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雯

生育政策對于房地產市場的影響直接體現在戶型提升方面。
三孩政策的提出,立即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人口是所有行業發展的根基,也是房地產發展的基本邏輯,人口越多,住房需求越大。那么,在“三孩”時代,人們的住房需求會有什么變化?
人口紅利催生“新剛需”
三孩生育政策出臺,一時間引發熱議,其中表現最活躍、態度最積極的一個群體恐怕就是開發商了。“我們這里有大戶型,四居室的,快來看看!”……開發商們普遍認為三孩生育政策對房地產是重大利好,三孩政策會推動市場需求的增加。
對三孩家庭而言,最明顯的需求便是住房面積和功能居室的增加。青島樓市缺這類房源嗎?“目前在售的產品均是大戶型,購房群體大都是二次置業者。三孩政策放開,未來人口紅利釋放還會對樓市帶來新的需求。”記者走訪浮山后新建樓盤了解到,從明翠雅居、保利大國璟、遠洋萬和城、華新園東宸府、金地宸悅等項目成交情況看,大戶型的銷量保持穩定。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樓盤無一例外的都將大戶型作為主流戶型,比如遠洋萬和公館,規劃為高層和小高層,戶型建面120至170平方米,華新園東宸府項目產品為10g至180平方米洋房和高層,金地宸悅項目高層建面約115至140平方米,洋房建面約140至180平方米。
據項目銷售人員介紹,自從實施二孩政策以來,這幾年陸續出現了二孩家庭的“新剛需”,目前面市的新產品逐漸向大戶型傾斜。記者走訪了解到,目前青島主城區的新盤戶型基本告別了90平方米的主流戶型,像嶗山區、市南區,以及市北區新都心、浮山后板塊,在售新盤面積大多在120平方米左右,幾乎很難找到主打90平方米以下的在售新盤。
“我們項目即將加推,戶型面積在110-130平方米左右,您考慮來看房嗎?”最近,記者收到了許多青島各大樓盤項目負責人的銷售電話,大致意思都是樓盤主推110多平方米的戶型,各有賣點,有的臨近學區,有的靠近地鐵口等等。但當記者詢問,哪種戶型賣得最好時,大多數置業顧問的回答都是,110多平方米為主的高層和小高層,可見,以110多平方米為主的業態產品已經成為近年來青島暢銷的戶型之一。
之前二孩政策放開,直接體現就是“新剛需”的增加,但短期來看,這種增量不是一蹴而就的。如今,“三孩”政策放開,受益于家庭結構的變化,長期來看會產生新的大戶型購房需求,但現階段仍不足以影響房地產的走勢。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總人口超14.1億,家庭戶人口為129281萬人,每戶平均人口2.62人,比2010年少了0.5人,可見家庭戶規模在減小,但仍以“三口之家”為主要構成。數據顯示,未來的主力購房群體90后人口已達2.1億,0~14歲人口占比環比上個十年增加1.35%,總體上年輕人口占比的提升未來仍會帶來新的購房需求。同時,貝殼研究院以35個一線城市為研究樣本的調查表明,一線城市購房壓力較高,“高單價低總價”的兩房、三房戶型成為多數購房者的選擇,47.97%的受訪者表示三居室是比較理想的居住狀態。
“如果支持生育政策能夠提升生育意愿,那么會促進家庭裂變的速度,住房需求會顯著提升,從而讓房地產市場迎來第二增長曲線。”貝殼研究院首席市場分析師許小樂分析表示,三孩生育政策最大的受益者估計是二線城市。“一線城市的養育成本高、生育意愿低,但二線城市具有較好的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未來隨著一線城市人口回流以及三四線城市人口轉移,二線城市在人口數量方面有望沖上新高。”許小樂說道。
70/90政策或成過去式
生育政策對于房地產市場的影響直接體現在戶型提升方面。
“過去小區規劃強調70/90政策,即90平方米的戶型需占到社區規劃的70%,但是隨著三孩家庭的出現,這樣的戶型顯然太小了,預計70/90政策或將成為過去式。”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傳統的“90平方米以下為小戶型、90-144平方米為中戶型、144平方米以上為大戶型”的戶型分類格局或許會發生改變。“這意味著戶型提升是一個趨勢,對于一些主打大戶型的房企來說是利好。”嚴躍進認為,未來戶型設計標準也會有所轉變,從房企投資和營銷角度來看,需要積極在產品設計方面做好創新。
“三孩政策某種程度上有利于大戶型產品的釋放,未來,3+1、4+1戶型可能需求增加,但是市場上供應有限。”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目前市場上的戶型大部分以2-3居為主,4-5居的新建商品房基本上只有在高端樓盤中才能看到。
一位從業多年的住宅戶型設計師告訴記者,“+1的房間,可以是一個獨立房間,比如書房,但面積較小;也可以是一個開放式的空間,后期可以改成小臥室,比如可以在面積較大的客廳隔出一間臥室。還有的項目推出了可變戶型,可以把三居改四居,或者四居改成五居等。”據了解,萬科曾推出的帶有“X空間”設計的可變戶型產品,隨后融創、金茂都提出了功能性戶型,這些都是未來房企戶型創新的一個參考方向。
此外,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還提出,戶型提升的意義并不單純只是提升面積,如何在同等空間內做出更大的實用面積,將成為房地產企業面臨的新挑戰。
“三孩政策不僅僅是家里多了一個人,也不僅僅是多一間房。”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表示,從市場的很多反饋來看,建議房企加快對戶型設計標準的轉變,但也應該注意,戶型的改變不能一概而論。張波指出,“即使是未來三胎率提升較快的城市和區域,也不代表對比于戶型的需求就呈現趨同化,南北差異、房價差異、觀念差異等都會導致各地在這一問題上呈現明顯差異,在這一問題上不應‘拍腦袋,而應充分了解當地的需求。”
可見,三孩政策的影響,不僅將影響房地產企業的產品類型并完善其上下游產業鏈,房企對城市投資機會的研判,也將再度迎來重要窗口期。
期待配套政策盡快落地
“最近幾年,功能多樣的洋房產品、大平層等大戶型也并不少見,其實我們更關注的是配套政策的落實。”市民柳女士表示,雖然長子已經讀小學,但關于兩個孩子的教育問題讓她頗為操心。三孩政策勢必影響相關房地產、教育等行業,切實可行的配套政策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以社會關注最多的學區房為例,優質教育資源總能吸引一撥又一撥的家長,教育資源不均衡同樣影響著家長的置業選擇。柳女士說道,“放開三胎,很有可能會給學區房火上澆油,畢竟對有上學孩子的家庭來說,教育是頭等大事。雖然政府也在不斷給學區房降溫,比如多校劃片、師資輪換,但即使是多校劃片,也要就近入學,所以,學區房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會消失,除非教育資源徹底均衡了。”
“有生育意愿并養得起三個孩子的家庭,大多是住房條件已經很充裕的家庭。但對多數普通家庭而言,不愿多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生養的成本高。”市民周先生表示,“三孩時代,住房改善只是一方面,對于多孩家庭而言,一個好的學區房遠比大房子更重要。”采訪中,很多市民表示,除了住房之外,教育均衡化也是大家關注的重中之重。
育兒成本的大幅上行,單純放開生育政策不足以扭轉人口結構變化的大趨勢,已大概率成為社會共識。基于此,這次國家在放開“三孩”的同時,還前所未有地提出要“促進生育政策和相關經濟社會政策配套銜接”,“要將婚嫁、生育、養育、教育一體考慮”、“降低家庭教育成本”。這意味著,生育政策優化方向由“生”,重點更在“育”。
“對于多孩家庭的住房支持政策,可以從降低購房成本的角度入手。”許小樂建議,一方面可以加大房貸利息抵個稅力度,比如生的子女越多,抵扣力度越大;同時,建議重點城市適時放松多孩家庭限購套數;此外,為滿足改善性住房需求,適度降低多孩家庭購房首付比例,對于“賣一買一”的改善型換房需求,按首套購房計算首付比和貸款利率,并減免多孩家庭在購房交易環節以及未來持有環節的相關稅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