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水平與科學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技術正逐漸成為當前社會最熱門的技術之一,被廣泛應用于人們生活與工作的方方面面。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提高了人們的工作效率與工作質量,在互聯網背景下,傳統的公共圖書館服務也隨之發生變革,打破了公共圖書館在時間和空間方面的限制,為讀者提供更加個性化、更加便捷的服務,使公共圖書館能夠更好地適應新時代人們工作與生活方面的需求。
關鍵詞:互聯網;公共圖書館;創新
近幾年來,我國提出要以“互聯網+”為主要作用點,重點在于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通過互聯網技術與其他傳統行業的深入融合創造一種全新的發展形態,促使傳統產業結構實現優化轉型,推動新型產業鏈的發展,最終實現整個經濟社會的轉型。在互聯網背景下,公共圖書館通過對自身資源進行整合,開通線上服務功能,降低公共圖書館的運行成本,實現圖書館服務創新目標,全面提升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價值。
一、“互聯網+”概念
“互聯網+”主要是指借助互聯網這一新興的技術平臺,將人們熟悉的行業與互聯網技術進行有效融合而產生的一種新的商業工作模式。“互聯網+”一詞最早是在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需要注意的是,“互聯網+”并不是簡單地將互聯網技術與其他領域相加,而是借助網絡技術實現互聯網技術與其它領域的充分融合,從而衍生出的一種新的發展形態。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人們的生活與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改變,但是不管互聯網技術如何發展,它始終是作為一個虛擬事物存在,互聯網平臺的運轉也需要傳統行業作為支撐。就公共圖書館創新服務而言,互聯網只能夠作為一項輔助工具,無法全面替代公共圖書館的存在,其用途只能夠幫助公共圖書館開拓更多的服務方式。
二、互聯網對于提供公共圖書館創新服務的優勢
(一)提供多樣化服務
傳統圖書館資源獲取的方式比較單一,并且能夠為讀者提供的服務有限,但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圖書館數字化水平在不斷地提高,人們能夠借助互聯網平臺完成文獻查閱工作。傳統公共圖書館服務的場所限制性比較高,一旦脫離圖書館范圍,讀者就無法享受到圖書館服務,但是通過實現互聯網技術與傳統圖書館服務的深入融合,可以將圖書館服務延伸到互聯網技術所支持的任何地方,讀者在享受公共圖書館服務時不需要受時空的限制,可以說是隨時隨地想查就查,不用出門就能夠獲得需要的資料以及數據,查閱信息更加方便快捷,查閱到的信息內容更加豐富與實用,極大地滿足人們生活的信息需求。
(二)實現個性化服務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一些發達城市紛紛在公共圖書館投入應用虛擬實時咨詢方式,能夠有效解決讀者的困惑。智能聊天機器人能夠回答有關圖書館的一些問題,幫助讀者查找文獻資料,智能機器人作為物聯網技術發展的產物,具有很強的記憶能力,能夠解答層次較深的問題,為圖書館工作人員分擔了一定的工作,提高了服務學生的效率。以智能機器人為例,2019年國家圖書館首次引入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小圖”,具有視聽說、運動、雙屏互顯等功能,可以實現迎賓講解、圖書檢索等功能,不僅可以帶領讀者參觀圖書館,還能夠解答讀者關于圖書館的一些專業問題,實現個性化服務。
三、互聯網背景下公共圖書館服務創新策略
(一)實現數字化管理
傳統圖書館資源整合需要受到圖書館現存書籍資源的限制,但是在互聯網背景下,公共圖書館能夠借助互聯網技術實現數字化管理。一方面,通過積極引入計算機設備,創建網絡信息資源平臺,讀者能夠在這個平臺上簡約自己需要的信息,建立起圖書館內部信息資源與外部互聯網資源的聯系;另一方面,通過對圖書館現存館藏資源進行掃描,不但更方便對圖書館資源進行統計,也方便讀者進行借閱,對于數量比較稀少的書籍資源,即使實體書籍被讀者借閱,其它讀者也能夠在網絡信息平臺上進行閱讀,提高的圖書資源的利用率。公共圖書館數字化管理需要相關設備的支持,所以當地政府部門需要加大對公共圖書館的重視,積極在公共圖書館設施、人員和運行方面投入經費,圖書館也要做好經費的編制運算,嚴格審計圖書館所需經費數額,在資金范圍內加大在圖書館設施建設方面所投入的成本,不斷地健全相關設備,實現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創新。
(二)提高公共圖書館管理人員的素質
公共圖書館想要實現互聯網背景下的新型服務模式,僅僅配備計算機設備是不夠的,還需要積極引入專業的圖書管理人員實現改造圖書館服務模式這一任務,因此,需要對公共圖書館管理人員進行專業的培訓。首先,對圖書館管理隊伍進行互聯網技術及其應用方面的培訓,確保圖書管理人員能夠掌握并應用現代化的設備與軟件,為讀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然后,積極引入專業的圖書管理人才,對多次培訓后仍舊無法掌握相關技術的人員進行辭退,激勵圖書管理人員積極學習新技能;最后,提高圖書館管理人員的服務意識,當前大多數公共圖書館管理工作者不具備服務讀者的意識,在日常工作中更多地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對讀者進行管理,也就無法為讀者提供優質服務。所以需要對圖書館的工作進行服務意識培訓,使他們認識到自己作為一名服務者需要承擔的責任以及具體的工作內容,加強工作人員的工作責任感,最終提升公共圖書館整體的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幸格.論“互聯網+”時代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創新[J].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7(1).
[2]謝潔蘭.公共圖書館“互聯網+定制服務共享網絡”研究[J].卷宗,2018,8(36):100-101.
[3]烏蘭齊力格.“互聯網+”背景下的公共圖書館服務模式創新分析[J].宏觀經濟管理,2017(21).
作者簡介:羅華,男,湖南省湘潭市,79年1月5日,助理館員,大學本科,株洲市圖書館,讀者服務或圖書館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