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風彥 宋艷 馬艷平 田瑜華

【摘要】? ?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無線網絡的普及以及智能終端的發展,學生學習習慣和信息獲取方式發生了改變,本文通過分析傳統課堂存在的主要問題,闡述了基于藍墨云平臺的高職項目化課改應用研究—以《計算機應用基礎》為例解決了學習資源受時間、空間限制的問題、解決了基于藍墨云平臺的下項目化教學實施的問題、解決了教學方式方法的問題、解決了資源整合問題,通過教學實施有效的提高了教學質量,達到了傳統模式無法達到的效果。
【關鍵詞】? ? 信息技術? ? 項目化課改? ? 資源整合
引言: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無線網絡的普及以及智能終端的發展,學生學習習慣和信息獲取方式發生了改變,教育面臨著史無前例的變革。2017年2月,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中國教育要研究解決“六大問題”》中明確指出:“有效應對大數據、人工智能、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等帶來的新挑戰,讓教育變革跟上時代,讓我們培養的人不落伍”[1]。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模式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地變革創新。在我國信息技術已經發展了十幾年,但傳統的課堂中大多數教師用的教學資源是 PPT 替代了板書,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并沒有發生改變。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缺乏良好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改革現行教學方法,采用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翻轉課堂的教學策略,以發揮學生主體性、自主學習、動手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和溝通表達能力,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課堂是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主陣地,最終的教學效果是課堂,因此高職教學改革必須以“課堂有效”為首要原則。本文在這樣的趨勢下,結合高職學生學習特點,應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成果,借助于信息化手段,使課堂管理和教學活動實施變得方便、快捷、高效。
一、傳統課堂存在的主要問題
傳統課堂中由于教學時間不足,學生學習形式單一,實際操作時間有限,在實行項目化課改要充分利用課前、課上和課后的時間,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教學空間有限,學生實操能力有待加強。目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教學空間主要在機房,由于學生學習方式受空間限制,教學過程中缺乏有效互動,尤其是課后缺乏交流,沒有向課后延伸和拓展。在教學中信息技術的主要是通過網絡查找學習資、遞交作業,沒有實現資源共享。
二、基于藍墨云平臺的項目化課改應用研究—以《計算機應用基礎》為例
2.1解決學習資源受時間、空間限制的問題
本文借助移動互聯網終端設備、手機投屏互動軟件將《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項目化課改成果實施于課堂教學,實現教學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共享化,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撐與服務,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大量的資源,也為進一步實行教學改革、進行翻轉課堂教學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2.2解決信息化背景下項目化教學實施的問題
高職課程項目化改革是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重大變革。因此,以學生為主體、以項目任務為載體、完成知識理論和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成為高職教育發展的必然。信息化教學雖已進入課堂,但由于教學對象多元化,信息化教學還存在以下不足:信息化教學資源單一,教學資源以PPT為主,任務書和引導文、微課等自主學習資源較少,導致課程內容過多,重點難點難以把握。借助于信息化平臺豐富教學資源是為了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促進信息技術與職業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思想、理念、方法和能力。為此,本文通過對信息化背景下高職課堂教學研究,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項目化課改成果為基礎,借助藍墨云平臺,開發本課程在線學習資源,更好地解決了信息化背景下項目化教學實施的問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2.3解決教學方式方法的問題
師生互動不夠,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目前在《計算機應用基礎》及其他實踐性較強的課教學中,傳統課堂中是教師為主導,學生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師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缺乏雙向交流。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不能很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造成了課堂教學氛圍不活躍。本文基于翻轉課堂教學理念,采用“二二三”教學模式展開教學,教師通過備、引、演、評教學活動,充分利用教學資源,開展“課前、課上、課后”的教學活動,提升團隊協作精神和創新精神,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創建一種更為實時、有效開放的課堂氛圍,并使理論和實踐相融合。
2.4解決資源整合問題
互聯網的發展給教育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學生使用手機的頻率很高。本文以工作任務驅動為主線,借助信息化手段,采用“線上學習,線下指導”混合式學習方式,開展“線上碎片學習,線下整合資源”的學習方法,對課程教學過程中的信息化教學資源、信息化教學手段、信息化教學考核等問題加以研究實踐。結合學生實際,分析大量學習過程數據,設計合理而有效的課堂環節,開發教學資源。完成線上線下資源整合,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有思考的空間和創新的能力,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實現資源整合的三個教學活動分別為課前、課上、課后。課前通過微視頻、任務書、引導文對碎片化知識點、關鍵實踐環節進行深度凝練和總結,并將學習資源上傳至藍墨云平臺,學生課前、課中、課后隨時可在手機、電腦終端進行學習;課上分小組匯報、評價,使各小組對翻轉內容的知識進行內化,教師解決教學難點,針對各小組在課前完成任務所遇到的問題進行點評,使學生對學習內容再次鞏固和深化;課后通過藍墨云平臺可以為學生提供開放式的學習機會,將學生學習拓展到課外,師生進行有效互動,逐步開發適合于高職學生的教學方式。
通過實施可以在藍墨云平臺借助于移動互聯網設備的教學模式必須要遵循課前、課上、課后三個環節。
這樣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積極性,課前教師下發的微課視頻、任務書和引導文學生對任務的知識點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及了解,并在課前基本能按照資訊、決策、計劃及實施完成任務,課上各小組匯報,其他小組進行頭腦風暴更增加了學生對課前任務完成遇到的問題再度升華,通過教師解決重難點對課前的碎片化知識進一步的內化,根據課上完成的任務進行課后的反饋,將內容進一步的凝練進一步的提升,有效的提高了課堂效率,提高了課堂的質量。
高職教育要突出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所以資源整合在課程建設和教學內容體系安排方面要規范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因此,要根據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結合學生就業崗位要求開展教學,突出課程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2.5解決信息化教學評價的問題
與傳統教學模式不同,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大多采用期末成績+平時考勤,采用信息化教學后,由于過程學習成為主要的方式,教學過程中涉及大量的數據,為客觀、合理評價學生學習效果,需要設計一套有效的評價體系。本文以藍墨云平臺為基礎,設計了組內互評+學生自評+教師評價的多維度評價體系,其中,組內互評根據小組成員相互評價,學生自評根據藍墨云平臺的數據自己評價,教師評價根據學生的表現和后臺數據進行,此外,根據職業教育的特殊性,將職業能力的考核機制設計到課堂教學中,以考核學生的學習情況。職業能力主要包括學生制作簡歷、做PPT匯報等方式進行。另外,學生可以進行設計任務,根據老師布置的題目,分組展示。綜上,從多個維度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對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合理配置具有促進作用。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基于藍墨云平臺的項目化課改應用研究,結合課前、課中、課后的學習模式,借助信息化手段,采用“線上學習,線下指導”混合式學習方式,開展“線上碎片學習,線下整合資源”的學習方法,既改革傳統課堂學習的弊端,又彌補課后學習資源受限的問題;既提高了課堂效率,又能有效發揮互聯網資源豐富、時空不限、通訊便捷的作用,促進信息化教學在課堂中的應用,提高了課堂實施的學生的交流合作和解決問題能力,達到了傳統教學模式無法達到的效果。
參? 考? 文? 獻
[1] 劉鳳蓮.基于云教學平臺下“旅行社業務與管理”項目教學法的實踐應用與推進研究[J]. 新疆職業教育研究.2017.
[2]王慧敏,史圣華,金星,陳健,任常勝.基于“互聯網+”的中藥學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9(12).
[3] 陳梓珊.基于藍墨云班課的翻轉課堂在我國醫學教育中的應用現狀[J].衛生職業教育.2019(01).
[4]袁鳳男.基于藍墨云班課的教學改革與實驗[J].衛生職業教育.2018(19).
[5]王向東.基于藍墨云班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究——以醫用物理課程為例[J].衛生職業教育.2018(17).
[6]熊偉.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教學設計——藍墨云班課在《顧客異議處理時機》課堂中的應用[J]. 教育教學論壇.2018(13).
[7]譚春蘭.基于藍墨云班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改革實踐[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6(06).
[8]孟婷婷.關于藍墨云班課在教學過程中應用的幾點思考[J].亞太教育育.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