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玲
【摘 要】在日常教學中,有效的課堂導入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快更好的投入課堂。同時,新穎且形式多樣的課堂導入,更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活躍,牢牢記住導入信息。本文,將以學生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詳細闡述化學學科課堂導入的幾種方法,旨在誘發學生學習動機。
【關鍵詞】化學;課堂;導入
如今,課堂導入環節的設計存在著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課堂的導入形式相對單一,多以簡單復習為主,較不重視運用趣味性導入的方法。缺少生動性和吸引力,無法從一開始就牢牢抓住學生的眼球,只是為了“導入”而“導入”。部分課堂導入情境的創設偏于形式,加之,導入設計疏于實驗,內容缺少情感,會影響到整體教學效果,難以實現課程教學目標。所以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不斷學習,設計形式多樣的課堂導入,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對化學學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一、復習導入法
復習導入法,是常用的一種新課導入方式。這種導入方式,能加強新舊知識間的聯系,讓學生知識結構變得更加完整。具體導入中,可引導學生對舊課知識進行歸納,扼要復述與新知有關的舊知內容,再展開新舊知識連貫思考。如此,能起到承上啟下的新課導入效果,且更好地鞏固學生對舊知的掌握。同時,在課堂導入環節中,要注意與學生進行互動,檢查提問學生舊知,以喚醒他們對舊知的回憶思考。待學生回答完以后,適當進行補充,再導入新課。另外,課堂導入環節,可以用寫、問、練等方式帶領學生復習舊知,再在新舊知識緊密結合的基礎上導入新課內容。期間,要把握好舊知復習時間,不能過長,以保證新知學習順利進行。例如,在《如何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新課導入中,就可采取復習導入法。課上,先以提問的方式喚醒學生對舊知的記憶。在這個環節,設計幾個與舊知相關的問題如:1.什么是化學方程式?2.所有化學反應必須遵循______定律?3.為什么質量會守恒呢?期間,學生們將通過回憶舊知正確回答出問題答案。接著,可為學生展示碳+氧氣? ?二氧化碳、C+O2? ? CO2、C+O2 → CO2讓學生判斷哪個是木炭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再引入Fe+O2? Fe3o4、H2+O2? ?H2O這樣兩個式子,請學生說一說這樣的式子能不能稱之為化學方程式。這時,結合舊知,學生們將回答道:“不能,僅寫出反應物、生成物、反應條件不能表示一個化學方程式。”隨即,繼續追問:“如何才能正確地書寫化學方程式呢?”順利進入新課知識的學習,帶領學生正式進入化學方程式書寫原則內容的學習。
二、事件導入法
事件導入法,能讓學生以愉快的心情進入新課學習。日常教學中,為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樹立起勤奮學習的志向,要利用好相關事件導入新課。新課導入中,可緊密聯系教材內容,搜集豐富的化學史料,將化學史料作為引子導入新課。同時,在新課導入環節,可利用社會事件、技術發展、科學成就等導入教學內容。事件選擇中,要盡量選用熱點事件,且要保證所選事件社會影響力相對較大,以更好地吸引學生注意力,加深學生對導入內容的深刻記憶。另外,要精心選擇相對典型的事件,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的學習中。例如,在《原子的結構》新課導入中,可采取事件導入法。課上,針對這一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原子構成和相對原子質量,科學引入這樣一個歷史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對我國進行了非常不人道的侵略。1945年8月6日,美國為減少美軍死亡人數,提升威懾力,向當時窮兇極惡的日本侵略者投了兩顆原子彈,用原子彈巨大殺傷力摧毀了日本侵略者的斗志,最后日本選擇了投降。聽了這個歷史事件以后,學生們將對原子彈爆炸產生的巨大能量產生強烈好奇心。這時,可利用學生們的好奇心,帶領他們一起進入原子構成奧秘的探究,通過分析原子構成弄清原子彈爆炸產生的巨大能量的原因。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學生們將全身心地投入到原子構成的學習中。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歷史事件的導入為新知識的教學奠定了良好基礎,使學生始終保持良好的新知學習狀態。
三、聯系實際法
生活現象,通常發生在學生身邊,是他們所熟悉的。用聯系實際的方法引入新課,不僅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還能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擴展,讓教學內容變得更為直觀,讓學生對新知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生活處處有化學,聯系實際導入法可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熱忱。基于聯系實際法導入的方法下,要精心設計富有時代氣息的生活情境。同時,要科學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經驗的學習材料,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主動探索課堂新知。另外,課堂導入環節,要鼓勵學生聯系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自主尋找與新知相關的內容,突出他們主體地位。如在《金屬材料》新知導入環節,可先為學生展示提前準備好的曲別針、鋁箔、銅絲、水龍頭等生活中常見的金屬制品實物,吸引學生注意力。接著,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展示飛機、坦克、輪船等金屬制品圖片。結合實物和圖片,為學生簡單介紹這些物質都是由金屬材料制成的。然后,詢問學生:“看到這些實物和圖片,你想到了什么?”請學生聯想金屬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發表感想。期間,有的學生將談論到:“金屬制品行業十分廣泛,有船舶制造、海洋工程制造、日用金屬制品制造、集裝箱制造、金屬工具制造等。”還有的學生將談論到:“鋼鐵材料,是用途最廣泛的金屬材料,如碳素工具鋼、普通碳素結構鋼等等。”當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論完金屬材料以后,根據他們的生活經驗,請他們交流回答:你所知道的金屬有哪些?我們最常見的金屬有哪些?帶領學生正式進入金屬和金屬材料的學習。
四、設疑導入法
課堂導入,是一節課的導言、開端,其如同樂章的前奏,能將學生的心思“引”回課堂。以往課堂上,局限于“今天我們來學習……”這種開門見山的直接導入法,無法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課堂上,設疑導入法能讓學生帶著疑問聽課,使他們始終處于相對活躍的思維狀態。利用設疑導入法導入新知時,不能局限于一種問題形式,要精心設計各式各樣的提問,激發發散思維,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在進行設疑時,要充分考慮學生們現有的認知水平,精心設計層次分明的問題鏈,讓他們高度集中注意力。同時,問題的設計要銜接導入內容,要新穎、有趣,遵循循序漸進原則,以收到較好的新知導入效果,讓學生變得期待學習。比如,在《氧氣》新課導入中,可先導入這樣一個趣味謎語:說是寶,真是寶,動物植物離不了;看不見,摸不著,越往高處越稀少,請學生猜一物質名稱,用謎語設疑。當學生猜出謎底是氧氣以后,明確氧氣是這一節課重點學習內容。接著,繼續向學生提問,請他們想一想:氧氣有氣味嗎?氧氣能溶于水嗎?魚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氣來自于哪里?氧氣溶解性如何?進行完設疑以后,引導學生帶著疑問開始進入新課內容學習,重點研究氧氣物理性質、化學性質,進而在新知學習中釋疑,牢牢掌握氧氣是無色、無味氣體,不易溶于水。在這里,用謎語和問題設疑,不僅讓新課氛圍變得生動有趣,也使學生學會帶著問題聽課,主動思考課堂新知內容,始終處于良好思維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