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芳
摘要:通過對遼寧省數字經濟發展現狀進行研究與分析,可以看到遼寧省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升級等幾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數字化發展具備了一定的基礎和發展潛力。但與一些一線城市相比,遼寧的數字經濟總量、占GDP總量以及增速上都有一定差距。因此,推動遼寧經濟高質量發展,應在加強數字經濟發展環境建設、拓寬數字經濟的應用場景以及加強數字人才的培育和引進等方面做出更大努力。
關鍵詞:數字經濟;遼寧;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F4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原4496(2021)02原081原03
基金項目:2020年度全國地方黨校(行政學院)重點調研課題“遼寧經濟高質量發展路徑選擇研究”(2020dfdxzddykt019)。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涌現,人類社會步入了一個“萬物皆數據”的新時代,數字經濟發展迅速,已成為國民經濟中新的增長極之一,同時也為我國經濟提供了新的動能。中國信通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1)》顯示,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9.2萬億元,占GDP(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38.6%,目前位居世界第二。[1]在此背景下,多方都在緊鑼密鼓地謀劃“十四五”時期數字經濟的重點工作和重大項目。“十三五”以來,遼寧省數字經濟發展取得了較大進展,特別是疫情期間,數字經濟逆勢增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數字化產業、產業數字化升級加快,數字政府治理水平不斷提升,使數字化發展具備了良好的基礎和巨大的潛力。但與一些一線城市相比,遼寧省的數字經濟總量、占GDP總量以及增速上都有一定差距。“十四五”時期,全國數字經濟將繼續快速發展,遼寧省也應將重點放在數字經濟發展上,使其成為推動遼寧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一、遼寧數字經濟發展現狀
(一)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有效推進
近幾年,遼寧省大力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圍繞工業互聯網、5G網絡、數據中心等重點領域,加強各類基礎性、關鍵性平臺建設,基礎設施指數居全國前10位。以更高質量、更高效率為目標,重構產業鏈和供應鏈,培育新優勢,提升競爭力。根據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數字遼寧發展規劃(1.0版)》可以看出:一是加快建設5G移動網絡。建成開通5G基站2.4萬座,居全國第12位,初步實現重點區域、交通樞紐5G網絡覆蓋。二是推進物聯網建設,發展公共數字應用基礎設施。全省建成物聯網基站2.6萬座,終端用戶1323萬戶,居全國第18位(全國10.7億戶)。三是完善其他信息網絡設施建設。全省光纜總長度已達到162.5萬公里,單位面積長度居全國第10位。寬帶接入端口3313萬個,居全國第10位。移動寬帶用戶普及率居全國第12位。省際互聯網出口帶寬23.39Tb,居全國第13位。建成開通4G基站18.3萬座,居全國第14位,網絡覆蓋率達94.96%;行政村光纖寬帶通達率、4G信號覆蓋率達100%。[2]
(二)數字產業化整體實力大幅提升
遼寧省著力推進數字產業化,促進新產業、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快速發展。加快發展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遼寧省的數字經濟基礎產業,即集成電路制造、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電子信息產業呈現快速發展態勢。遼寧與北京、上海共同成為國內集成電路裝備三大重點地區,是世界最先進的非易失性存儲芯片制造基地。著力發展集成電路制造業,2019年全省集成電路產業實現業務收入350億元,約占國內總量的4.6%,其中集成電路裝備業務收入32億元,約占全國總量的17.5%。加快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東軟集團、大連華信、文思海輝多年蟬聯全國軟件出口前三強。沈陽國際軟件園、大連軟件園被授予“2019年全國影響力園區”榮譽稱號。全省擁有東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中科院沈陽計算所等信息領域高校院所30余個。信息領域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1098家;培育信息領域“瞪羚”“獨角獸”等領軍企業39家,占總量近30%。
(三)產業數字化升級效果初現
遼寧省著力推進產業數字化,促進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運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老字號”“原字號”等優勢產業賦能升級。積極推進智能制造,建設智慧工廠,促進重點行業創新發展、融合發展。鼓勵和支持骨干企業建設協同研發設計平臺,發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以及網絡眾包等研發設計新模式,加快數字技術與制造技術融合與創新應用。全省48個工程入選國家工業化和信息化領域試點示范項目,上云企業數量3萬戶,其中工業企業超7000戶。工業機器人產業處于全國領先水平,市場份額占20%以上;大連光洋等企業實現高端數控機床核心技術國產化;沈陽無距、遼寧通航研究院、遼寧壯龍等成為重要無人機產業基地。利用數字技術推動生產服務業、生活服務業升級改造,發展智慧物流、電子商務、智慧金融、智慧健康養老、智慧旅游、數字設計等業態。遼寧省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1萬億元,各類電商企業近10萬家,跨境電商實現出口額超過15億元;沈陽、大連、葫蘆島成為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沈陽、大連、撫順、營口、盤錦等5市獲批成為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沈陽京東“亞洲一號”物流園成為省內首個5G智慧物流園區。
二、遼寧發展數字經濟的制約和障礙
(一)數字經濟在各領域的滲透力不足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制造業也是遼寧省發展數字經濟的主戰場。眾所周知,遼寧一直以老工業基地著稱,有許多“老字號”“原字號”企業,其中一些企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普遍不高,在商品、營銷、管理模式和企業戰略等方面的滲透力不足。從全省182家規上制造業企業問卷調查情況看,車間設備聯網率超過80%的企業僅占19.8%,對發展工業互聯網認識不足的企業占22%,認為改造資金投入大、見效慢、成功案例少、不安全的企業占58.8%。全省3萬上云企業數量遠低于浙江(38萬家)、湖南(30萬家)、江蘇(25萬家)等省。數字內容服務、信息系統集成、物聯網技術、互聯網平臺等新興行業企業較少,在智慧物流、醫療健康、人工智能、新文娛、新零售、互聯網教育等新興領域未形成有效供給,市場多被省外企業占領。
(二)監管方式、法律體系和治理機制亟須完善
近年來,為打造“數字遼寧”,遼寧省相繼出臺多項支持政策推動“數字遼寧”的建設,許多社會資本紛紛涌入,數字經濟的發展迎來了新契機。與此同時,數字技術領域的規則制定問題也隨之出現,包括與之相匹配的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數字信息安全管理水平不高、數字產權制度不完善等。這種新型經濟形式也給傳統的政府監管體系帶來了新的挑戰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完善平臺企業壟斷認定、數據收集使用管理、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法律規范。要加強規制,提升監管能力,堅決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3]由此可以看出,使相關監管規則更具有前瞻性、系統性和靈活性,是遼寧在規則制定過程中必須遵循的原則。
(三)數字經濟人才儲備不足
數字經濟人才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要素,我們應注重數字經濟人才培養與儲備,在新時代競爭中贏得主動。遼寧省數字人才儲備目前面臨兩方面問題。一是吸引力不足。我國數字人才儲備與數字經濟發達程度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人才儲備常年處于“南強北弱”的態勢,這給遼寧省的人才儲備加大了難度。雖然遼寧的數字經濟發展具有良好的基礎條件和巨大發展空間,已經成為新時期深化全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但與北上廣深以及一些先進省份相比,遼寧省數字經濟發展仍相對落后,因此,對數字人才的吸引力和聚集力也比較薄弱。二是人才需求快速增加。由于互聯網、智能技術對傳統經濟產業的滲透,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涌現,特別是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遼寧省數字經濟迅速發展起來,跨境電商、直播帶貨、在線教育等職位用人需求量大幅度增長,而我們的人才儲備和傳統的培養模式不能及時適應數字經濟的特點及其快速發展的需要,與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形成事實上的嚴重脫節。以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經濟領域人才存在較大的需求缺口,數字化人才供不應求。
三、加快遼寧數字經濟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拓寬數字經濟的應用場景
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數字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并融入到人們生產生活的多個領域。我們應該抓住這個關鍵期,推動數字經濟繼續輻射拉動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發展。一是加快遼寧數據統一開放平臺建設。包括拓展數據優勢,打通數據共享渠道,提高開放數據的質量,擴寬開放數據的范圍,推動醫療、衛生、環境、交通、旅游、文化、質量、氣象等數據向社會開放。二是加快建成數字場景應用市場。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加速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融通,成為推動擴大內需,加快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建成一批包容性強、適應性廣、政策環境優的數字場景應用市場,基本形成以大數據產業、制造業數字化、服務業數字化、電子信息產業為支撐的數字經濟發展格局。三是搭建大數據產業投融資平臺。充分利用政務數據資產孵化培育優質企業,發展大數據產業。探索省級大數據交易中心建設,鼓勵建設行業數據平臺,促進行業數據共享、流通。
(二)完善數字經濟市場監管體系
一是要提升數字化監管水平。繼續擴大數字經濟數據監測與采集范圍,強化大數據分析,探索建立統一規范的數據管理制度,提高數據質量和規范性,豐富數據產品。建立部門統計監測制度,從企業、行業、政府等三個層次評估數字經濟運行狀況。二是要加強互聯網平臺管理。要制定統一的安全標準并正確引導互聯網平臺加強內部管理,強化他們的社會責任擔當,嚴格按標準規范經營。推動各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組織出臺行業服務標準和自律公約,加強互聯網平臺的自律意識,大力拓展資源提供者和公眾參與治理渠道,開展以數據安全為主要內容的網絡安全檢查,強化社會監督。三是要加強網絡安全、數據安全與知識產權保護。整合遼寧省網絡安全技術力量,組建遼寧省網絡安全保障工作聯盟,落實國家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推動網絡安全先進防護技術應用,建立數據安全標準與基礎設施支撐體系,從制度層面促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強大數據知識產權保護,強化大數據安全技術研發與推廣應用,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和權利人維權機制,加強知識產權綜合行政執法,將侵權行為信息納入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統。
(三)加強數字人才培育和引進
面對當前遼寧省的人才培育和引進方式,對于數字經濟人才的培養,未來要從以下方面具體發力。一是制定數字經濟人才發展規劃。建立數字經濟人才需求預測分析機制,細化行業人才引進和培養目標,盡快建立數字經濟人才庫,提升人才引進的計劃性和針對性。研究制定數字化發展領域高端人才住房、落戶等鼓勵政策,開設高層次人才職稱評審綠色通道。為人才發展提供保障。二是構建數字經濟人才引進與培養體系。一方面,充分運用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興遼英才”計劃、自然科學基金等政策手段,加大人才項目對數字經濟傾斜支持力度,鼓勵和支持企業采取“項目+團隊”的“帶土移植”引才方式,鼓勵高校、科研院所等相關科研機構積極引進國內外5G、人工智能、大數據、機器人、區塊鏈以及經濟學等領域的項目、團隊和技術;另一方面加大內部培養力度,邀請數字經濟領域專家學者圍繞數字經濟的相關技術和政策開展培訓,大力培育數字經濟方向的復合型人才,構建合理的數字經濟人才梯隊。三是搭建數字人才應用平臺。引導鼓勵數字經濟產業鏈中的上下游領軍企業,搭建支持數據產業研發、應用人才發展的創新應用平臺,加強數字經濟領域的人才交流與互動,推動技術研發與落地應用之間形成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1)[EB/OL].[2021-04-20].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515/5220103322003230.shtm.
[2]《遼寧省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十四五”期間數字經濟規模計劃年均增長10%[EB/OL].[2021-04-29].http://www.ln.gov.cn/y wdt/jrln/wzxx2018/202010/t20201019_3990323.html.
[3]完善平臺企業壟斷認定規范數據收集使用管理[EB/OL].[2021-04-28].https://finance.sina.com.cn/china/2020-12-21/doc-iiznctke7565 523.shtml.
責任編輯:王紹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