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杰
摘 要 近年來,伴隨著微信公眾號的不斷發展,夜讀類節目開始在越來越多的媒體公眾號上開設創辦,除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人民網等主流媒體外,各地方臺、自媒體號也紛紛推出自己的節目。然而隨著節目“量”的增多,對于播讀者“質”的要求越來越引發業內的思考。筆者自2017年12月人民網開設有聲夜讀欄目至今參與其播讀工作,以人民網夜讀欄目為研究樣本,結合播讀作品對微信夜讀類節目播讀者話語樣態進行分析。
關鍵詞 夜讀;話語樣態;人民網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21)17-0104-03
微信夜讀類節目的語境決定了播讀者的話語樣態,作為新興的播出平臺和節目類型,播讀者如何以較準確的話語樣態提升傳播效果,是本文探究的重點。本文將通過案例分析法、文獻研究法與定性分析法,以中國播音學、朗讀學、傳播學等學科為理論基礎,通過對人民網夜讀欄目的發展現狀及其播讀作品等進行分析,總結微信夜讀類節目的話語樣態與樣態類型。
新的時代背景下,結合特定播出平臺,可將微信夜讀類節目定義為隨著新媒體的發展而衍生出來的一種晚間讀書類文學節目。此類節目推送多為睡前時間段,旨在以勵志而富于哲理的文章啟迪和鼓舞人,達到傳遞社會正能量的效果。國內主流媒體早前就已在各自微信公眾號上開設夜讀類節目,近年來,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準入的“低門檻”使得喜馬拉雅、蜻蜓等新媒體平臺也開始大量涌現出此類節目,全國夜讀類節目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發展勢頭。2017年12月11日,人民網聯合6位專業主播于官方微信公眾號開設有聲夜讀欄目,節目片頭通過將主播與城市相互聯系賦予聲音“人格化”,進一步拉近與聽眾距離。至此,人民網夜讀欄目在其原有“看”文章的基礎上,增加了“聽”文章的元素,實現了自身的多元化發展。
隨著微信夜讀類節目“量”的增多,對于播讀者“質”的要求開始引發業內思考,在進行具體分析之前,首先應對話語樣態進行界定。話語樣態由話語樣式和話語體式結合而成。張頌先生將話語樣式定義為“話語的基本態勢和主要形式”,最典型的話語樣式可以分為朗誦式、宣讀式、講解式和談話式。此外張頌先生也將話語體式分為四類:高雅莊重、平實正規、通俗靈動、消閑自在[ 1 ]。這四種格調大致涵蓋了由“正式”到“隨意”的基本層級。
在實際使用中話語樣式與話語體式一定是融為一體的,四種話語樣式與四種話語體式結合就形成了16種基本的話語樣態,而這16種樣態在不同的欄目中,在不同的內容、語體、欄目風格、傳播對象等因素的影響下,又會衍生出更為豐富的語言樣態,如此,我們的有聲語言才更豐富多樣、貼切得體。
2.1 語境分析
話語樣式的運用以具體的語境為依據,因此,要分析微信夜讀類節目的話語樣態,首先應分析其語境。語境,顧名思義就是使用語言的環境,是人們在語言運用過程中進行言語表達和理解言語意義時所依賴的各種因素[ 2 ]。具體語境對話語樣式有影響、制約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而欄目語境的獨特性最為鮮明,并具有相對穩定性。微信夜讀類節目的語言環境呈現出以下特點。
2.1.1 欄目定位側重價值與情感傳遞
微信夜讀類節目在欄目定位上追求“契合讀者心理需求,提供實用訊息”。這類溫暖濃郁、韻味無窮的暖心文章,以真切的小故事闡明深刻的大道理,能夠從根本上打動讀者。在當代快生活節奏和高工作壓力的環境下,欄目從標題到選材,均側重于價值與情感傳遞。
欄目標題多采用“對話式”。文章標題大多包含“你”“我”“我們”“他們”“自己”這類人稱代詞。這類標題有助于營造朋友間親密談心的閱讀氛圍,拉近與讀者距離。標題中文章“金句”的引用在吸引眼球的同時設置了懸念,激發受眾閱讀欲望。
文章題材呈現多元化。節目題材大致可劃分為八類,其中個人奮斗類占比最高,人生哲理類次之,生活習慣、親情、人際交往三類隨后。而愛情、緬懷故人、家庭教育等題材的比例較低,常選擇在公共意義的節日上推送。整體而言,此類文章在事實、觀點、價值和情感方面,更側重于價值和情感傳遞。
2.1.2 欄目設置體現“減壓”功能
從時間上看,微信夜讀類節目推送的時間一般在晚上的21點至22點之間,由于此時段大多數聽眾往往是在家中、床上等私密、安靜的場合,夜讀類節目往往肩負了“伴睡”的功能,因此對于播讀者的話語樣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播讀者娓娓道來的傾訴口吻如同面對面的私密交談,為受眾增添了一份深夜“安全感”,起到了良好的減壓效果。
2.2 樣式類型
結合夜讀類節目的語境,其話語樣式是一種談話式與講解式相融合的樣式類型。眾所周知,談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種言語交流方式。而談話式也是最自然、最生活的一種話語樣式。其語言特點常表現為:自然流暢、松弛跳脫、瀟灑飄逸、靈活近切[ 1 ]。而講解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解惑,就是把要講的內容講清楚、解明白。二者在實際運用中相互補充,缺一不可。如《施恩而后忘,是最高級的善良》一文中:
一個山村男孩兒去上大學,第一次坐火車,列車里很熱,男孩兒猶豫再三之后,買了一罐“奢侈”的飲料。拿到手里后,無論用水果刀如何去撬,都無法打開。這時對面的女士叫兒子遞過來一罐相同的飲料,“砰”的一聲打開了。男孩兒有樣學樣,拉動拉環,隨之也打開了飲料。可是,這位女士喝了一口后,便放下了那罐飲料,很久都沒再動過。男孩兒明白了,其實她只是在變相教自己如何開啟。
本段文章內容以記敘為主,講述了一位女士變相教男孩開易拉罐的故事,內容生動形象,貼近生活。談話式的話語樣式使得播讀者語氣更為自然,也能更好地把握節奏的變化而不顯刻意,為聽眾營造一種“一對一”訴說的感覺,宛如播讀者所描述的畫面就在眼前,能夠快速拉近與聽眾距離。隨后文章以該段內容為論據,條理清晰地闡述了“施恩而后忘”到底是什么以及其對他人的積極影響,起到了解釋說明的作用。此類論說性質的段落播讀的要點在于:態度明朗,重音堅實,語氣從容,重點突出,用講解式的話語樣式播讀更能有循循善誘之感,達到“以理服人”的目的。兩種方式相互融合相互補充,使得文章富于變化,生動形象。
不同于朗誦式與宣讀式的“強”控制,談話式與講解式更側重對播讀者“弱”控制能力的考驗。日常談話的交流方式對播讀者吐字發聲的基本功提出了更高要求,“貼耳式”的播讀方式更需要加強口腔控制和唇舌力度,以達到更好的聲音傳播效果。
2.3 格調分析
話語體式是指傳播主體運用聲音表現手段在有聲語言中呈現出來的一種格調和氣氛[ 2 ]。微信夜讀類節目的內容定位為適合親密、輕松、親切的場合收聽,其話語體式應是一種通俗靈動、消閑自在的格調。如《用盡己所能的心態,過順其自然的生活》一文中:
朋友小莉最近過得頗為郁悶。在一家企業工作的她,去年年底時因為業務考核環節中出了點小差錯,以幾分之差輸給了同事,也與優秀員工失之交臂。
該段落開篇交代了時間、人物、事件,敘述了“朋友小莉”最近遇到的煩心事,起到設置懸念、吸引聽眾的效果。如果以平實正規的格調進行播讀則會顯得脫離生活,一板一眼,不夠自然。而如果以消閑自在的“閑談式”格調進行播讀,則會給聽眾帶來傾訴之感,營造對話交流的氛圍。處理該段落時,播讀者的口腔控制和氣息控制相對減弱,總體語速漸快,音節間隔疏密隨意,語句組織靈活松散,語勢起伏隨意,節奏輕快自在。
2.4 技巧分析
2.4.1 人物對白“寫意化”
除了節目語境對于夜讀類節目的內在話語樣態產生的影響,外在的聲音表現形式也至關重要。微信夜讀類節目所采用的稿件大部分都是以“講故事、明道理”為主的記敘文,其中不乏人物對話的引用。此類語言在夜讀類節目的播讀中更應強調其對白的寫意化。如《有沒有人愛你,醫院最清楚》一文中:
那天堂哥也來了,大伯一看兒子來接他,高興地合不攏嘴,回到小區門口逢人就夸:“兒子孝順,那么忙還專門接我出院。”我姐跟在后面低著頭不說話,其實我知道,大伯住院這半年來,一直都是我姐在照顧。我剛想扭頭安慰一下我姐,我姐擺擺手說:“女兒就是女兒,做得再多,也比不上兒子的好。”我心疼又無奈,突然想起一個醫生朋友說的話,他說:“在醫院工作這么多年,老人生病,不辭辛苦悉心照顧他們的孩子,通常不是在家里最受寵的那個,而最受寵的那個很久來一次,老人就開心地不得了。”
該段落中共出現了三位人物的對話,分別是“大伯”“姐姐”“醫生朋友”,播讀者在進行備稿時應結合文本,深刻理解三位人物話語中的內在語并揣摩其說話語氣再進行有聲語言創作:大伯見到兒子來看他時的暗自高興心口不一,對他人的炫耀和洋洋得意,姐姐對重男輕女的父親忍氣吞聲和百般無奈,醫生朋友對此類事情的“見怪不怪”等。
不同于小說演播的“繪聲繪色”,完全憑借聲音來塑造人物形象,夜讀類節目的人物對話更注重“寫意化”。寫意,對于表現人物來說就是寫“心”,單純地壓低捏尖聲音摹擬人物音容笑貌,只能給人做作之感[ 3 ]。播讀時,可將人物的感情色彩用恰當的語氣和節奏來體現,點到即可。
2.4.2 停連靈活化
對于夜讀類節目稿件的停連也應該遵循:標點符號是參考、語法關系是基礎、情感表達是根本的原則。不僅要從“看”的角度出發,還要從“播”和“聽”的角度來考慮。在哪里停頓,哪里連接,要根據稿件上下文內容和情感表達需要來決定,這是掌握停連運用的根本。夜讀類節目有聲語言“停連靈活化”表現為追求“自如感”。即在播讀時強調貼近日常生活語言的停連規律,語言流暢,表意完整。打破刻板的“見逗即停”,使得表達更為自如連貫,語意清晰。
如《有沒有人愛你,醫院最清楚》一文中的第一句話:“從小到大~我對醫院都有一種恐懼感。//隨著年齡的增長~去醫院的次數也不算少,//時間長了才發現,醫院/充斥著人生百味,上演著各種故事。”如果直接按照標點符號進行停頓則會顯得語句支離破碎,語流缺乏連貫性,可以將其停連重新劃分為三層:第一層交代前提條件“我”對醫院的恐懼,第二三層之前的停頓暗含轉折關系,而“醫院”之后的停頓則屬于強調性停連,與文章標題相呼應,揭示文章主體。
綜合夜讀類節目內在節目語境和外在聲音表現手段,講解式與談話式相互融合的話語樣式,兼具通俗靈動與消閑自在的話語格調,是該類節目播讀者應有的話語樣態。要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播讀者還需提高聲音的塑造和把控能力。
3.1 優質表達提升傳播效果
優質的有聲語言是擴大節目傳播效果的重要元素,除語音規范、音色優美等基本要求之外,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更應成為播讀者關注的重點。在創作有聲讀物過程中,應融入自己的生活經歷、生活觀察、生活積累、生命狀態與情感。優質的有聲語言對聽眾理解文章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有助于形成一定的用戶黏性和粉絲效應,進而提升傳播效果;反之則會破壞節目整體形象造成聽眾流失。
3.2 豐富轉換提升傳播質量
除了外在的聲音形式,內在情感的轉換更是提升傳播質量的關鍵。內容決定情感,愛恨悲喜或情感雜糅,文本的感情色彩通常是多樣復雜的,播讀者只有在表達前深入把握內容,抓住文本細微復雜的感情變化,才能避免平鋪直敘和情感泛濫,將恰切的感情色彩融入聲音“外殼”,準確及于受眾。
夜讀類節目的播讀應該摒棄所謂的“保險調”。一成不變的播讀方式宛如一潭死水,使得作品喪失了應有的活力。播讀者應堅持正確的創作道路,在明確作品基調的前提下,注重講解式與談話式話語樣式的相互融合、通俗靈動與消閑自在格調間的轉換,以此提升節目的傳播質量。
隨著有聲讀物市場的飛速發展和內容生產的斷層,微信夜讀類節目“同質化”趨向愈發明顯,多個平臺時常陷入推送內容相同的窘境。提高對播讀者聲音“質”的要求,也成為了各平臺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從聲音層面而言,播讀者只有在堅持正確創作道路的基礎上,融合講解式與談話式的話語樣式、通俗靈動與消閑自在的話語格調,將優質的表達和豐富靈動的轉換融入有聲語言創作當中,才能樹立獨特的聲音形象,提升節目傳播效果和社會影響力。
參考文獻
[1]張頌.播音創作基礎[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1:143-147.
[2]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播音創作基礎[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5:235-242.
[3]張頌.朗讀學[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9:295-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