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丹青 福州市第二醫院財務部
隨著我國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三甲醫院的自身生存和發展上都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這就要求醫院必須要從傳統的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管理會計的核心是經營活動,目的是創造價值。這就意味著管理會計能對醫院的成本、預算、效益等進行有效調控,合理分配醫院資源、增強醫院內部控制,提高抗風險能力,為醫院所面臨的市場和經濟發展提供科學預測,為醫院管理者的經營管理和決策提供規劃和經濟依據,保障醫院的可持續發展。更好地平衡醫院的公益性和經濟效益,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優化醫院衛生資源,提升服務效率,推動醫院的良性發展。
本文根據某大型三甲醫院管理會計的設計案例,分析管理會計在醫院的實際應用,對我國大型三甲醫院如何在新形勢下既能保障公益性又能實現利益最大化提供參考,積極推動管理會計在三甲醫院的有效應用,實現三甲醫院穩健持續性發展。
該醫院屬于市區重點三甲醫院,每年經濟收入穩健增長,隨著近幾年市場經濟形勢的變化,醫院與醫院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面對復雜的市場變化和政策變化,想要繼續保持穩健持續的發展,醫院就必須進行改革和轉型。案例中的三甲醫院的財務部也積極應對形勢變化對部門產生的影響,轉變管理模式,逐步將傳統的粗放式管理向新型的精細化管理轉變,財務部門的職能也不能僅僅停留在以前的制表、報表、核算報銷等方面,而是逐漸發展為醫院提供規劃、決策、內部控制、績效評價等服務,提高綜合效益,合理分配醫院資源。為此,該部門加強對管理會計的宣傳工作,在全醫院樹立管理會計的正確理念,并且通過學習、培訓提高醫院財務人員的理論知識及管理會計應用能力,結合自身工作聯系實際展開工作,逐步建立管理會計體系,做好醫院的全面預算以及成本的核算工作、提升資金使用率、做好績效考核工作。積極推進管理會計在公立醫院的應用,保障醫院的可持續發展。
在學習管理會計理論學的基礎上,該三甲醫院通過融匯醫院的各種信息資源,包括財務信息、人事系統、績效系統、成本預算、內部控制等,逐步建立科學的管理體系如表1,改進內部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優化信息化系統。并結合自身工作,按照體系中的目標對醫院工作進行評價,進而從不同角度完善評價指標,逐漸完善體系,做到重點突出,層次分明,有效地促進醫院管理會計的科學發展。
根據表1,該三甲醫院結合自身特點建立管理會計體系。該體系包括醫院的整體資金預算、籌資管理、運營資金、成本收入與利潤、內部財務控制、財務各指標分析、業績評價七個方面。首先通過年初對醫院整體的預算計劃、籌資、運轉資金安排對醫院未來做好統籌規劃,為醫院做好工作安排和管理提供依據,通過成本收入與利潤的數據分析,掌握醫院成本的結構特點,并根據收入與利潤數據分析、本量利的對比,合理調整分配醫院各部門成本,提高成本效率。加強內部控制,做好風險分析與審計監督,實現醫院財務和業務管理的高效運行,通過建立責任會計制度,明確部門責任人,有利于對科室的管理與監督,保障醫院內部良好運轉。財務各指標的分析,也體現了醫院經濟的效率,在此基礎上,有利于及時提出對醫院管理及運營漏洞的補充,從而規范醫院管理,提高醫院經濟效益。良好的績效評價體系有利于提高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雖已建立好績效考核體系,將考核指標與群眾滿意度與工作能力等相結合,有利于提高醫院社會效益,但缺乏監督機制,應逐步完善績效考核體系。

表1 某三甲公立醫院管理會計應用體系
管理會計作為新形勢下引進的體系,醫院對于管理會計的重要性和實用性仍認識不足,從而導致管理會計并未充分發揮其重要作用。醫院要加強對管理會計的重視,認識到管理會計在醫院的決策、分析、管理、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管理會計人員地位,這是管理會計體系在醫院良好運行的關鍵。
醫院管理會計體系的發展離不開高素質的管理會計團隊。財務人員不僅僅是在自身業務要加強,還要對各科室業務進行了解。加強培訓,積極引進人才,提高科室人員管理會計學科知識,將管理會計科學的融入醫院管理和業務當中,對醫院的成本、預算、內部控制、效益等進行有效調控,為醫院管理提供決策和分析,合理分配醫院資源、增強醫院內部控制,提高抗風險能力。
隨著科技的進步,信息化能夠讓醫院更加高效地運轉。管理會計的有效運行離不開科學的信息化系統。通過整合醫院已有的信息,建立資源管理平臺,將管理會計體系中需要的各類財務指標進行數據采集、分析、量化、評價,提高數據的準確性與及時性,真正實現資源高效互通、融合共享。并加強與軟件開發人員溝通,修補系統漏洞,結合管理會計體系不斷完善系統專業功能,更好地為醫院管理提供各種信息。
該三甲醫院積極應對新形勢對醫療行業的沖擊,在醫院建立管理會計體系。雖然仍處于初級階段,還有許多不足,但結合自身醫院特點,逐步改進并完善體系,更好地加強管理會計體系在醫院的深化和充分應用,保障醫院的資源充分利用,推動醫院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