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侯銘,李萍
組織政治是指員工為實現自己的私利,運用組織不許可的手段,實現組織許可的目標所作出的有利于自己,而有損于他人或組織的行為[1]。組織政治作為操縱、私利的代名詞,廣泛存在于管理決策、資源分配、績效考核等環節中[2]。組織政治知覺是組織成員對工作環境中的自利行為發生程度的主觀感受[3]。組織政治知覺存在于每個成員的意識中,由于不同的生活經歷、經驗認知、價值取向,其對同一組織政治現象會產生不同的認知,成為掣肘組織持續健康發展的一大阻力。抗逆力(Resilience)是人們成功應對逆境的積極心理資源[4],能幫助人們糾正負性情緒,以樂觀的心態面對壓力,維持健康的心理狀態。抗逆力作為個體內在的保護因素,可通過后天的經驗積累和不斷訓練得以提升。研究表明,抗逆力可以預測護士的工作投入、職業倦怠、離職意愿等[5],而組織政治知覺與工作滿意度、組織承諾呈負相關,與工作壓力、離職行為呈正相關[6]。本研究旨在了解ICU護士組織政治知覺和抗逆力現狀,并探討兩者間的關系,從組織層面采取相應干預策略,提高ICU護士抗逆力水平,從而提高其工作投入度,以促進護理質量的提高。
1.1對象 2021年1~3月,采用整群抽樣方法,抽取烏魯木齊市3所三級甲等醫院ICU護士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在職的注冊護士;②從事ICU工作至少6個月;③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①臨床進修生、實習生;②因事假、病假或外出學習、進修無法參與調查;剔除中途退出或未完成調查者。共有效調查ICU護士408人,男60人,女348人;年齡21~49(29.44±4.13)歲。工齡1~30(7.02±4.24)年。學歷:中專8人,大專144人,本科254人,碩士以上2人。職稱:護士150人,護師210人,主管護師44人,副主任護師以上4人。婚姻狀況:未婚188人,已婚212人,離婚或喪偶8人。子女數:無188人,1個42人,≥2個178人。月收入:<4 000元22人,4 000~元78人,6 000~元108人,8 000~元136人,≥10 000元64人。家庭關系:融洽386人,緊張22人。
1.2方法
1.2.1調查工具
1.2.1.1一般資料問卷 采用自編問卷,內容包括ICU護士的性別、年齡、工齡、學歷、職稱、家庭關系、婚姻狀況、子女個數、月收入等。
1.2.1.2組織政治知覺量表 采用由馬超等[7]研制開發,胡三嫚等[8]修正的組織政治知覺量表,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875。該量表由自利行為、薪酬與晉升和同事關系3個維度16個條目構成,采用Likert 5點計分法,由“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依次賦1~5分,其中薪酬與晉升維度采用反向計分,總分越高說明組織中成員感知到的工作環境越帶有政治性。本研究該量表總體Cronbach′s α系數為0.803。
1.2.1.3醫護人員抗逆力量表 采用由朱厚強等[9]編制的醫護人員抗逆力量表,該量表包括決策應對、人際聯結、理性思維、柔性自適4個維度18個條目,采用Likert 5點計分法,由“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依次賦1~5分,總分越高說明其抗逆力水平越高,越具有應對挫折的心理保護資源。本研究該量表總體Cronbach′s α系數為0.880。
1.2.2調查方法 調查前研究者與各醫院護理部進行溝通并取得同意,遵循知情同意的原則,利用科室業務學習時間,由研究者本人發放問卷,采用統一指導用語告知其研究目的、意義。調查對象匿名填寫問卷,問卷現場發放并收回,發放問卷420份,回收有效問卷408份,有效回收率97.14%。
1.2.3統計學方法 采用Excel2016雙人錄入數據,使用SPSS25.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行描述性分析、Pearson相關性分析、多元線性分層回歸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1ICU護士抗逆力和組織政治知覺得分 見表1。

表1 ICU護士抗逆力和組織政治知覺得分(n=408)
2.2ICU護士抗逆力與組織政治知覺的相關性 見表2。

表2 ICU護士抗逆力與組織政治知覺的相關性(n=408) r
2.3ICU護士抗逆力的多因素分析 以抗逆力總分為因變量,以ICU護士一般人口學資料和組織政治知覺各維度為自變量,進行分層回歸分析。ICU護士一般人口學資料作為控制變量納入模型1,組織政治知覺各維度得分在此基礎上納入模型2。進入回歸方程的變量為性別(男=0,女=1 )、子女數(無=1,1個=2,≥2個=3)、月收入(<4 000元=1,4 000~元=2,6 000~元=3,8 000~元=4,≥10 000元=5)、家庭關系(融洽=0,緊張=1)、組織政治知覺中自利行為和薪酬與晉升(原值錄入),結果見表3。
3.1ICU護士抗逆力狀況 抗逆力是在明顯逆境情況下的一種積極適應的動態過程。研究表明抗逆力水平高的護理人員在面臨逆境時,可激發抗逆力的調節作用,使其保持樂觀的心態應對挫折,提高工作投入,促進護理質量[10]。本研究中,ICU護士抗逆力條目均分為4.09分,處于中等偏上水平,高于李穎等[11]對急診科護士的調查得分,原因可能是急診科護士作為最直接接觸患者的一線醫務人員,面對急診、創傷或轉運患者較多,快速轉運、搶救任務重進一步加重工作負擔,同時面臨各類的患者及家屬,導致抗逆力水平較低[12]。各維度中決策應對得分最高,分析其原因可能與ICU護士特殊的工作性質有關,ICU患者病情變化快、病情危重且并發癥多,ICU護士需要具備良好的應變能力以應對患者突發病情變化,通過不斷積累相關臨床經驗,使其能夠更靈活地應對突發事件。而理性思維得分最低,理性思維主要測量護理人員在醫療事業中工作態度和工作感受的內在心理反應[13]。ICU護士工作任務較重且長期處于各種應激源之下,如12 h輪班制、長期夜班、儀器頻繁報警和搶救等,在工作環境中持續承受心理壓力和體力消耗的挑戰,引發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工作滿意度降低[14],因而理性思維得分偏低。提示護理管理者應從護理工作環境改善和人性化管理入手,以提高ICU護士工作滿意度,進一步促進抗逆力水平的提高。

表3 ICU 護士抗逆力的多因素分析(n=408)
3.2ICU護士組織政治知覺狀況 表1顯示,ICU護士組織政治知覺處于中等水平,與容志良[15]對企業員工組織政治知覺調查結果相一致。薪酬與晉升指護理工作中關于薪酬與晉升政策的制定與執行是否具有公平合理性、政治性[7]。本研究中薪酬與晉升維度得分偏低,說明ICU護士對薪酬與晉升相關制度比較認可;而自利行為和同事關系維度得分為3分左右,說明在ICU護理工作環境中自利行為和對同事關系具有政治性的認知行為是ICU普遍存在且有待解決的管理問題。自利行為指護士感知到組織內的個體或小團體為達到自己的目標通常采取的行為方式,得分越高說明員工感知到以上行為越具有政治性和自利性[7]。同事關系指組織內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得分越高說明員工對組織內的同事關系越帶有政治性認知[7]。有研究表明,護理人員危重患者護理能力的培訓途徑有專科認證、外出進修或短期培訓等,但受資金、時間、護理人員班次安排的限制,外出學習的人員只是少數;另外晉升崗位受限等多重因素[16],促使ICU護士發生明爭暗斗的組織政治行為,這種行為持續蔓延,成為掣肘組織持續健康發展的一大阻力。研究發現確保組織成員重視團隊合作,可減少組織政治的負面影響[17],重視團隊合作可促使組織成員對工作場所有更強的控制感和歸屬感,從而弱化組織政治帶來的負面影響。
3.3ICU護士抗逆力與組織政治知覺的相關性 本研究發現,ICU護士抗逆力與組織政治知覺及各維度呈負相關(均P<0.01),說明較高水平的組織政治知覺對ICU護士抗逆力有著消極、負向的預測作用;ICU護士組織政治知覺水平越高,抗逆力水平越低。護理管理者應從人力、物力、政策等方面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提升ICU護士的抗逆力水平。而良好的工作環境也能夠提供給ICU護士更多的職業發展空間,有利于自身成長和發揮自我價值[18]。分層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組織政治知覺中的自利行為和薪酬與晉升維度是ICU護士抗逆力的重要影響因素。根據組織公平理論[19],當ICU護士感知到所處工作環境中具有較高的組織政治行為時,會產生負面的情緒和態度,致使其抗逆力水平降低。因此,ICU護理管理者一方面應重視并減少組織政治行為的發生,將其納入管理的范疇,營造一個積極向上、互幫互助、團結和諧的工作氛圍,并重視默默奉獻的員工,從而降低組織中的政治行為[20]。第二方面應該建立一個公平的組織環境,管理者在制定薪酬分配和晉升制度上應以公平、公開、公正、透明、明確為原則,同時鼓勵護士主動發表自身的真實感受和意見,并根據其感受和意見作出相應整改,以實現組織資源的合理分配,從根本上降低組織中的政治行為的發生[21]。管理者也應起到帶頭作用,以身作則,在工作中傳達利他主義,從而營造和諧的工作氛圍,以形成良性循環。
本研究結果顯示,ICU護士抗逆力水平處于中上水平,組織政治知覺與抗逆力密切相關,組織政治知覺對ICU護士抗逆力存在負向預測作用,且自利行為、薪酬與晉升是ICU護士抗逆力的影響因素。醫院管理者應從以上方面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建立公平透明的薪資與晉升制度,彈性排班合理調控護患比,營造團結互助、平等、溫馨的工作氛圍,以調動ICU護士工作積極性,提升抗逆力水平,進而建設并發展ICU護理隊伍。本研究不足之處在于納入的調查對象僅限于烏魯木齊市部分三級綜合醫院的ICU護士,存在地域限制,今后需擴大地域進行大樣本抽樣研究,進一步探討ICU護士的抗逆力水平及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