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啟旭 黃楚璇
今年5月農業農村部發布的《關于加快農業全產業鏈培育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要挖掘農業食品保障、生態涵養、休閑體驗、文化傳承等多種功能,提升生產、生活、生態等多元價值,推動農業價值鏈向中高端躍升。
作為超級大都市上海邊緣的鄉村,“五村聯動”發展的羅涇鎮,具有得天獨厚的生態涵養等條件,在以生態環境過渡都市功能方面,它有機會成為“先行者”,為上海以及其他地區推動農業價值鏈向中高端躍升提供新的思路。
“咚、咚、咚”牛皮鼓敲響,在上海市寶山區羅涇鎮塘灣村,一場端午民俗趣味大比拼拉開了序幕。“折下荷葉,再把繩子系好。”包粽子環節,村民們各顯身手,歡聲笑語縈繞在塘灣村。
舉辦民俗文化活動,提升村民幸福感,只是上海市寶山區羅涇鎮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從老工業區到提升大都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戰略空間,羅涇鎮以點帶面、聯動發展,集中打造成上海市首個連片的鄉村振興示范片區。
“重生”的生態環境
“竟然在這里!”首次驅車前往羅涇鎮度假的游客常常發出這樣的感嘆。寬闊的大馬路未行到盡頭,上海市區所帶來的城市感還歷歷在目,一排漂亮的水杉樹便突然出現在路邊。“寶山湖生態農業旅游區”牌匾出現——羅涇鎮美麗鄉村的經典旅游路線,以此為起點。
往里走,千畝涵養林、星空小屋、螢火蟲基地、上海市北部最大的標準化水產養殖基地……無一不散發著綠色清新的自然韻味。難以想象,這里翠綠的“浪花”,以前卻是“鋼花”:集卡、煙囪、倉庫,曾是寶山區這個老工業區的符號。
換鋼林為綠林,寶山區花費了幾年時間。2017年,上海市開展“五違四必”區域環境綜合整治,寶山區開始實踐摸索,通過調整產業結構、改善生態環境,將工業用地轉型盤活,創新產業。同時,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休閑鄉村,是羅涇鎮面臨的新挑戰。
羅涇鎮鄉村振興辦公室主任朱廣力是羅涇鎮美麗鄉村建設的參與者與見證者。“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切實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以鄉村振興為契機促進區域連片發展。羅涇鎮美麗鄉村建設項目落地前,挨家挨戶拜訪村民、做調研。”他說,“如今,羅涇鎮打通了路網、水網、林網,加快公共基礎服務設施建設,打破村界壁壘,區域協同發展,打造觀賞游玩線路,為鄉村注入了‘人氣。”
“垂釣、蔬果樂園、螃蟹養殖,應有盡有,但生態發展是關鍵,羅涇鎮是國家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從這里出去的水,必須干凈。”羅涇鎮人民政府副鎮長吳華介紹。
成績有目共睹:2019年,寶山區空氣質量指數優良率為87.1%,位列全市第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2.4平方米,列全市第二。羅涇鎮塘灣村、海星村、花紅村已成功創建上海市鄉村振興示范村,新陸村、洋橋村建設工作正在全面推進。
“并肩”的一二三產業
“美麗鄉村是‘農旅文商養一體化的根基,以產業帶產業發展,才有活力。”朱廣力介紹。
綠蔭環繞、清爽靜謐的塘灣村建有母嬰康養基地,盛大集團旗下馨月匯母嬰專護服務(上海)有限公司(簡稱“馨月匯”)作為村中具有極強帶動力的企業,巧妙地與美景融合在了一起。
“小朋友可以在這里認領一塊地,感受播種到收獲的全過程。”馨月匯董事長曹偉指著一塊塊掛牌的蔬菜田說,“康養產業不再局限于‘康養。馨月匯擴展提供孕產婦休養、母嬰康養、親子度假以及學前教育等服務,以此解決了約100位本地農民就業問題。”
海星村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蟹逅館,浪漫的名字既迎合了這里的氛圍,也道出了這里的重點產業。被稱為“上海最美的油菜花田”的花紅村,令人流連忘返,吸引了許多社交平臺上的網紅達人到此打卡。新陸村是學農實踐基地,發展研學產業,輻射周邊四村,加強江南水鄉、蔬藝、耕織、漁事文化體驗及慈孝美德、愛國主義教育。
目前,羅涇鎮一二三產業“并肩”發展形成了強大的品牌效益,農旅等產業的生命力還在不斷疊加。
聯動的五村發展模式
各村之間有何特點,產業之間如何聯動?位于超大型都市圈周邊的羅涇鎮,是怎樣成為城市鄉村休閑旅游的典型案例的呢?
吳華介紹,羅涇鎮率先提出五村聯動、全鎮互動,海星村星空營地、花紅村耕織園及各村集散核等各村特色節點相聯合;以“寶山湖生態農業旅游區”為目標,打造“原水羅涇·十里江畔”;通過打好生態牌、做足水文章、發展大健康、培育泛教育,建設滬北鄉村振興連片發展示范區、農旅文商養融合發展示范區。
村村有“特長”,一村一貌、一村一特色的發展局面已經顯現。塘灣村做強“一朵花”,以母嬰康養為主產業、螢火蟲和萱草為副產業;海星村做強“一對蟹”,以漁事體驗為主產業、運動康養和科普親子業態為副產業;花紅村做強“一袋米”,以千畝糧田,農耕體驗為主產業、休閑農業和親子科普為副產業;新陸村做強“一籃菜”,以自然教育為主產業、高效蔬藝和森林體驗為副產業;洋橋村做強“一蒸糕”(寶山非遺四喜風糕),以農莊休閑為主產業、休閑農業為副產業。
在工業的空氣中摸爬滾打過,更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道理。從羅涇鎮發展的經驗看,第三產業在促進鄉村產業興旺上的潛力尚未釋放出來。面對鄉村振興和“長三角一體化”的機遇,羅涇鎮正推進13平方公里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建設,以大健康、研學教育、農旅三大產業為主線,以發展農業生產、加工、銷售與康養、研學、休閑的多元結合為落腳點,打造鄉村振興滬北橋頭堡、建設“滬蘇廳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