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源頭整合,聚集政策合力。近幾年來,上海市將原有的48個涉農專項逐步歸并整合為8大專項。今年,又將其中兩個專項(農業綜合補貼和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補貼)整合形成一個新的農業綠色生產補貼專項,同時單列“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專項,市級層面已形成“2+8+5”的涉農政策體系,也就是:市對區的2個一般性轉移支付(三農、生態補償)、市農業農村部門主管的8個專項(農業綠色生產補貼、農業保險補貼、都市現代農業、科技興農、農田建設、美麗鄉村建設、農村綜合幫扶、農村綜合改革)、市相關部門主管的5個專項(土地整理、農村水利、水利設施長效管理、河道整治、林業建設)。目前,市級層面已基本做到部門內工作任務明確、資金聚合使用,部門間職責分工清晰、資金統籌使用,從源頭上避免資金使用上的交叉重合。
加強資金統籌,聚焦發展重點。上海市圍繞鄉村振興重點工作任務,不斷強化涉農資金的統籌使用。一是農業直接補貼,根據中央下達的任務目標,結合上海實際,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科學設立補貼內容,將中央補貼資金與市級涉農補貼專項統籌安排,協調約束性任務和指導性任務的權重,逐步增加指導性任務的比重,加強基層自主統籌能力。二是農業項目投入,聚焦鄉村振興“三園”工程(美麗家園、綠色田園、幸福樂園)、農業“三區”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蔬菜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堅持兩個“對標”、兩個“面向”,在確定建設范圍或內容后,將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產業集群、產業強鎮等項目建設資金與本市的都市現代農業、科技興農、農田建設等專項統籌考慮,合力打造具有示范效應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和基地。三是構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市級統籌平臺,圍繞10項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任務,6個條線的涉農資金共同聚焦9個涉農區1553個整治村,一口下達任務清單和資金計劃,2019—2020年,統籌資金約 190億元,有效引導涉農專項共同聚焦重點區域和重點項目,全面提升資金使用效益。
堅持多元投入,增強投資活力。圍繞積極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不斷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創新金融服務模式,廣泛吸引社會資本投入。一是加大財政投入力度。2020年,市級財政安排涉農資金349.5億元,同比增長17.2%。其中:市農業農村部門管理的8個涉農專項資金,合計約48.5億元(含中央補助約6.7億元),較大幅度增加鄉村產業發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綜合幫扶的投入。二是積極改進營商環境。強化金融信貸服務,與11家銀行簽署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合作協議,著力推進“政銀保擔”工作,為涉農主體提供更便利、更優惠的金融服務。市級財政出資100億元,設立鄉村振興產業投資基金,吸納區鎮財政、國有資本投入,帶動社會資本參與,形成多元投入機制。三是不斷擴大招商規模。積極支持涉農區開展農業招商,落實項目配套用地,推動項目快速落地。各區積極開展全球農業招商工作,堅持“招大引強選優”,大力引入社會資本投入。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年來,上海市農業投資約130億元,其中財政投入近45億元,帶動社會資本約85億元。
注重績效監管,提升投資實效。圍繞提高涉農資金投入實效,著力加強績效評價和監督管理工作。一是加強工作考核,將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工作納入上海市鄉村振興工作考核,考核結果作為三農一般性轉移支付分配因素,與資金安排掛鉤,不斷完善以績效評價結果為導向的資金分配機制。二是構建全過程績效管理體系,從預算編制環節明確涉農資金的績效目標,合理確定投入規模,執行中強化績效跟蹤,執行后開展績效評價,提升涉農資金的使用效益。三是探索全過程監督機制,明晰市區兩級事權和支出責任,建立合理有效的市對區監督管理體系,促進支農資金規范有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