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鋒
【摘 要】在當前的教育中,立德樹人已經被當做一項重要的教育任務。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非常明確在教學的過程中融合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在認真踐行著。大家都非常明確,對于教育并不是某一個人的職責,而是全體教師都應該為此做出努力。因此,本文主要探討立德樹人背景下小學德育教育的開展。
【關鍵詞】立德樹人;小學德育教育
在小學階段的教育中,幫助學生塑造健全人格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任務,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正是發展各項能力,塑造健全人格的關鍵時期,此事對他們施加一個正確的引導,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有重要作用。尤其在當前立德樹人被不斷的強調,因此小學階段的德育教育就顯得更為重要。不過,面向小學生的教學依然需要考慮他們的實際特點,不能只采用理論宣教的方式。
一、和學科教育融合
在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需要非常明確的一點是,要在學校內營造協同育人的氛圍,全體學科教師都應該為此作出努力,積極尋找本學科中和德育教育相聯系的點。例如,對語文學科來說,有著天然的開展德育教育的土壤,無論是其中優美的文章或者是文章中傳遞的各種情感、信念,都可以當做很好的教育資源和德育教育相融合。而對于數學學科來說,則可以挖掘其中的一些數學家的故事或者在這一方面有貢獻的數學家的事跡,用這些真真切切的事跡對學生進行感染,讓他們有更多的愛國情感,同時也能讓學生保持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在小學階段道德與法治這一學科的教學中,則可以重點增強學生的法制意識。此外,在小學階段的課程設置中還有綜合實踐活動課。在這一課程中需要重視對學生生活技能的鍛煉,讓他們能培養起良好的勞動習慣以及鍛煉他們的合作交流能力等等。以數學這一學科為例,其中有非常多的內容是和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相聯系的,例如分數的初步認識就可以滲透我國傳統節日中秋節吃月餅這一習俗。比如在位置與方向相關知識點學習結束后,教師可以給學生滲透我國古代的偉大發明——指南針,進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這樣一來就在學科教學中順利完成了德育教育。
二、在活動中開展德育教育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特點是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較短,因此如果采用理論宣教的方式,學生很可能會覺得這些內容是比較枯燥的,尤其對于德育教育的內容來說,本身有一些內容是比較抽象的,如果采用這樣的方法,可能很難取得良好的效果。為了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學習特點,可以采用活動的方式來開展德育教育。
例如平時的班會可以充分利用開展主題班會,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點。在每次班會中確定一個主題,這些班會活動可以交給學生自己來組織,例如在我們班,我就鼓勵學生組織主題班會,將德育內容系統的講給他們,讓他們明確在德育教育中有哪些大的方面,以后學生則根據具體的情況選擇明確的主題,比如愛國主義,比如集體主義,針對這一主題設計具體的班會內容,這樣舉辦的班會活動效果非常好,學生都對德育內容的學習非常有積極性。再如,在班級中開展各種小的實踐活動。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學生能夠對理論內容有更透徹的理解,這也是一種非常好的開展德育教育的方法。例如在我們班,我組織學生開展了傳統文化小調查活動,先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的形式去搜集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收集活動結束之后,鼓勵學生將內容進行整合,制作手抄報。最終,學生制作出了豐富多樣的手抄報,在其中將愛國主義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實踐活動的開展需要根據具體的德育教育內容來確定,比如要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選擇具體的案例來讓學生更生動地看到這一內容,從而領會這一內容的本質意義。比如我在平時的教育工作中就會選擇具體的案例來對學生進行講解。在心理健康教育這一部分,選擇具體案例是非常好的一種方法,可以讓學生看到對待同一件事情,選擇不同的態度會有不同的結果,進而讓他們用積極向上的態度來面對生活。
三、借助多媒體創新德育內容呈現形式
在德育教育中,愛國主義教育總是排在第一位的。我們不應該遺忘中華民族的革命歷史,不應該遺忘那些偉大的革命先驅,不應該遺忘刻在骨子里的紅色文化。現在的學生都出生在和平的時代,沒有親身經歷過來自強權的壓迫和戰爭的殘酷,只能從書本的描述中了解到偉大的革命先驅在面對“三座大山”的壓榨時,積極探索新的民主理論、尋找救國救民的方法。但大部分學生很難真正領悟到革命先驅付出的慘痛犧牲,甚至極個別學生對這段歷史不以為然。學生應該多走進人民英雄紀念碑感受勇往直前的精神,在歷史博物館中感受戰斗的痕跡,在英雄烈士墓碑前送上最誠摯的敬意,記住這些紅色文化。但如果沒有條件,則可以借助多媒體來創新德育內容的呈現形式,比如上文提到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歷史博物館等,都可以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展示出來,這同樣能取得比較好的效果。
此外,在開展德育教育時,還可以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呈現一些影視資源。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非常容易被這些視頻畫面所吸引,這種形式是他們比較容易接受的。教師可以不斷挖掘各種德育教育素材,篩選一些優質的影視資源,按照德育教育的主要內容進行分類,比如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分類過后分別呈現給學生,打造影視資源專題教育活動。學生在觀影結束之后需要寫讀后感,深化德育教育的效果。
四、用良好的環境建設影響學生
環境也有一定的育人功能,而且,通過環境建設,能讓德育教育擁有通俗化、生活化的語言。對于學校而言,要將學校本身的文化精神提煉出來,塑造自身的文化品格,以此為基礎,指導校園育人環境的建設。在校園中,綠化,凈化,美化可以當做環境建設的幾個要點,促進這一工作效果的提升。在校園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能植入學校的文化基因以及精神品格。借此在校園內打造良好的育人環境,讓校園中處處都能成為育人場所。在校園環境建設中分為軟環境以及硬環境這兩方面的內容,硬環境指的就是花草樹木以及各種育人長廊等的建設,學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建設,比如可以打造一個德育教育文化長廊,每期設置不同的主題對其進行布置。也可以設置一個固定的主題,比如愛國主義,這是德育教育中比較重要的一項內容,以此為主題完成長廊建設。在其中凡是多樣化的紅色文化借此來熏陶學生。軟環境指的是各種標語、橫幅等,在每個班級中都可以設計相應的標語在校園教學樓中,墻面上也可以懸掛一些標語。此外,可以對學校每一棟樓取一個別樣的名字,像這樣構建起校園內的育人軟環境,給德育教育效果的提升做出貢獻。