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平措
摘要:新課改進程已經步入關鍵階段,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顯著提高。在高中藏文教學活動中,由于藏文教學具有民族地域性的特征,因此,教學需要與新課改相融合,著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確保我國民族文化能得到傳承和發揚。本文結合新課程改革相關要求,對高中藏文教學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進行探討,為后續教育教學活動提供理論基礎。
關鍵詞:藏文;培育;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的第一動力,學習習慣的養成與學生個人興趣的提高有密切關聯。藏文教學作為一門民族性的語言學科,其文化深厚,學習過程漫長,這離不開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因此,教師需要在授課過程中揣摩提高學生興趣的問題,轉變枯燥乏味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
教師在一直是學生的模仿榜樣,擁有示范性的職業特征。高中學生已經擁有了一定程度的年齡閱歷,但心理尚未成熟,情緒容易受到外界感染而產生波動,認知也正處于變化的關鍵期,學生認為自己已經成熟而變得有個人主意,喜歡追求各類愛好,教師需要以此為基礎,提高個人良好素養,增強愛好興趣,通過行為、品質、語言等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例如,可以在教學活動中采取美觀大方的板書,利用更直觀、形象、生動的教學語言對課文內容加以朗讀,讓學生在聲情并茂的朗讀中感受作者想要表達的情緒,通過此類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也能陶冶情感,影響學生的身心發育,使學生能產生模仿興趣,從而讓學生喜歡藏文,熱愛學習,甚至能感受到藏文學習的樂趣。教師在教學時所反映出來的教學基本功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良好的教學素養都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習藏文的興趣,是培養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師在平時也需要不斷提升個人素質,著力提高業務水平能力,課前做足準備,了解學生,掌握教材內容,合理設置教學各類環節,運用個人魅力提高學生探究興趣。
2.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
興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更能成為推動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力。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能感受藏文學習的枯燥乏味,導致學生不愿意花費時間和精力進行探索,如何轉變這一局面,使學生能感受藏文學習的樂趣,體會藏文的趣味性,激發學生情緒和動機,需要借助教師的力量,使學生能相信“親其師,信其道”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著力構建新型和諧的師生關系,這是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前提。教師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環節中,進入到提前設置的情境里。通過個人言行、舉動,將教師的親切、信任、尊重傳遞給學生,讓學生能感受到生動有趣,自由愉悅的課堂環境,讓學生體會真正的民主,這樣學生才能在教學活動中敢于表達個人觀點,勇于運用大膽創新的思路,開拓新的視野,喚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擁有創新意識。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也需要深入學生內心,通過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拉近距離,讓學生展現出積極的學習興趣[1]。例如,在第一單元的表達交流環節中,以“人性光輝”為主題,教師創設出自由、寬松的環境,讓學生通過討論探究“你認為哪些是人性的光輝?哪些是人需要凸顯的個性?”之后讓學生選舉小組代表進行回答,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也需要積極參與學生的討論環節,與學生共同研究,及時糾正學生的思維錯誤。這種方式不僅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更能讓學生大膽發言,大膽想象,突出學生的個性特征,以此讓學生在學習藏文時獲得更為濃厚的興趣。
3.情境創設與興趣激發
想要全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動素質教育,如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是教師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在課前幾分鐘內運用過往知識或者故事內容,激發和點燃學生興趣,創設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關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獲取情感,激發探索欲望。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音樂、視頻,音樂不僅能陶冶學生心靈,更能讓學生產生美的感受。除此以外,由于人的興趣、情趣、愛好能互相感染,教師在授課時,需要保證個人情緒,將課文的主體內容與情趣相關聯,通過激情或深情的朗誦,將個人狀態傳遞給學生,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教學時,教師也需要把握尺度,給予學生及時表揚,減輕學生心理負擔,寬境的環境更適合學生成長[2]。例如,在講授《雷雨》這篇課文時,教師通過音樂創設雷雨天的情景,讓學生想一想“在雷雨的天氣中,你是哪種心情?”之后邀請幾名同學與教師共同完成朗讀活動,通過人物之間的互動,體現故事發展的緊張,讓學生深刻了解課文中所講述的內容,結合歷史背景讓學生能進一步感受悲劇,進而產生情感體驗,這種方式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習慣,更能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語言的魅力。
4.開設趣味性競賽活動
在教學活動中開展多種形式的競賽活動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斗志,在緊張的氛圍中提高學生探索欲望。為了全面開展高中階段的藏文教學,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教師需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學生在學習藏文時能感受到文化的博大精深,徜徉在書海當中感受到文化的廣袤無垠。教師開展藏文學習的比賽活動,讓學生能通過課外閱讀提高個人素養[3]。例如,在名著導讀環節,教師可以讓學生讀一讀《三國演義》,之后再讓學生根據課外的閱讀鼓勵學生探索《三國演義》中每一個人物好與壞的分別,鼓勵學生大膽發言,通過彼此之間的溝通,提高學生對問題的認知程度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探究結果進行鼓勵與表揚。以小組比賽或辯論賽的形式提高學生對文學的態度,讓學生在比賽活動后進行復盤,感受個人的缺陷和優點,這有助于提高學生學業成績,更能培育學生的學習興趣。
結束語
綜上所述,培育并提高學生對藏文的學習興趣是時間較長的過程。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于利用自身優勢,調動學生情緒動機,通過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和方式,創新教學思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確保學生在學習時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建立探究藏文的興趣,從而提升藏文學習的效率,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視野更加寬廣,真正實現新課程改革中提出的目標,使我國藏族文化得到傳承與發揚。
參考文獻
[1]朱瑞雪,劉巖,牟嵐.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興趣能力——以《世界經濟(雙語)》課程為例[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20(10):182-183.
[2]郗韜.論中國古代文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以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和能力的培養為中心[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21(01):41-43.
[3]羅寧.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J].科技資訊,2020,18(09):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