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蓮
摘要:分析了科學的思維方法在黨100年來工作中發揮的重要作用,重點強調思維方法是我們黨工作的經驗總結,也是黨的工作方式,在此基礎上,結合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各階段的歷史事實,深入探析了黨在具體工作中應該如何運用五個思維方法:堅持高瞻遠矚、統攬全局的戰略思維;堅持因時制宜、知難而進的創新思維;堅持審時度勢、抓住重點的辯證思維;堅持公平正義、規范有序的法治思維;堅持明確底線、研判風險的底線思維。
關鍵詞:黨的領導;思維方法;政治保障
中圖分類號:D2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原4496(2021)02原096原04
基金項目:沈陽師范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2019重點課題“習近平關于經濟建設的重要論述”。
中國共產黨迎來建黨百年的偉大歷史時刻,回首100年來的歷程,在中國每一次艱難抉擇的歷史轉折時刻,都是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將中國帶上順應歷史、順應民意的發展道路。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領導中國人民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目標,是因為我們黨是一個學習型政黨,堅持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思維方法是我們黨100年來的工作經驗總結,也是黨的工作方式。
一、堅持高瞻遠矚、統攬全局的戰略思維
戰略思維關系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興衰成敗,作為國家的最高政治力量,黨必須具備戰略思維。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年來,在每一次中國發展的緊要關頭,都彰顯出了高瞻遠矚、統攬全局、力挽狂瀾的戰略思維能力。
(一)堅持放眼世界,從大局看問題
中國共產黨從建黨開始,就放眼世界,以先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思想,以解放勞苦大眾為追求,以爭取民族獨立為己任。20世紀上半葉,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下,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實現了民族獨立和民族解放,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中國“走什么樣的道路”的問題上,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在建設社會主義中,中國共產黨從大局出發,以“什么是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為核心,堅持對外改革開放,發展經濟,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產之間的矛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中國取得了巨大成功。
(二)善于規劃未來,掌握主動權
中國共產黨的戰略思維的關鍵就是在緊要時刻堅持著眼未來,掌握領導主動權。在建黨初期,無政府主義和反馬克思主義思潮此起彼伏,中國共產黨在關鍵時刻,建立黨的地方組織,開展實際的革命工作,為未來掌握中國發展大局奠定了重要基礎。中國共產黨深知群眾基礎的重要性,不斷參與工人運動,發展新型農民運動,同時把青年工作作為黨的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出“到群眾中去”“組成一個大的群眾黨”的任務。中國共產黨的這一戰略規劃,奠定了群眾基礎,為后來領導土地革命戰爭、工農紅軍的反“圍剿”戰爭、抗日勝利以及解放戰爭的勝利起到不可估量的歷史作用。“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成為我黨重要工作路線,為后來的社會主義改造、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社會主義建設以及改革開放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基礎。
(三)堅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步伐
中國共產黨善于觀大勢、謀大事,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都堅持與時俱進,把握時代脈搏,跟上時代發展步伐。在中國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人逐漸意識到中國的社會主義發展要想改變一窮二白的局面,就要轉變思維方式和戰略方法。在中國社會主義發展關鍵時刻,中國共產黨領導人能夠從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汲取理論力量,掌握了中國“跨越卡夫峽谷”的社會主義建設處境,理解了“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的內涵,及時轉變思維模式,堅持與時俱進、解放思想,在社會主義中國大地上實行改革開放,開創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局面。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充分證明了這一舉措的正確。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代,中國共產黨面臨的國內外情況更加復雜,因而要保持時時清明、事事傾聽的工作作風。
二、堅持因時制宜、知難而進的創新思維
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借鑒,也沒有預設方案可遵循,在中國道路的發展過程中,正是中國共產黨堅持因時制宜、知難而進的創新思維,才有了今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模式。
(一)善于打破傳統、超越陳規
近代中國,無數仁人志士試圖向西方尋求救亡圖存的發展道路,但都相繼以失敗而告終。一場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之后,中國掀起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隨著資本主義建國方案在中國破產,人們意識到,在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是行不通的。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始,就打破傳統、破除陳規,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解救勞苦大眾于水深火熱之中。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建立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中國共產黨作為最高政治力量確定的社會主義建設的政治制度,凝聚了全民族力量,保障了中國各項事業的順利開展。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中討論“資本是姓資還是姓社”和“社會主義應不應該有市場經濟”的問題時,中國共產黨又一次打破常規,打破迷信經驗、迷信權威的慣性思維,開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
(二)善于因時而變、隨世而制
進入21世紀,世界形勢日益復雜,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知識經濟呈幾何基數增長,只有緊隨時代步伐,才能更好地回應和解決時代發展所提出的問題。自2008年以美國為首的國家爆發金融危機,迅速席卷全球,世界經濟呈現出停滯狀態。西方資本主義大國率先舉起貿易保護主義大旗,拉開逆全球化大幕,想繼續維護其既得利益,因而不會考慮發展中國家面臨的困難,更不會考慮全球面臨的生態、文化、氣候等問題。中國率先打破僵局,根據世界形勢和國內發展狀況,創造性地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一帶一路”倡議,有效解決了世界市場失靈問題,與發展中國家共同應對困難,開創了國際化合作新時代。
(三)善于不斷進取、開拓創新
中國共產黨一直在不斷進取、開拓創新,尤其創造性提出在社會主義國家實行市場經濟,提出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方案,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四個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由之路,它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時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各方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立于時代前沿、開拓創新的科學理論,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創新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和強大的自我完善能力的創新制度,是中國各項事業發展進步的制度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帶有中華民族獨特精神標識,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不畏艱難勇于前進的巨大精神力量。
三、堅持審時度勢、抓住重點的辯證思維
辯證思維能力是我們黨重要的領導思維。“要堅持系統思維、辯證思維,搞好統籌,突出重點,全面做好工作。”[1]85這既是對過去工作的總結,更是新時代提出的要求。
(一)善于分析矛盾、抓住重點
在過去的100年里,中國的發展經歷了各種艱難險阻,但是在每一次關鍵時刻,中國共產黨都能帶領中國人民分析復雜形勢、抓住主要矛盾,將中國帶上新的發展階段。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中華民族最主要矛盾就是民族獨立和民族解放,中國共產黨在這一階段緊緊抓住這個重點,凡事以此為原則,在民族危亡關鍵時刻,與國民黨合作,共同抗日,爭取民族獨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中國共產黨緊緊抓住“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這個主要矛盾。中國共產黨領導人認真分析中國國情,實現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取得了巨大成功。如今中國的發展已經進入新時代,黨在新時代緊緊圍繞“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個突出問題,尋求解決方案,滿足人民的需求,推動社會發展。
(二)善于洞察事物、尋找規律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堅持對我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認真分析,堅持從對立統一中把握我國社會發展的過程,全面準確地認識和把握我國社會發展特點,真正做到透過復雜現象找到發展規律。尤其在中國的改革開放階段,我們黨的領導人意識到這一時期的建設是一個系統性、整體性工程,要全面有序推動,不能一蹴而就。我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認識和把握我國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國內和國際等的結合上進行思考,從我國社會發展的歷史方位上來思考,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出發進行思考,得出正確結論。”[2]61認清我國當前發展形勢,是我黨新時代建設遵循的基本規律。
(三)善于自我批評、自我糾錯
中國共產黨100年的領導經驗就是時時自省,事事自覺,善于自我批評、自我改正。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時期,經歷過大革命失敗。面對失敗,黨的領導人不是氣餒消沉,而是積極總結經驗,自我批評,最后總結出導致大革命失敗的原因就是“黨喪失了決定性的領導和自己的路線”。這一結論給我們黨以警醒,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棄黨的領導權。時至今日,我黨已經形成根本原則———任何時候都不會放棄黨的領導權。自我批評的工作作風也成了我黨的優良傳統,不能因為取得成績就沾沾自喜,更不能因為社會穩定就止步不前,更不允許黨員干部滋生奢靡享樂之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黨堅持作風建設,鍥而不舍糾“四風”,黨內正氣上升,形成良好社會風氣。
四、堅持公平正義、規范有序的法治思維
法治思維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高度總結,是全體人民的智慧結晶。“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3]496是當前我黨重要的工作方式。
(一)堅守法律規則、依法治國
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有序進行,要依靠法律規則,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遵守法律規則是法律思維的重要體現,黨在領導全國人民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過程中不斷提高依法治國的能力和水平。從新中國第一部法律《婚姻法》的頒布到今年《民法典》的施行,我國已經頒布國家法律法規1109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有力保障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有序進行。黨要堅持法律思維、依法治國,“加強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善于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從制度上、法律上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實施,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4]1442
(二)堅持人民民主、公平正義
堅持法治思維要以實現人民民主、公平正義為價值尺度。中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歸根結底是要實現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生活富裕,達到自由民主、人人平等。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經驗告訴我們,實現這一目標的根本保障就是“推進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運用法律規范人們的行為,切實維護人們的利益。運用法律思維就是堅持平等原則,實現公平正義。在具體執政過程中,要拋棄特權思想,實現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使國家的立法、決策、執行、監督等工作更好地體現人民的意志,維護人民的利益”。[5]280
(三)堅持從嚴治黨、依法治黨
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障。在黨的領導過程中,就要從嚴治黨、依法治黨,規范政治行為。在改革開放過程中,由于個別黨員思想倦怠,在黨內出現奢靡之風享樂之風滋長蔓延的現象,嚴重侵蝕黨的純潔性和先進性,引起群眾強烈不滿。黨的十八大以來,從嚴落實黨中央八項規定,糾正“四風”,取得一定社會效果。進入新時代,黨要繼續保持從嚴治黨、依法治黨作風。首先黨要提高法治思維水平,廣大黨員干部就要以身作則,學習法律知識,擴展法治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其次,黨在執政過程中,要按照法律程序辦事,正風肅紀,不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不能讓個人凌駕于法律之上。
五、堅持明確底線、研判風險的底線思維
底線思維體現了我們對事物量變引起質變的“度”的深刻理解和自覺運用。把握底線思維是我們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工作方式,即堅持底線思維,堅持原則性。
(一)堅持明確界限、遵守規矩
黨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堅持和運用好底線思維,就要在處理和解決問題時明確界限、遵守規矩。任何事物都有是非兩面,在大是大非面前,黨要嚴守原則、劃清界限,不能踩“紅線”、越“底線”、闖“雷區”。黨的領導經驗告訴我們,在國家主權和國家安全方面我們堅守“國家主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則,我們主張和平統一,但面對敵對勢力絕不會妥協。我們要“立足戰略全局,運用底線思維,注重宏觀思考,準確把握國內外形勢”。[6]627在經濟增長、民生保障、環境保護、清正廉潔等各方面,黨都要堅守住底線。
(二)堅持化解風險、臨危不亂
運用和堅持底線思維,就要堅持化解風險、臨危不亂的工作方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在發展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黨在執政過程中,每當遇到困難和風險,都表現出了臨危不亂、盡力化解風險、最終扭轉乾坤的領導能力。進入新時代,我國的發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的同時,也遇到了巨大的挑戰。在我國發展過程中,一度以消耗自然資源發展經濟,結果就是自然資源和環境遭到破壞,為了扭轉這種不利局面,黨很快調整了政策,實現由高速度發展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在社會建設方面,黨要堅持民生底線,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積極推進“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妥善應對重大風險挑戰,不斷提高黨的底線思維能力。
(三)堅持研判風險、防患未然
運用和堅持底線思維,還要具備研判風險、防患未然的能力。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沒有現成的模板和經驗可循,黨就按照客觀規律和科學規律辦事。這種能力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運用科學的方法,以積極的態度去研判風險、預知未來、防患未然。首先,黨要“進一步提高分析研判水平,增強工作的預見性和針對性,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7]965妥善應對各種挑戰,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其次,黨要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不安于現狀,不盲目樂觀,不囿于眼前,樹立長遠目標,把中國未來規劃與現實緊密結合起來。
參考文獻
[1]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習近平關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論述摘編[M].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2014.
[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
[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改革開放三十年重要文獻選編: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
[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7]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董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