不同程度肝炎肝硬化患者體內的TBA、ALB、CHE 表達水平程度不同,其中CHE、ALB 隨病情加重而下降,TBA 升高,檢測三者水平可為臨床的病情評估以及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