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雪亞
夏收時節,麥浪滾滾,機器轟鳴,廣袤田野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夏糧產量占全年糧食總產量的四分之一,而小麥是夏糧的主體,是中國人第二大口糧。
據農業農村部最新消息,從各地實打實收和各方反映的情況綜合研判,今年夏糧再獲豐收,產量再創歷史新高。預計畝產提高3公斤。
夏糧是全年糧食生產的當頭炮,夏糧首戰告捷,全年糧食豐收有了底氣,也為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撐。在建黨百年的歷史性時刻,這份沉甸甸的豐收振奮民心、鼓舞士氣。
減損就是增產增收
6月19日,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麥浪翻滾,一場麥收農機大會戰正在上演。“現在河口區已經進入小麥收獲高峰期,一天小麥收獲面積在3萬畝以上。”河口區農業農村局生產股股長韓春霞說。
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目前,小麥機收水平達97%。今年夏收,全國投入小麥聯合收割機超過60萬臺,其中跨區作業的有25萬臺。總體看,今年“三夏”農機總量投入充足、裝備優化升級,社會化服務能力不斷提高,全程機械化作業服務能力增強。
與往年不同,今年機收減損、機收增收成為新亮點。
6月初,全國糧食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活動在山東省滕州市官橋鎮舉行。收割機轟鳴過后,麥粒被運出場外,裁判們帶著專業工具仔細測量稱重。“按照2020年山東糧食產量約1090億斤估算,在收獲環節機收損失率若能降低0.1%,理論上全省就能從地里挽回1億斤糧食。”山東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介紹說。
5月下旬以來,各地開展了糧食機收減損主題宣傳月、田間實戰大比武、機手大輪訓等系列活動,千方百計降低機收損失。河北制訂糧食作物機收減損工作方案,科學確定各市、縣小麥最佳收獲時間,指導各地合理調度機具和安排收獲;在江蘇淮安,市財政拿出600萬元、縣(區)財政拿出200萬元投入農機裝備轉型升級,提質增效、降本減損。
“在耕地資源有限、增加播種面積困難的條件下,降低機收損耗就是增加糧食產量。如果能把小麥機收損失降低1個百分點,全國就能挽回產量25億斤以上。”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表示,從今年開始,要努力在機收減損上挖潛力。
良田良技出效益
“我今年種的小麥品種是‘煙農19。過去1畝小麥產量800多斤,現在好年份能有1200斤。”江蘇省徐州市沛縣胡寨鎮吳雙樓村村民孟慶勇說。
單產提升的同時,各地普遍反映今年小麥麥穗多、麥粒重、質量好。夏糧品質呈現更優更綠的特點,各地按照市場需求發展強筋弱筋小麥,推廣按圖索麥模式,專用小麥面積進一步提高。小麥赤霉病防控效果好。
今年夏糧量質雙提升,一方面得益于科技推廣,促進單產提升;另一方面是高標準農田建設,使得旱能灌、澇能排,地力明顯改善。
農田高標準,豐收有底氣。根據測算,高標準農田每畝的糧食產量比普通地塊兒平均增加200斤。2021年,農業農村部聯合有關部門按照“大專項+任務清單”的管理方式,繼續大力支持各地建設1億畝高標準農田,統籌發展1500萬畝高效節水灌溉。建成后高標準農田項目區農業生產條件大幅改善,農田抗災減災、旱澇保收能力明顯增強,為糧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撐。
糧食增產提效,出路在科技。農業農村部在今年農業生產的關鍵節點發布重大技術方案30余項,組織全國推廣體系開展技術講解、操作展示、互動答疑,確保技術服務到位。全面實施農技推廣服務特聘計劃,在全國招募4000多名特聘農技員和9000余名特聘防疫員,解決一些地區產業特、小、地方偏遠人才匱乏的問題。河南建立了完善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3萬多名農技人員隨時向4400萬農民傳授種植“秘訣”。
既要豐收也要增收
今年新麥收購形勢如何?農戶豐收之際能否實現增收?
夏收時節,安徽鳳臺縣丁集鎮村民考傳書再也不為收麥而發愁。“種植了20畝小麥,原本一星期才能收完的麥子,現在通過社會化服務,不到4個小時就能輕松搞定,每畝地還減少了40多斤的糧食損耗。”
社會化服務助力糧食生產,讓農民種糧省心、省力又省錢,把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據11個省初步統計,今年參加“三夏”作業的農業服務組織預計可達21.95萬個,服務糧食作物面積接近4.55億畝次,服務小農戶3382.39萬戶。據測算,糧食全程托管畝均增產10%? 20%,農戶畝均節本增收350?390元(含勞動力成本),有效提高了農民種糧積極性。
豐收還要增收。在江蘇省丹陽市延陵鎮大呂村東殷甲莊,剛從行宮糧管所賣完夏糧的當地種糧大戶鞠金元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他告訴記者,他今年種植了370畝小麥,前幾天在收割、烘干后,拉到糧管所分批銷售,到目前已有200多畝麥子銷售結束。“由于我的小麥品質好,每斤賣到了1.22元。今年的收購價格可以說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高。在中央和地方高度重視糧食生產的新形勢下,我要多種糧、種好糧,守好‘糧袋子。”
為調動種糧農民積極性,國家出臺了一批含金量高的政策,全力支持夏糧豐產豐收。針對今年以來化肥、柴油等農資價格明顯上漲的情況,夏收夏種關鍵時期,中央財政安排200億元左右資金,對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發放補貼,以穩定農民收入。同時,擴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范圍。
各地也加大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為夏糧豐收筑牢“安全閥”。江蘇今年初對2020年糧食生產工作成效顯著、糧食面積增加1%以上的26個國家產糧大縣獎補1.33億元,每縣獎勵500?1000萬元。安徽安排2億元支持優質專用小麥訂單生產,河南安排3億元支持優質小麥示范縣建設。
夏糧收購環節,如何保障農民利益和增收?湖北省出臺措施,強調要做到應收盡收,體現優質優價,讓種糧農民得實惠。河北省則強化為企服務,搞活糧食流通,積極推廣預約收購、上門服務等方式,確保隨到隨收,并樹立優糧優價導向,引導農民通過市場實現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