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成斌
摘要:在當前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在污水處理上存在一些問題,出現隨意排放的現象,破壞自然環境,加劇了水資源的污染。對此,如何處理污水問題就需要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積極制定針對性的污水處理方式以及運行模式。本文就生態環保中污水處理技術的應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生態環保;污水處理技術;應用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之下,工業化生產的力度也在不斷的加大,對我們生存的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嚴重影響了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近兩年為了有效提高污水處理的效率,工作人員加大了對污水處理技術的研究。為了保障生態環境的有效發展,通過將處理技術應用于污水處理之中,能夠根本上解決水污染這一問題。在進行生態環境恢復壓力的同時,也能夠保護生態環境,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態環保意識。
一、生態環保中污水處理應用原則
(一)循環再生原則
在開展生態環保污水處理的過程中,循環再生原則尤為重要。為了徹底貫徹落實這一原則需要工作人員對污水處理技術中使用到的生物學理論進行全方位的把握,并且應用于實際操作之中。循環再生原則,主要針對污水中的有機物進行轉化和分解,并且以生物學理論作為重要支撐,最終對污染物展開有效處理。在運用生產污水處理技術的過程中,為了確保生態系統的穩定發展,需要工作人員對污染成分進行快速轉化,并且運用污水處理手段進行分解,最終消除有害物質。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一定要確保全方位處理污水中的污染成分,避免出現遺漏有害成分的現象,從根本上貫徹循環再生這一原則[1]。
(二)和諧共生原則
在推動生態環保系統穩定發展的過程中,和諧共生原則尤為重要。生態系統中包含了大量的非生物以及生物,為了實現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工作人員在開展污水處理技術應用的過程中,應當始終遵循“和諧共生”這一原則。由于生態系統發展具有平衡性,一旦出現不和諧的因素,那么動態化的競爭狀態就會被打破,最終導致生態系統出現癱瘓,因此工作人員在對污水進行處理的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到污水中生物以及非生物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合理運用污水處理技術對污水中的成分進行處理,確保生態系統有一定的恢復空間,最終實現生態系統的和諧共生[2]。
二、生態環保中污水處理技術的應用
(一)土地污水處理技術
當下土地污水處理技術得到了廣泛的運用,該處理技術主要是將污水灌溉到地表,充分發揮土壤的滲透作用,通過土壤的沉淀以及微生物的分解能夠有效處理污水中的有害成分,最終凈化污水,達到污水的排放標準,同時在植物生長的過程中,能夠通過對土壤養分的吸收,加快污水處理速度,這樣不僅僅能夠有效處理污水,同時也能夠通過植物造型增強城市建設的美觀程度。
(二)人工濕地處理措施
當前在污水處理的過程中,還可以利用人工濕地的方式進行處理。主要是通過人工設計模擬濕地,將植物、微生物、原生動物組成人工濕地并利用旱傘草、美人蕉等植物將其填充在表面,能夠起到污水處理的效果。在美化環境的同時也可以穩定水質,建設成本較低,這一污水處理方式受到了國內外很多人士的認可。微生物可以負覆在植物表面形成生物膜,污水在流過濕地過程中,其中的氮磷物質都會被植物和微生物所吸收,并將生活污水中的懸浮物截留下來,以此達到凈化的目的。與此同時,通過收割濕地植物,更換實體機制可以有效去除污染物。利用這一方式來處理生活污水可以有效提高污水處理效率,然而這一技術中仍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解決堵塞問題[3]。
(三)好氧生物處理系統
在污水處理的過程中,利用好氧生物處理系統也是較為常見的一種技術。主要是通過風機來輸送氧氣,對微生物進行培養。利用微生物將污水中的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等污染物,并將其中的其余部分轉換成細胞物質,再利用污泥將這些物質排出,從而達到凈化的目的。這一系統主要是基于傳統的基礎上,取消污泥回流設備,可以有效降低工程造價。這種技術除磷脫氮功能較為顯著,能夠起到生物轉盤的效果,這種技術的優點是影響能力大、占地面積小、處理效率高。但是,與自然處理系統相比,投資成本較高[4]。
三、生態環保中污水處理的運行模式
(一)投資模式
當前,對于生態環保中污水處理的建設主要是當地政府來投資的。例如,在建設相應的沼氣池時,當地政府會批給一部分建設資金來完成沼氣池的建設。與此同時,政府在建設的過程中也需要注重以人為本的理念。在建設完成之后,政府也應當給予相應的補貼,這樣村民才能夠積極參與到這一項目的運行過程中。此外,政府在加強對沼氣池宣傳力度的同時,也應當將可行技術作為基礎和標準,讓人民群眾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行動過程中,了解到在處理污水中所產生的利益與人民群眾直接相關[5]。
(二)運營模式
當前,在對污水處理的過程中,最后一步是相關設施建設完成之后的運營。政府部門需要加強對這一過程的監督管理,直接參與到管理過程中。在這一模式運營的過程中,政府占據主導地位,很多設施在運行的過程中成本較高,管理水平低,容易造成政府的財政負擔。存在污水未達標就排放的風險,也會阻礙到設施發揮社會效益。對此,政府應當通過采購的方式將這一設施由環保公司來管理。政府作為主管進行監督,可以有效防止市場機制的缺陷。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國家為了推動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加大生產力度,導致污水的排放量正在逐年增多,對于周圍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為了確保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全球化的環境保護行動已經迫在眉睫,通過加強對于生產污水處理技術的研究,能夠提高污水的利用率,在未來污水處理技術發展的過程中應當不斷加大研究力度,從而為實現綠色環保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吳迪陽.淺議生態環保中污水處理技術的應用[J].當代化工研究,2021(11):109-110.
[2]江野立.論生態環保中污水處理技術的應用[J].資源節約與環保,2020(09):107-108.
[3]王瑾瑜.基于生態環保的污水處理技術研究[J].農家參謀,2019(21):119.
[4]安柳茜,馬澤林.淺議生態環保中污水處理技術的應用[J].科技風,2019(23):143.
[5]林聯君,蔡學博,白俊偉.基于生態環保的污水處理技術研究[J].區域治理,2019(31):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