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立紅,謝林陽,袁晶晶,馮 志,王孟雪,蔣雨洲,郭永霞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農學院,黑龍江大慶 163319)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市場經濟正向創新創業驅動型經濟轉變,作為即將進入社會的大學生來說,國家鼓勵他們進行創新創業,這不僅能夠解決自身的就業問題,還可以形成蝴蝶效應[1],帶動圈內的其他人一起加入到創新創業的行列中,并給社會帶來更多的就業崗位,從而活躍市場經濟,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
該調查把黑龍江省普通農業院校1~4年級本科生作為調查對象,調查問卷4 680份,回收率100%。其中男生2 300人,占比49.15%;女生2 380人,占比50.85%。大一學生140人,占比2.99%;大二910人,占比19.45%;大三學生2 150人,占比45.94%;大四學生1 480人,占比31.62%。
為獲得問卷樣本統計數據,采用以下多種分析方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邏輯分析法以及文獻資料法[2]。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年級,家庭職業背景、家庭支持程度、參與創新創業目的等4個因素。
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興趣與年級進行交叉分析,從比較有興趣與非常有興趣的占比之和可以看出,大一為71.4%,大二為94.5%,大三為90.7%,大四為91.3%。大二年級正處于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最佳發展階段,沒有大三學生考研壓力也沒有大四面臨畢業的艱難選擇,同時相比于大一有更多的創新創業理論知識儲備。從總體來看大學生對創新創業感興趣比例達到91%,不感興趣僅僅只占9%(表1)。

表1 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興趣與年級進行交叉分析
在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的過程中,來自家庭的支持必不可少。家庭成員職業背景可以對創新創業者提供強大的后備資源與軟實力。根據調查顯示,每個家庭一般都會從事多個行業,其中,家庭職業背景是農民的為2 040個,個體戶為1 840個,工人為1 160個,事業單位有850個(見表2)。家庭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支持力度中,非常支持占18.59%,比較支持占34.62%,一般支持占29.27%,不太支持占14.32%,非常不支持占3.20%。家庭支持程度達到了82.48%,不支持程度只有17.52%,由此可見,絕大部分家庭還是支持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見圖1)。

表2 家庭成員職業背景調查

圖1 家庭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支持力度
對家庭支持力度與大學生創新創業興趣程度進行交叉分析(見表3)。整體來看,家庭支持力度隨著大學生對創新創業興趣程度的增高而增加。大學生比較有興趣的人數最多為1 960人,獲得家庭非常支持有330人,大學生對創新創業非常有興趣人數為890人,來自家庭非常支持有420人,這表明即使大學生對創新創業比較有興趣的人數最多,但是能夠得到家庭非常支持的力度也不一定最高,只有當大學生對創新創業表現出非常濃厚的興趣時,才能夠獲得家庭的全力支持。

表3 家庭支持力度與大學生創新創業興趣程度進行交叉分析
對家庭成員職業背景與男/女大學生創業者的影響進行交叉分析,家庭成員職業為農民和工人的男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的比例比女生多,家庭成員職業背景為個體戶的女生進行創新創業的比例比男生多,而家庭成員職業為事業單位的男/女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的比例幾乎相同(見表4)。這表明,在農村地區家庭對性別還是存在一定的偏見,認為男孩應該承擔一個家庭的重任,相比較女孩來說更能夠得到家庭的支持。而個體戶思想比較開放,不受傳統思想的禁錮,反而會鼓勵自己的女兒進行創新創業。事業單位的家庭一般都會尊重孩子的選擇,基本沒有性別的偏見。

表4 家庭成員職業背景對男/女大學生創業者的影響
一半學生認為參與創新創業的目的是能夠積累實踐經驗,豐富自己的閱歷,對未來就業有幫助。30.34%的學生認為參加創新創業可以獲得經費,結交朋友,培養創新思維和科研能力;只有14.96%的學生為了增加創新學分,發表論文,評獎評優而參加創新創業(見表5)。

表5 大學生選擇創新創業的目的
大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興趣非常濃厚,絕大部分家庭支持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目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思維想法雖然有所提升,但依舊動力不足。一方面高校加強教育管理,完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另一方面各級政府部門應該繼續加強對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的各項扶持力度以及引進大型企業給予大學生提供創新創業發展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