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婷婷
(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開元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 廈門 361000)
糖尿病為常見慢性代謝性疾病,隨著疾病進展可以引發多系統并發癥。糖尿病伴高脂血癥患者微血管、大血管容易發生病變,引發心腦血管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等并發癥,增加治療難度,影響患者生存質量[1~2]。臨床在積極控制血糖的同時,還需有效調節血脂,保護血管功能,延緩疾病進展,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本研究將丹蔞片用于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癥的輔助治療,取得滿意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0 年3~9 月于我院進行診療的2 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癥患者170 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85 例和觀察組85 例。觀察組男55 例,女30 例;年齡62~74 歲,平均(65.63±3.25)歲;病程2~8 年,平均(5.41±1.25)年。對照組男54例,女31 例;年齡63~75 歲,平均(66.02±3.36)歲;病程2~8 年,平均(5.35±1.42)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2021020782)。
1.2 入組標準
1.2.1 診斷標準2 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參照《中國2 型糖尿病合并血脂異常防治專家共識(2017 年修訂版)》[3];高脂血癥診斷標準:正常飲食后禁食12 h,2 周內檢測血脂2 次,三酰甘油(TG) 均≥1.70 mmol/L,總膽固醇(TC)均≥5.72 mmol/L,伴或不伴有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0.91 mmol/L。
1.2.2 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治療依從性良好;患者知曉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3 排除標準伴有肝腎功能衰竭、慢性心衰等嚴重器質性功能不全者;合并精神異常者;近1 個月內并發酮癥酸中毒等急性并發癥者;血糖控制不佳,使用胰島素治療者;伴有血液系統疾病者;伴有感染性疾病者;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者;聽力障礙、視覺障礙、語言表達能力障礙者;伴有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腦梗死、糖尿病足等血管并發癥者。
1.3 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予以鹽酸二甲雙胍片(國藥準字H20183289)500 mg,口服,1 次/d;達格列凈片(國藥準字J20170040)10mg,口服,1 次/d;阿托伐他汀鈣片(國藥準字H20193144) 口服,20 mg/ 次,1 次/d,晚睡前服用;同時指導患者嚴格控制飲食,適當進行運動鍛煉,監測血糖。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丹蔞片輔助治療。丹蔞片(國藥準字Z20050244)1.5 g/ 次,3 次/d,飯后服用。兩組均規律服藥4 周。隨訪3 個月。
1.4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糖化血紅蛋白、血清C肽、血脂水平以及血液流變學指標。(1)血脂指標觀察TC、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HDL-C水平。(2)血液流變學指標觀察全血高切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全血低切黏度等水平。
1.5 統計學方法將數據錄入SPSS23.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χ2檢驗,計量資料以t檢驗,P<0.05 提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糖化血紅蛋白、血清C 肽水平比較治療前,兩組糖化血紅蛋白、血清C肽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糖化血紅蛋白,血清C 肽均明顯改善,觀察組血清C肽高于對照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糖化血紅蛋白、血清C 肽水平比較( ±s)

表1 兩組糖化血紅蛋白、血清C 肽水平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
糖化血紅蛋白(%)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血清C 肽(μg/L)治療前 治療后85 85 tP 1.10±0.22 1.12±0.35 0.446>0.05 5.10±0.60#4.01±0.69#10.990<0.05 9.85±0.98 9.79±0.85 0.426>0.05 6.18±0.58#7.12±0.61#10.295<0.05
2.2 兩組血脂水平比較治療前,兩組血脂水平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TG、TC、LDL-C、HDL-C 改善效果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脂水平比較(mmol/L, ±s)

表2 兩組血脂水平比較(mmol/L, ±s)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
HDL-C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TG治療前 治療后TC治療前 治療后LDL-C治療前 治療后85 85 tP 2.56±0.47 2.58±0.52 0.263>0.05 1.90±0.17#2.19±0.22#9.616<0.05 6.25±0.65 6.27±0.66 0.199>0.05 4.98±0.52#5.77±0.44#10.692<0.05 4.56±0.39 4.57±0.42 0.137>0.05 2.51±0.22#2.98±0.17#15.585<0.05 1.24±0.20 1.22±0.21 0.635>0.05 1.69±0.18#1.42±0.17#10.054<0.05
2.3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治療前,兩組血液流變學狀態指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全血高切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全血低切黏度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s)

表3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
全血低切黏度(mPa·s)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全血高切黏度(mPa·s)治療前 治療后血小板聚集率(%)治療前 治療后85 85 tP 5.46±1.44 5.63±1.37 0.788>0.05 3.24±0.25#4.84±0.31#10.092<0.05 50.94±2.67 51.01±2.71 0.169>0.05 41.24±1.47#47.41±1.52#26.901<0.05 8.56±1.82 8.58±1.79 0.072>0.05 5.89±0.62#7.02±0.72#10.64<0.05
約40%的2 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脂血癥,尤其表現為HDL-C 異常降低,TG、LDL-C 異常增高,而HDL-C、LDL-C 是動脈硬化的獨立危險因素,其中LDL-C 是動脈血管壁沉積膽固醇的主要來源,HDL-C 對動脈血管具有保護作用,可促進膽固醇的逆轉運。相關報道顯示,血脂異常會加重機體糖代謝紊亂情況,增加血液黏稠度,引起血栓,增加患者血管病變發生風險,因此有效調脂對改善糖尿病患者預后產生著積極作用[4~5]。
中醫學認為2 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癥歸屬“血瘀、痰濕”范疇,血中膏脂主要源于五谷精微,可充養、濡潤機體[6~7]。膏脂精微內化生于脾胃,經脾肺運行于全身而濡養五臟六腑,故脾、腎是精微運行輸布的關鍵。2 型糖尿病歸屬于中醫“消渴”病范疇,而脾臟損傷促進了消渴病的發生。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糖化血紅蛋白、血清C 肽均明顯改善,觀察組血清C 肽高于對照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全血高切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全血低切黏度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丹蔞片輔助治療2 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癥,可明顯改善患者血液流變學狀態、調節血脂及血糖。丹蔞片主要成分有瓜蔞皮、薤白、川芎、葛根、丹參、澤瀉、赤芍、骨碎補、黃芪、郁金,可活血化瘀、寬胸通陽、化痰散結。其中瓜蔞皮利氣寬胸、清肺化痰;薤白行氣導滯、通陽散結;川芎行氣開郁、活血祛瘀;葛根具有滋身健體、降糖、調脂等功效;丹參通經止痛、活血祛瘀、涼血消癰;澤瀉滲濕、利水、瀉熱、化濁;赤芍清熱涼血;骨碎補善于活血化瘀;黃芪益氣固表、脫毒;郁金活血、理氣、行氣解郁[8]。綜上所述,丹蔞片輔助治療2 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癥,可明顯改善患者血液流變學狀態,調節血脂及血糖,臨床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