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莉,李 濤,劉柏林,段華安
(1.重慶市合川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驗科,重慶 401520;2.重慶市北碚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驗科,重慶 400715;3.重慶市合川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辦公室,重慶 401520)
冠狀病毒是已知的廣泛存在自然界具有囊膜的單股正鏈基因組最大RNA病毒[1]。新型冠狀病毒隸屬冠狀病毒β屬,造成了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全球報告的病例超過5 780萬例,死亡130萬例[2]。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和無癥狀感染者可通過飛沫、密切接觸、污染的物品、氣溶膠傳播給易感人群[3-4],也有很多研究證明糞口也是傳播途徑之一[5]。按照國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后簡稱新冠肺炎)最新防控要求,入境非“四類”人員的管理入境后核酸檢測并開展 14 d的集中隔離醫學觀察[6]。本研究通過對3例新冠肺炎無癥狀感染者居住過的隔離點環境和生活用品進行監測,評估環境污染情況,為隔離點預防新型冠狀病毒傳播起積極作用。
1.1一般資料
1.1.1監測樣本選擇及病例基本信息 對重慶市某境外返渝人員集中隔離點隔離人員開展監測,病例1,女,26歲;病例2,女,50歲;病例3,男,47歲。3例患者均為2020年11月4日從尼泊爾返渝,無發熱、干咳、乏力等癥狀,按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要求,入境人員在入境口岸接受海關核酸檢測,檢測結果是陰性,后專車接到重慶某隔離點集中隔離。此3例患者在入境時候先要接受海關核酸檢測,核酸檢測陰性才能入境,當時檢測結果是陰性,有可能是3例患者處在病毒復制早期,病毒拷貝數低,所以核酸檢測試劑尚未檢測出,也有可能和樣本采集質量、保存等多種因素有關。11月8日(集中隔離第5天)早晨對3個病例采集鼻咽拭子進行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采用中山達安試劑盒和江蘇碩世試劑盒對采集樣本開展檢測,確認3個病例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后立刻用負壓運送車送到重慶市第九人民醫院做相關CT和臨床檢測,由北碚區新冠肺炎防控醫療專家組判定為無癥狀感染者后送至重慶市公共衛生中心進行治療。
1.1.2環境監測時間和內容 11月8-10日每天對3例無癥狀感染者其居住環境進行消毒前后采樣,其中1號病例住C1棟3011,2號病例住C1棟3015,3號病例住C5棟3056。消毒前后采集其居住房間地面、墻面、門及把手、馬桶、家具、電器、床墊和沐浴花灑等相關生活物品樣本進行監測,共采集樣本65份。
1.1.3采樣的個人防護和具體采集方法 按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附件8中《特定人群個人防護指南》中標本采集人員防護要求防護;采集地面、墻壁、物品表面拭子等樣本時,使用病毒采樣管中的病毒保存液,充分浸潤采樣拭子后,對擬采集的可能被污染概率較高的的地面、墻壁、物品表面重復涂抹擦拭。擦拭過的拭子放入含3 mL采樣液的采樣管中,棄去尾部。采樣布點針對采樣對象表面,進行了多點分布式采樣。
1.2方法
1.2.1儀器與試劑 核酸提取儀器:全自動核酸提取儀[江蘇碩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SNP-2000A);檢測設備: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PCR)儀AFD4800(杭州安杰思醫學科技有限公司)]。核酸提取試劑:病毒核酸提取試劑盒(磁珠法)核酸提取或純化試劑(中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號:H200919);檢測試劑選用兩個不同廠家的試劑進行比對,使用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熒光 PCR 法)(中山大學達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批號:20200075)和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雙重熒光PCR法,江蘇碩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號:20200812)。
1.2.2檢測方法 按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中附件6《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實驗室檢測技術指南》[6]、《新型冠狀病毒 PCR 實驗室生物安全要求(第二版)》[7]和選用試劑盒內說明書要求開展檢測工作和實驗結果質量控制及判定。
2.13例無癥狀感染者核酸檢測結果 11月8日(集中隔離第5天)早上對3個病例采集鼻咽拭子進行新冠核酸檢測,根據中山達安試劑盒和江蘇碩世試劑盒中對檢測結果判定,確認3個病例新冠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為無癥狀感染者。鼻咽拭子核酸檢測見表1。

表1 3例無癥狀感染者核酸檢測結果
2.23例無癥狀感染者環境監測結果 對3例無癥狀感染者居住環境及其生活用具每天消毒,消毒前后共采集樣本65份,其中新型冠狀病毒核酸(ORF 1ab 靶標和 N 靶 標)陽性2件,新型冠狀病毒核酸(N 靶 標)陽性2件,總陽性率達6.2%(其中陽性均來源病例3居家樣本,1次消毒后1件,2次消毒前2件,2次消毒后1件。第3次消毒后采集的15份所有環境和生活用具樣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均為陰性,表中沒有一一展現。見表2。

表2 新冠肺炎無癥狀感染者隔離點環境樣本核酸檢測結果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明確指出新型冠狀病毒潛伏期為1~14 d,多為3~7 d,3個病例從疫情蔓延國尼泊爾入渝,無發熱、干咳、乏力等癥狀,初次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5 d后再次檢測均為陽性。面對國外疫情的嚴重形式,我國針對入境非“四類”人員入境后核酸檢測并開展 14 d的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是非常有必要的。無癥狀感染者也可成為傳染源,國外有相關報道,德國慕尼黑1例無癥狀感染者導致 4 人發病[9];國內也有不少無癥狀感染者引起疫情爆發的報道[10],所以要加強對有新冠肺炎病例持續傳播國家及地區居住史和旅行史人員的主動檢測。無癥狀感染者的發現和管理也是當前疫情防控不可忽視的重點。
有關研究證明,新型冠狀病毒比非典型肺炎冠狀病毒和中東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的感染率更高,傳染性更強[11],病毒在病例體內廣泛分布[12],包括呼吸道和腸道等。病毒顆粒直徑約100 nm[13],可以通過人的呼吸、說話、咳嗽和打噴嚏等方式在環境中懸浮、擴散,或沉降堆積在環境物體和人體表面。大量研究顯示,新型冠狀病毒無風條件下飛沫沉降快、傳播距離通常在 2 m 以內,有風條件下飛沫最遠能傳播約6 m[14],飛沫和攜帶病毒排泄物污染的環境會容易經接觸途徑形成新的感染。DOREMALEN等[15]研究表明,新型冠狀病毒能在不銹鋼及塑料材質物體表面存活長達72 h,在紙質材料上能存活4 h,在銅質材料上能存活24 h.吉林大研究團隊學和新加坡研究團隊在新冠肺炎病例定點救治醫院環境中均檢出新冠病毒[16-17]。新冠肺炎無癥狀感染者居住的隔離點,被新型冠狀病毒污染的可能性極大,容易引隔離點感染。含氯消毒劑、75%乙醇消毒劑能夠對病毒的結構產生破壞并能降低和消除其傳染性,但病毒核酸也可能在環境或物品上殘留,本監測出現了一次消毒后和二次消毒前后均有物品上檢測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這可能與消毒劑濃度和消毒劑作用時間有關。環境中病毒的載量不高,檢測結果還可能與采樣的部位和采樣時涂抹的面積有關。樣本的質量不好會造成檢測結果的不準確性,建議在做新型冠狀病毒的環境監測時加大采樣面積以提高病毒檢出率。監測中消毒前后出現核酸陽性的電器表面、電視遙控器、電視柜臺面把手和花灑外表面都是不易消毒同時消毒時候也容易忽略的物品,所以在做新冠肺炎患者和感染者環境監測的消毒的時候一定要重視患者或感染者接觸率較高的物品和一些不易消毒同時消毒時候也容易忽略的物品。
RT-PCR是檢測新型冠狀病毒主要方法[18],其具有高靈敏度、強特異性的優點,檢測中的 CT 值是半定量結果。病毒載量與靶標 CT 值 成反,CT 值越低,樣本中所含病毒載量就越高[19],本監測中出現的消毒前后有核酸檢出的均來3號病例,其ORF 1ab基因和N基因2種試劑檢出CT值都只有15左右,提示病例3呼吸道內病毒載量高,傳播的風險也大,建議環境監測時候消毒頻次還應結合病例的核酸CT值。同時在監測時還應選擇靈敏度高的至少2個廠家生產的試劑盒,以提高核酸檢出率和保障檢測質量,為新冠疫情防控提供科學準確的實驗室數據。
綜上所述,建議嚴格落實對集中隔離的境外返渝人員、新冠肺炎無癥狀感染者、出院后又返陽性等高風險人員相關管理措施和消毒措施,做好高風險人群和隔離點相關人員的個人防護,對居住環境和生活用具開展消毒,消毒頻次應結合病例的核酸CT值,特別要關注不易消毒的生活用具和區域,并對消毒效果進行實時評估,對有效預防新型冠狀病毒傳播起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