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莉 鄧弘 朱秀蓮
(廣東省東莞常安醫(yī)院血液凈化室 東莞 523560)
高磷血癥是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見并發(fā)癥,研究顯示我國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癥的患病率高達約78%,血清磷達標率約為50.2%[1]。因磷在體內(nèi)的分布特性導致透析方式清除血磷有限,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磷飲食控制及服用磷結(jié)合劑自我效能和遵醫(yī)行為是血磷控制的主要影響因素,因此提高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磷控制自我效能和遵醫(yī)行為具有重要意義。大量研究表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顯著較低[2]。知信行模式是行為改變應用較完善的模式,其理論是將人類行為的改變分為獲取知識、產(chǎn)生信念和形成行為3 個連續(xù)過程,以達到緩解病情、提高生活質(zhì)量的目的[3],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各類患者的自我管理中,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管理中尚未完全展開,因此本研究探討此模式用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磷控制和遵醫(yī)行為的效果,為其血磷管理提供參考。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 年2 月~2018 年9 月在本院治療的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0 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35 例。入組標準:2017 年2 月~2018 年9 月在我院首次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透析治療時間≥6 個月,每周透析≥2 次,每月2 次血液濾過;18 歲以上的患者,男女不限;意識清楚,溝通無障礙,會使用微信軟件,有閱讀理解能力。排除標準:無法自理的患者;已行甲狀旁腺切除術(shù)后的患者;病情嚴重或合并有其他嚴重疾病,不適合參加臨床研究者。最終干預組完成隨訪34 例,男24 例,女10 例;平均年齡(48.33±6.34)歲。對照組完成隨訪33 例,男21 例,女12 例;平均年齡(47.25±6.42)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護理方法兩組均行常規(guī)護理,進行健康宣教,內(nèi)容包括腎病相關(guān)知識、透析原理、血磷代謝相關(guān)知識、低磷飲食的選擇和遵醫(yī)囑服用磷結(jié)合劑等。干預組在此基礎(chǔ)之上進行基于知信行理論的護理。組建護理團隊,包括主管護師1 名、腎病內(nèi)科副主任醫(yī)師1 名、血液透析室專科護士5 名。團隊負責制定宣傳和護理內(nèi)容。建立干預組微信群,將干預組患者拉入群中,護理具體措施包括:知識宣教,每2~3 天在群中進行疾病和透析的相關(guān)知識宣傳,每次宣傳內(nèi)容字數(shù)在300 字以內(nèi);生活干預,團隊人員在群內(nèi)負責對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與疾病和透析相關(guān)的困惑進行答疑;信念培養(yǎng):團隊與所分管患者進行及時溝通,增強患者血磷控制自我管理的信心。
1.3 觀察指標評價患者干預前及干預3、6 個月后血磷和血清清蛋白水平,以及血磷控制自我效能得分[4]和生活質(zhì)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74)評分[5]。此外采用自制《維持性血液透析依從性調(diào)查量表》(該問卷重測信度為0.813,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38),采用Likert 4 分級評定法完全做到、基本做到、有時做到、做不到分別評定為4、3、2、1 分,分值越高,提示治療依從性越佳。分值范圍為4~16 分,其中<6 分評定為不依從;6~12 分評定為部分依從;13~16 分評定為完全依從。總依從率= 完全依從率+ 部分依從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檢驗,判斷組間差異是否有顯著性,所有統(tǒng)計P<0.05 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依從性情況比較兩組干預3 個月后依從性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6 個月后,干預組總依從率97.06%顯著高于同時期對照組總依從率78.79%(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依從性情況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磷控制自我效能得分、血磷和血清清蛋白比較干預3、6 個月后,兩組患者血磷控制自我效能得分顯著提高(P<0.05),且干預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血磷水平顯著降低(P<0.05),且干預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血清清蛋白未見明顯變化(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磷控制自我效能得分、血磷和血清清蛋白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磷控制自我效能得分、血磷和血清清蛋白比較( ±s)
血清清蛋白(g/L)干預組組別 n 時間 血磷控制自我效能得分(分)血磷(mmol/L)34對照組33干預前干預3 個月后干預6 個月后干預前干預3 個月后干預6 個月后t 干預前P 干預前t 干預3 個月后P 干預3 個月后t 干預6 個月后P 干預6 個月后27.32±2.51 31.56±2.34 35.42±2.84 27.26±2.63 29.01±1.28 31.22±2.31 0.095 0.924 5.555 0.000 6.650 0.000 2.13±0.18 1.67±0.12 1.35±0.11 2.08±0.16 1.86±0.14 1.79±0.12 1.203 0.234 5.957 0.000 15.632 0.000 41.45±2.28 41.33±2.12 40.57±2.02 41.62±1.25 40.77±2.06 41.18±1.38 0.380 0.706 1.097 0.277 1.447 0.153
2.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GQOLI-74 各維度評分比較干預3、6 個月后兩組患者GQOLI-74 各維度評分均有所升高,其中干預組升高更加明顯(P<0.05),且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GQOLI-74 各維度評分比較(分, ±s)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GQOLI-74 各維度評分比較(分, ±s)
組別 n 時間 物質(zhì)生活狀態(tài) 軀體功能 心理功能 社會功能干預組34對照組33干預前干預3個月后干預6個月后干預前干預3個月后干預6個月后t 干預前P干預前t 干預3個月后P干預3個月后t 干預6個月后P干預6個月后46.22±2.33 49.49±2.71 51.23±2.34 46.17±2.45 47.33±3.32 49.63±3.15 0.086 0.932 2.913 0.005 2.355 0.022 48.24±4.18 54.35±4.23 59.94±4.09 48.32±3.22 49.59±4.25 51.79±3.11 0.088 0.930 4.594 0.000 9.198 0.000 51.29±5.22 55.28±5.23 65.35±5.15 51.42±4.35 52.27±5.01 57.64±4.12-0.111 0.912 2.406 0.019 6.777 0.000 49.16±5.27 56.74±5.68 61.62±4.77 48.17±4.97 49.89±5.01 51.38±4.67 0.791 0.432 5.239 0.000 8.879 0.000
磷是組成人體的必需元素之一,血磷及其循環(huán)調(diào)控激素——甲狀旁腺激素、1,25- 羥維生素D3等多種體液因素的共同交互作用,共同維持體內(nèi)礦物質(zhì)代謝平衡。腎功能減退,排磷作用顯著下降,可導致磷潴留[6]。長期高磷刺激可引起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腎性骨營養(yǎng)不良以及心血管系統(tǒng)并發(fā)癥和腎功能惡化等,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增加了病死率[7~9]。目前高磷血癥的防治主要手段包括健康教育和限制磷的攝入等。因此對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宣傳教育和行為干預對于控制疾病進展,提高依從性和生活質(zhì)量具有積極意義。知信行理論模式,對患者的宣教健康知識及改變其健康信念入手,以幫助服務患者形成正確的認知,增強其健康的信念,從而主動采取積極的預防性措施[10~12]。目前知信行模式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各類患者的自我管理中,但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管理中尚未完全展開,因此本研究探討此模式用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磷控制和遵醫(yī)行為的效果。研究發(fā)現(xiàn)基于知信行模式的護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依從性,顯著提升患者生活質(zhì)量,有效降低維持性透析患者血磷水平[13~14]。
基于知信行模式的護理可以綜合干預患者日常生活中的環(huán)境因素和心理因素,提高患者對高磷血癥和透析的正確認識程度,因此可以有效提高患者依從性,顯著提升患者生活質(zhì)量,有效降低維持性透析患者血磷水平。隨著患者的依從性提高,其對醫(yī)囑中生活因素的關(guān)注也會提高,可以進一步提高生活質(zhì)量,進而進一步提高患者依從性,開啟護理的良性循環(huán)。因此,基于知信行模式的護理,對于維持性透析患者提高依從性,提升患者生活質(zhì)量,以及有效控制血磷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基于知信行理論的護理可以有效控制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磷水平,提高患者依從性,提升生活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