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
摘要: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素質教育日益普及與新課標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某背景下,明確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使用創新教育的重要性。通過分析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現狀特點,從創新教育角度出發相應地提出可行性較高的優化措施,以全面提升初中生物課堂實驗教學質量,進而為國家培育有實踐動手能力的專業人才,推進中學生在教育過程中實現自我的全面發展。此次研究選用的是文獻研究法,通過對相應文獻的查找,為文章的分析提供一些理論基礎。
關鍵詞: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創新教育
初中教育是我國九年義務教育的收官階段,其中生物學學科是該階段必修課程。實驗教學是初中生物教學的重要手段,主要通過實踐及觀察的方式向學生傳達自然科學知識,培養學生學科興趣,進而為后續的專業高等教育奠定基礎。創新教育是近年來伴隨著教育領域的現代化改革所提出的一類新的教育概念,教育過程中重點突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將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應用與教學活動的全程,以幫助學生培養學科專業素養,推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全面發展。因此,本文此次研究的內容和提出的策略對推進初中生物學學科教學現代化改革具有理論性意義,對提高學科實驗教學的教學質量具有現實意義。
1.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現狀
1.1無實物媒體替代教學的使用
受限于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特性,生物學科實驗教學教育資源在我國比較緊張,部分教學機構所配置的實驗教具嚴重不足,這使得在實際實驗教學過程中生物教師多依賴于黑板板書與媒體視頻的方式向學生進行實驗補充講解。此外,在素質教育理念推廣前我國教育學科長期處于應試壓力之下,生物科目作為八年級結業的非畢業年級應試科目,在實際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任課教師往往為了追趕課程進度而對實驗教學時間進行壓縮甚至取締。相較于傳統黑板板書教學而言,雖然新媒體教學設備可以通過視頻展示的方式,減少教師實驗教具的準備時間進而極大程度上提高的教師備課、授課的工作效率,但也犧牲了學生在課堂中對實驗項目的參與性,同時部分教學視頻中過時的操作手法及死板教條的語音講解不利于學生生物學學科核心素質的培養,不僅無法激發學生學科實踐的興趣還會損害學科教學的實際效果。
1.2實驗教學死板僵化側重形式
初中生物教學階段是學生對生物學學科進行了解的最初階段,但為了保證課堂的教學效率,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在進行有難度的教學實驗或存在一定危險性的實驗中,任課教師往往在僅向學生流程化的介紹實驗用具、操作過程與實驗方案,使得實際教學活動流于程式化與形式化,學生在課堂中缺乏自我的實驗參與感,書本上的既定數據也大幅限制了學生在進行生物實驗過程中的思辨能力與獨立思考能力。死板僵化的口頭表述與側重形式的實驗體驗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陷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思維困境,對實驗中涉及到的知識點的記憶效果較差,進而直接影響生物實驗教學課程的教學效果,與實驗課堂中的實踐理念與學科精神背道而馳。
2.創新教育對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優化措施
2.1豐富教學實驗類型提升學生參與度
在創新教育理念改革過程中,以人為本是貫穿于改革全程的重要理念,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特有的實踐操作特性使其在教育改革過程對學生教學主體地位的訴求更為強烈。貫徹落實以學生為本,關照中學生在實驗教學過程的參與感,既能強化學生學習過程中動手能力與思辨能力,也可以充分發揮學科實驗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與團隊合作能力,幫助學生在掌握初中生物基礎知識的同時建立健全學生人格,推動中學生的全面發展[1]。在實際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盡可能利用學校提供的教具資源,一方面向目標學生開放學科實驗室,在為學生營造科學實踐環境的同時,利用實驗室內的專業防護措施保證學生實驗過程中的安全,另一方面科任教師也應當高度重視自然界的重要生物實驗場所地位,根據課程安排帶領學生走向室外完成生物實驗課程中的觀察實驗。
以人教版七年級初中教材上冊中“調查校園、公園或者農田的生物種類”的實驗課題為例,該實驗側重于生物調查其中所涉及的專業器材較少,實驗進行的難度系數與危險程度較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翻轉課堂的形式,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堂正式開始前為學生布置觀察生活場景內生物種類的任務,課堂正式開始后每小組選取一名代表向學生及老師匯報組內本次實驗的調查結果。為保證匯報工作的有序進行教師可以將學生匯報的項目根據生物形態與生活領域做出簡單分類并要求學生有針對性地做出系統匯報,如A組匯報以喜鵲代表的飛行生物、B組匯報以為鯽魚代表的水生生物、C組匯報以壁虎為代表的爬行生物等。
2.2針對學生特點安排多樣化實驗教學
初中教育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快速發展的時期,該階段內學生對于知識具備強烈的好奇心與思辨欲望,因此初中生物實驗教學課堂應當重點發揮創新教育在生物實驗教學中的垂直特性,根據學生年齡與心理特點為學生安排有梯度的多樣化實驗教學[2]。在生物實驗教學指導過程中,在教師對實驗安全全局把控的前提下可以適當放開對學生實驗操作的限制力度,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幫助學生體會自主完成實驗的樂趣,使得學生在實際實驗實踐過程完成對書本知識內容的相關驗證。同時任課教師也應當堅定職業道德責任觀念,提高對學生興趣與學科前沿知識的敏感度,安排豐富的實驗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自我潛能。
以人教版七年級初中教材上冊中“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實驗課題為例,該實驗側重于使用專業精密設備完成微觀觀察,在實驗過程中的操作流程較為復雜,涉及到的器械使用也存在一定難度。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實驗室教學的形式,以小組為單位向學生派發專業的采集工具(玻璃皿)與觀察工具(顯微鏡)并鼓勵指導學生按照書中操作說明完成生物實驗,同時教師全程監控學生操作并在課后進行評分與復盤,通過課程的趣味性與競爭性幫助學生完成對目標知識點的學習與理解。
結束語:
將創新教育融入初中生物實驗教學課堂,有利于充分發揮出初中生物課程實踐性與實用性的學科特點,在剛剛起步的初中生物教育改革中顯示出巨大的發展潛力。通過本文研究得知現階段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主要面臨無實物媒體替代教學的使用以及實驗教學死板僵化側重形式的問題,基于此本文從創新教育角度有針對性地對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提出以下兩項優化措施:一豐富教學實驗類型提升學生參與度、二針對學生特點安排多樣化實驗教學。
參考文獻
[1]王焱.關于初中生物教學中創新教育實驗的探究[J].知識文庫,2017(08):186.
[2]黃菲.淺談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與改進策略[J].才智,201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