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鶴
(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人民醫院 確山 463200)
肝硬化(LC)是由于肝臟在多種致病因素長期作用下而引起一種慢性、進行性、彌漫性的肝病終末端[1]。上消化道出血(UGIB)多因門脈高壓、靜脈曲張破裂、胃黏膜血流量下降等引起,是LC 常見并發癥之一[2]。目前臨床治療較多采用止血等急救措施,而臨床護理水平則是影響患者救治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3]。因此給予患者有效護理干預尤為關鍵。綜合護理是依托于科學理論制定與實施系統規范的護理模式,具有執行性高、合作性高、協同性高等特點,可為患者提供系統全面護理服務。鑒于此,本研究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對LC 并發UGIB 患者預后的影響?,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2018 年2~12 月于我院開展常規護理干預的LC 并發UGIB 患者60 例納入對照組,將2019 年2~12 月于我院開展綜合護理干預的LC 并發UGIB 患者60 例納入觀察組。觀察組男33例,女27 例;年齡41~72 歲,平均年齡(52.14±2.57)歲;LC 病程1~5 年,平均病程(2.56±0.24)年。對照組男31 例,女29 例;年齡42~71 歲,平均年齡(52.91±2.74)歲;LC 病程1~5 年,平均病程(2.63±0.26) 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相關規定。
1.2 入組標準(1)納入標準:符合LC 并發UGIB診斷標準[4];經影像學、生化指標確診;存在嘔血、黑便癥狀或糞便隱血試驗陽性;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合并惡性腫瘤、系統性或全身性疾病者;合并重要臟器功能病變者;存在意識障礙、認知功能障礙者;入院24 h 內發生肝腎綜合征、肝性腦病者。
1.3 護理方法兩組均行常規治療,包括藥物治療、補充血容量、內窺鏡止血等。
1.3.1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囑咐患者多采用平臥體位休息,并定時翻身更換體位,房間應保持通風狀態,注意室內衛生,定時進行皮膚護理,保持病床清潔。
1.3.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綜合護理。(1)急救護理:患者入院后即刻建立靜脈通路,遵醫囑進行補液、止血治療,控制輸液速度與輸液量,密切觀察患者脈搏、血液,若發現異常,及時告知醫生。(2)健康指導:根據患者個人情況對LC 并發UGIB基本病理、急救措施、治療方法等進行圖文講解,及時解答患者及其家屬的疑問。(3)心理指導:患者入院后,醫護與患者進行溝通,緩解因病癥壓力而產生的負性情緒,并采取針對性心理安撫,輔導患者進行自我心理調節,囑咐患者家屬多關心照顧患者,并協助患者保持良好心態和健康的生活方式。(4)飲食指導:宣傳營養均衡的重要性,制定飲食方案,包括出血時囑咐患者禁食,可給予少量冰水;出血停止可給予流食;實行少量多餐,饑飽適中。(5)用藥指導:遵醫囑用藥,在用藥物過程中,觀察患者情況,若有異常,遵醫囑進行相應處理,在輸液過程中控制輸液速度,避免增加心臟負荷;告知患者藥物作用與按時服藥的必要性。(6)出院指導:囑咐患者遵醫囑按時定量服藥,與患者及家屬協商復診時間,控制飲食和注意休息,囑咐家屬關注患者病情進展,出現異常應及時入院就診。
1.4 觀察指標(1)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74)[5]評估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分別從物質生活狀態、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4 個維度進行評分,各維度均滿分100 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2)患者入院至出院時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肝性腦病、腹水、肝腎綜合征、自發性腹膜炎。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5.0 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以(±s)表示計量資料,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護理后,兩組物質生活狀態、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評分均高于護理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s)

表1 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s)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n 物質生活狀態 心理功能 軀體功能 社會功能護理前 觀察組對照組60 60 tP護理后 觀察組對照組60 60 tP 31.48±3.46 31.52±3.51 0.063 0.950 45.76±4.72*37.24±3.88*10.801<0.001 71.33±7.21 71.29±7.18 0.031 0.976 85.96±9.11*79.13±7.95*4.376<0.001 68.24±6.27 68.31±6.35 0.061 0.952 86.42±9.15*80.28±8.04*3.095<0.001 69.33±6.42 69.28±6.37 0.043 0.966 94.26±9.37*81.85±8.24*7.704<0.001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13.33%,低于對照組的3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進行健康、心理、飲食及出院等多方面指導,幫助患者及家屬加深對疾病認知,消除和緩解因疾病帶來的負面情緒,同時使治療依從性提高,增強自我護理水平,改善生活質量[7]。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及物質生活狀態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LC 并發UGIB 患者采取綜合護理干預,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減少并發癥發生。分析其原因為綜合護理在對患者進行急救時,盡早建立靜脈通路,不僅可以及時輸液治療,也可起到止血效果;在補液時控制量與滴速,可避免因心臟負荷過重,出現心力衰竭情況[8~9];給予患者及家屬全面健康教育,可緩解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的疑慮,提高疾病認知程度并積極治療;有效的心理輔導則可減輕患者與家屬對疾病的恐慌與不安,建立良好的醫護關系,有效提升護理效果;針對性飲食與禁食,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用藥指導可使患者了解藥物相關作用,提高患者配合治療的積極性;系統的出院指導則幫助患者了解用藥方法及護理注意事項,減輕和避免并發癥發生的概率[10]。綜上所述,LC 并發UGIB患者采取綜合護理干預,有助于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減少并發癥,值得臨床推廣。

表2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LC 并發UGIB 主要由于門靜脈血流受阻所致,患者出現嘔血、血便、發熱等癥狀,嚴重者甚至導致失血性循環功能衰竭、LC 病情惡化等,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臨床多采取應急輸血和止血治療,但因缺乏規范化護理手段,患者預后情況不容樂觀[6]。因此,提高LC 并發UGIB 患者護理水平是臨床目前面臨的首要問題。
綜合護理是基于循證護理基礎上實施科學、合理、有效的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通過對患者及家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